廣州的海外貿易看來都屬於帝王的私庫,事關皇帝的錢包,他們不好乾涉。
長孫皇後微微蹙眉,當著眾臣的麵沒有直言什麼。
李世民同樣眉頭緊皺,看朝中伺候的宦官眼神都不對勁了。
他甚至可以想的更深遠一些,市舶司本就是財源廣進的地點,即使宦官本身無意,被敵人利誘能一直抵擋誘惑嗎?或者太蠢,無意間透露什麼看起來不重要實際上很致命的情報?
滿朝文武,派誰不好,怕大臣有心思,派外戚不也是自家人!
李世民很信任長孫無忌,長孫無忌既是他的大臣,是外戚,也是朋友,未來還是他的托孤大臣。
所以李世民不理解,為什麼李隆基寧願派遣宦官去市舶司,不派外戚去?
換句話說,宦官識字嗎?懂經商嗎?哪怕他不親手做生意也知道這事不是光靠忠心和會哄人就能成事的。
他沒有直接批評宦官什麼,這權利明顯是帝王授予的,罵宦官還不如罵那不肖子孫。
“既然大唐有市舶司,現在也可以開始張羅。諸位有什麼擅長經商的人,推薦幾個。”李世民直接對大臣們開口,也就意味著,他決定先把
宦官這個口子堵住。
李世民首先看向的就是長孫無忌:“長孫無忌,這事就交給你了。”
長孫無忌連忙應喏。
【大唐人不僅僅從國外購買生活物資,還會主動派遣使者去國外考察學習生產技術,並且引入國內發揚光大。】
【比如唐太宗時期,曾經看上摩羯他國的蔗糖後,主動派遣使者去摩羯他國考察蔗糖的製作方法,還引進了泥婆羅三種種植蔬菜的方法。】
大唐的開明與包容,在商業貿易中也有體現。
李世民的氣度,不僅僅在政治軍事上,在商業上同樣如此。
他並不會覺得大唐最強大就看不起其他國家的技術,也不會覺得華夏是農耕大國就看不上其他小國的蔬菜。
【所以,大唐的海外貿易,其實是雙贏的貿易,海內外進行交易的表麵上看是奢侈品,其實也是技術文明的交易,並不是後世那種買了之後束之高閣的做法。我說的是誰,大家應該猜到了。】
弘曆:“……”
他猜,說得是大清。
他的身上穿過洋布,佩戴的寶刀是洋鋼,禦書房有不少洋人玩意,還有不少洋人使者到他麵前貢獻洋玩意。
弘曆喜歡這些小玩意,其他貴族也喜歡,民間雖然不知道,但是清朝的上層貴族並不缺西洋那些與時俱進的玩具。
但是在天幕出現之前,弘曆並沒有認為大清非要去學那些奇技淫巧,也沒有人會主動琢磨,假如把那些洋玩意的機關放大,用在工業或者軍事上會如何。
在這一群封閉的滿清君臣嚴重,西洋再厲害,距離大清如此遙遠,大清隻需要禁閉國門,不讓洋人進來,就算洋人有再厲害的火器又如何,大清也有火器。
最重要的是,海上路途遙遠,也許還沒到大清門口,洋人已經海上遇難了。
“朕怎麼知道,他們還有那麼快的大船不呈上來,都是洋人奸詐!”弘曆不肯承認自己短視,把責任全推給洋人。
大臣一片阿諛中,弘曆卻開始發愁。
現如今大清也開放了廣州對外通商,但是西洋的技術太厲害了,他是不是也得派人去西洋學習?
但是大清距離西洋太遠,海船抵達西洋得多久?總不能乘坐西洋人的商船吧?
好麵子的弘曆有些不情願,最終先吩咐工部打造海船,這通商與學習之事,還要再看看。
【唐朝,也是茶葉對外貿易商一個承前啟後的朝代。】
唐朝之前,人們喝茶大部分是粗放式的豪飲,有些人是為了解渴,有些人是看重茶葉的藥用價值,在喝茶的時候還要假如不少作料,喝茶的時候連吃帶喝,所以那時也叫“吃茶”。茶磨成末,裡麵假如蔥、薑、棗、橘子皮、鹽、胡椒等,濃稠的如同羹湯。
直到茶聖陸羽橫空出世,寫出了《茶經》。
《茶經》是世界上的第一本茶書,詳細講述了茶葉的起源、采茶工具、製茶工具等等,內容齊全,自稱體係,堪稱茶文化詞典和
茶葉大全。
同時,陸羽還大力推廣茶葉的種植,一聲跑遍了長江流域中下遊地區,從湖北到江浙,考察地形,培育良種,擴大了南方的種茶麵積。
陸羽不但發展擴大了大唐的茶葉種植,還把茶文化傳到了日本。
日本的永忠和尚曾在大唐流血,陸羽的《茶經》麵世後,永忠和尚開始接觸並且學習大唐的茶文化。
陸羽去世後,永忠和尚帶著陸羽的《茶經》回到日本,並且用陸羽的烹茶法博得天皇的賞識。
兩個月後,天皇下令,全國推廣飲茶文化。
.
另一條絲綢之路上,大唐商人與西亞、非洲商人貿易往來,大唐的茶葉開始傳入西亞和非洲。
同時,朝廷對內用貢茶開“清明大宴”,設立茶舍和貢茶院,從上到下影響民間廣泛種植茶樹,出現了很多茶肆、茶店,也開始有了“茶稅”。
這個時期的茶店還沒有獨立出來,主要與旅店、客舍結合在一起,到了宋朝才開始有了獨立的茶館。
對外,朝廷立了榷茶使,來管理對外茶葉的輸出。
世界各國最初飲用的茶葉、種植的茶種以及飲茶方法、飲茶禮儀,都是直接或者間接從華夏傳播出去的,而大唐,就是這個傳播的起點。
.
劉徹看著又是用他的絲綢之路,視線一轉,問起宮中的工匠:“朕讓你研究的炒茶術研究出來了嗎?”
茶葉起源於華夏,大漢自然也有,並且也有貴族飲用。
但是這時候的茶文化與炒茶方法沒有後世的花樣繁多,同一種綠色茶葉,因為炒茶與發酵等手法不同,可以炒出紅茶、白茶、黑茶,還可以香味濃烈的花苞一起窨製花茶。
工匠自然是沒有完全研究出來,不然早就主動來請功了:“陛下,這……”
看到他猶猶豫豫的模樣,劉徹哪裡不知道沒有,他問起了進度:“現在研究到哪一步?”
這一次工匠很果斷:“陛下,如何采茶和如何研磨茶粉茶末我們研究出來了,但是炒茶,需要鐵鍋,還需要特殊的火候,目前沒有把握好。”
沒把握好,意味著容易損壞。
但是大漢光是鐵鍋,就很珍貴,更不用說還沒形成種植規模的茶葉,所以工匠們並不敢放開手去研究。
其實從天幕講過茶葉之後,劉徹已經命人去擴大茶樹的種植範圍,但是時間太短,茶樹也不會一兩個月就長大。
劉徹也沒有為難人:“先用最簡單的,多掙點錢了再試。”
至於怎麼掙錢,天幕已經指出來了,西域,海外,這麼多路徑,大漢不缺敢於冒險的大臣,一個張騫出使西域後青史留名,多少大臣躍躍欲試,想做下一個出使留名者。
劉徹長長地吐了一口氣:商路有了,就差貨物了,大漢除了絲綢和茶葉,不知道還有什麼可以賣的?
【對外貿易過程中,國力是否強盛,也決定了麵臨什麼樣的待遇。】
【最典型的
同樣是大唐,分為兩個階段,安史之亂前與安史之亂後。】
大唐內陸養馬地少,所以馬匹主要靠進口。
?想看西羚墨寫的《直播帶秦皇漢武開眼看世界》第 108 章 商業與貨幣8嗎?請記住.的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在盛唐時期,東突厥曾經主動給唐太宗李世民送牛送馬,一送就是幾千匹;
但是到了安史之亂之後,大唐就成了貿易裡的冤大頭。
大唐與突厥、回紇、吐穀渾等,都設立了互市,展開外貿交易。
大唐用縑帛換取少數民族的軍中戰馬,當時每匹馬的價格大約是40匹縑帛。
大唐時期實行銅幣與布幣兩種貨幣,銅幣就是“開元通寶”,布幣就是布匹,其中縑帛是名貴布料,在大唐可以當做貨幣使用。用40匹縑帛換取一匹戰馬,可以說是價格相當昂貴。
在安史之亂前,朔方節度使王忠嗣每到互市時,就故意報出高價,以高額利誘少數民族來交易馬匹。
哪怕當時有少數民族不願意賣,在其他少數民族與大唐交換了高額利潤後,也會起競爭意識,也與大唐賣馬。
大唐就擇優買賣,買下良馬作為漢軍戰馬。
.
在安史之亂之後,大唐進入藩鎮割據階段,此後再進行外貿交易時期,大唐就成了被動方。
比如回紇故意將病弱無力的老馬賣給大唐,唐朝廷不但沒有足夠的軍事實力拒絕,還因為馬匹的昂貴價格導致國庫承擔了巨大的壓力。
.
“陛下,回紇使者又帶馬匹來了。”唐代宗時期,負責互市的官員急急忙忙派人稟報朝廷,“說是要進行互市交易。”
一聽到這個消息,唐代宗差點厥過去:“又來了?”
“帶了多少?”
“臣看著,至少萬匹!”
“又是萬匹!”唐代宗想起空蕩蕩的國庫,就一陣陣的揪心,懷著不切實際的念頭追問,“是良馬嗎?”
“不是。”信使提到這也很生氣。
往年來,回紇賣馬也很有心計,為了讓大唐源源不絕地從回紇買馬,賣給大唐的是騸馬,也就是閹割之後的馬匹,無法與大唐的馬進行配種。
而大唐的馬不經過良種優化,本土的環境也不適合養出高大健壯的馬匹,隻能繼續購買西域馬。
但是現在,回紇越來越過分了,不說騸馬,甚至連年富力強的馬匹都沒有,儘給病弱無力的老馬病馬,他都懷疑是回紇軍中退役不要的馬,故意送到大唐逼迫他們購買。
但是,大唐如今偏偏沒有實力拒絕,上一次拒絕,回紇人故意在長安打架鬨事,就是逼迫朝廷再開互市。
信使憤怒中含著憋屈:“回紇說,馬都帶來了,不買的話也帶不回去,馬若是亂竄,竄到長安城就不好了。”
“這是威脅!”
唐代宗同樣感到憋屈,但是為了朝廷安穩,不得不忍下這口氣,花錢買平安:
“不行,最多隻買6000匹,儘量挑好的。”
最終,回紇帶來一萬匹馬,大唐買下6000匹,儘管大唐此時完全不缺馬。
.
李世民再次被創。
憋屈!
太憋屈了!
看著唐代宗用國庫的240000匹絹帛去換6000匹老馬,李世民覺得這輩子都沒做過這麼虧本的生意!
不光是皇帝憋屈,大臣也憋屈,女人們也憋屈。
“女子辛辛苦苦紡織布匹,竟然被蠻夷逼迫換老馬病馬?”上官婉兒不複往日的淡然,臉上燃燒起熊熊怒火。
太平公主不知道那唐代宗是誰,隻覺得帝王無能且廢物:“換做是我,我哪怕做生意,也得派人藏在貿易使團來一波暗殺!”
而且互市上故意設置陷阱暗殺少數民族首領的,漢朝時期就有了。
武曌慢悠悠喝了一口茶,欣賞一番女兒的怒火,最後才問道:“現在,你還覺得一定是李家的人才適合當皇帝嗎?”
太平公主被問的一陣啞然。
在天幕出現前,她其實更支持李家人繼位。但奈何李家的皇帝不爭氣,一次次讓自己打臉。
真是,氣死她了!
【曾經,大唐的軍馬無敵,橫掃四方,成就了李世民“天可汗”的威名。】
【然而到了末年,戰馬貿易,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晚唐覆滅。】
【這充分說明商業,與政治、軍事實力,是深深掛鉤的。】!
西羚墨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
:,
希望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