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秦漢,帝王權力加強,“巫”的權力地位被剝奪,但是依然被需要,比如宮廷裡依然有著巫祝的官職和地位。
漢朝時期,開始提到“毒蠱”,並且有了防治手段,比如“嘉草”,這裡的“毒蠱”已經有了人為蓄蠱的含義。
漢朝以後,蓄蠱的傳說越來越多,甚至還到了影響立法的地步。
.
唐朝,李世民有些不自在,大臣們也有些尷尬。
大唐就是那個因為“蠱”立法的朝代之一,《唐律疏議》卷一八裡記載:“蠱有多種,罕能究悉,事關左道,不可備知。”
“原來沒有蠱啊,怎麼民間那麼多有關於蠱的傳說?”尉遲敬德還挺好奇,“我都聽說過什麼蛇蠱、蜈蚣蠱、蟾蜍蠱,原來沒有?”
天幕這個態度很明顯,尉遲敬德也不傻,能看出來。但是沒想到傳說了幾千年的蠱,竟然不存在?
長孫無忌笑了笑:“有沒有一種可能,這些蛇、蜈蚣、蟾蜍本來就有毒,人們出於畏懼就傳說到蠱身上,然後一傳十十傳百,就成了各種蠱。”
.
同樣是在唐朝,名醫許仁則看到這些,搖搖頭笑道:“所謂的蠱蟲,不過是人心害怕,畏懼愛恨情仇,害怕因為未知事物生病病死,就如同杯弓蛇影,看到影子就以為是蠱蟲,自己嚇自己。”
他的小徒弟還有些不敢置信:“師父,那如果真的有蠱蟲呢?”
“沒有如果。”許仁則直接否決,並且給出例子,“我接過許多自稱被下蠱的病患,其中有不少其實就是痢疾,或者其他疾病。”
說完他告誡自己的徒弟:“你要好好學醫,民間不懂醫術以為是蠱,但是醫者不能真的當成蠱去治,你要去發現所謂的蠱到底是什麼疾病,才能對症下藥。”
徒弟連連點頭:“是師父,徒兒記住了。”
【伴隨著民族融合,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中,開始有了“蠱”和“養蠱人”的說法。
更為落後的地方,往往是被認為有“蠱”的一方,甚至被
認為的地方自己都認為是如此。】
起初,因為巫術與中原政權,蠱毒故事發生在北方。隨著文化經濟中心的南移,蠱毒的故事也開始南移。
隋朝以前,蠱毒都是在北方黃河流域出現。唐宋以後,蠱毒從長江流域蔓延到福建、兩廣、雲貴川等地,尤其是江西、浙江一帶;
到明清時期,蠱毒的傳說主要見於深山僻壤。
這其中,伴隨著文化的碰撞與經濟開發。
比如北方人南遷時,不可避免的與南方人產生矛盾碰撞,同時不適應當地環境,感染南方的血吸蟲病、瘧疾等對於北方人來說很陌生的傳染病時,北方人會懷疑自己被善用巫術和毒物的南方“養蠱人”下蠱了。
即使長期居住讓北方人會漸漸認清“蠱毒”的真相,但是並不會承認自己的誤解。
所謂“造謠一句話,辟謠跑斷腿”,在古代經常存在。
隻有在經濟文化發達之後,汙名化才會被漸漸洗脫。
比如廣州,曾經被認為是“嶺南多瘴氣”的地方,是有“蠱”的地方,後來因為對外海上貿易繁華,成為了著名的外貿城市,還有誰會說它有巫蠱瘴氣?
.
明朝,雲南大理,當地人聞言一番冷笑。
“大唐時期,我們這裡還是南詔國,從未聽說什麼蠱毒蠱蟲。反倒是如今,被並入中原設置大理府後,中原人就開始造謠說我們‘蓄蠱’,什麼蟲子都說是我們的蠱蟲,既然這麼害怕,那還過來做什麼!”
在沒有與中原文明發生碰撞之前,雲南一直自成一體。
唐朝時是南詔國,南宋時是大理國,都沒有過“蓄蠱”的史料。到雲南被並入中原,在大明時期改為大理府,就開始有了“蓄蠱”的汙名,中原人對當地人畏懼如虎,仿佛是個人都會養蠱要害中原人。
【最可怕的是,其實在雙方的交流中,有些有識之士並非沒有發現巫蠱之說的荒謬,但是依然選擇了附和,選擇了汙名化。】
不僅僅是經常接觸所謂“中蠱”的大夫能發現“蠱毒”的真相就是一種疾病,不少文人也發現了,並且在自己的著作中寫出自己的看法,同樣認為“蠱毒”是疾病,是人們對疾病和未知事物的懼怕,但是很可惜,這些觀點並沒有得到伸張。
被傳“養蠱”的地方,隻能靠經濟發達、與外界文化融合後,才能隨著時代的發展擺脫汙名。
【就如同“打旱骨樁”一樣,“旱魃”總被選定為弱勢群體。“蠱女”“養蠱人”同樣選擇的是弱勢群體。】
寡婦,孤女,孤僻的老婆婆,病歪歪的獨身男人,這些都是被指認是“養蠱人”的主要社會人士。
明朝的苗寨裡,一位正值婚嫁期的少女突然淚流滿麵。
她的父親早逝,母親成了寡婦,帶著自己靠著上山采藥賣藥為生,沒想到卻被寨子裡的人說她母親是“蠱婆”,各種排斥,村裡的小孩要麼欺負她,要麼畏懼她躲得遠遠的。
本以為長大後會好很多,可是
長大後,因為她母親是“蠱婆”,沒有人家願意娶她,讓母親暗自垂淚,總覺得是自己拖累了女兒。
可是少女知道,母親根本不是什麼“蠱婆”,知道些藥性也是因為常年賣藥,跟藥鋪子合作認識的。
“我娘若是蠱婆,那些背後說我們壞話的,一個也不會放過!”
少女擦擦眼淚,恨恨道。
儘管天幕為她母親平冤了,她哭出了多年來受的委屈,可是母親受過的委屈,又怎麼可能因為一兩句話就能抹平?
“阿娘,我們搬走吧!搬去一個大家不認識我們的地方!”少女對著母親提議道。
母親卻搖搖頭:“到了異地,我們是外鄉人,還是被欺負的那個,彆人聽到我們的口音就會知道我們是南方人,會懷疑我們孤兒寡母逃到外地是不是蠱婆。”
少女猶豫了:“那可怎麼辦?”
“既然說我們是蠱婆,會放蠱,為什麼不能會治蠱?”經曆了半輩子心酸的母親堅韌而睿智,她有條不紊說出自己的打算,“天幕也說了,以前的巫是地位崇高的,如果我們有這些能力,也可以擺脫如今的困境。”
少女:“可是我們不會治蠱啊?”
“天幕特意講這麼多蠱毒,不會是白講的。”母親很有信心地說道,“娘猜,後麵就會講蠱怎麼治療。”
少女狠狠點頭:“好!我們看天幕,好好研究怎麼治!”
【到後來,民間的“蠱”如同宮廷中的“巫蠱之禍”一樣,也成為了對付敵人的一種陰謀手段。】
唐朝時期,諸暨一位卸任的縣尉包某,去一位熟識的富豪家中做客,做客後,包某懷孕的妻子第二天在家中突然得病。
包某懷疑富豪給妻子下蠱,帶著妻子去富豪家中鬨事,結果打鬨自重發生衝撞,導致妻子死亡,一屍兩命。
包某悲憤之下,抬著妻子的屍體,去衙門告狀。
“大人,我的夫人死的好慘啊!”
當時負責的官員是觀察使李遜:“她是怎麼死的?”
包某開口直指曾經的富豪朋友:“她定然是被我那無良友人下蠱害死的!”
李遜問道:“你有什麼證據?”
包某說出前日去富豪家中吃飯,妻子回去就生病,加上當地有下蠱的傳說,他一口咬定:“大家都說他會下蠱,肯定是他下的蠱!”
富豪委屈地解釋:“大人,我家從來沒下過什麼蠱,連見都不曾見過!”
李遜再次追問時,包某給出新的證據:“是我妻子晚上托夢告訴我的,就是被他下蠱害死的!”
“這是勒索!”李遜卻看出其中的種種不合理之處,“你既然擔心你的妻子,為何要帶著病妻出門而不是先給她請大夫?為何又要當著她的麵打架?為何不先妥當安置你即將臨盆的妻子?”
包某開始叫屈:“大人,我家一屍兩命,你竟然懷疑我!”
“你夫人一屍兩命,但是你還可以再娶不是嗎?”李遜看著包某眼神閃爍,看出
了這人的不對勁,“你夫人一屍兩命?_[]?來[]_看最新章節_完整章節,你不給她下葬,把人的屍體抬到外麵任人旁觀,這就是你的愛妻愛子?”
最後,因為包某證據不足,李遜給雙方輕微處罰,包某的妻兄不服,當朝喊冤,被李遜杖罰。
.
第二年,官員孟簡接替李遜的官職,一上任,包某再次喊冤,孟簡再次重審此案。
“有何證據?”
包某還是老說詞,並且非常堅定的認為是富豪下蠱:“是我夫人托夢告訴我,是他下了蠱!”
然而這一次,孟簡將富豪全家十幾口人活活杖斃。
民間的百姓竟然群情一片叫好聲:
“還是這位大人好,大人您可真是位青天啊!”
叫冤者滿意,百姓滿意,死去的富豪全家,想發表反對意見也沒有機會發表。
但是,這真的就是真相了嗎?
.
“這竟然是我大唐官員!”李世民看到唐朝時就不好了,看完整個案子氣得聲音顫抖,“我大唐官員什麼時候靠托夢斷案了?《唐律疏議》都不學的嗎?”
“這個孟簡若是生在現在,朕定要讓他從哪裡來的滾回哪裡去,當什麼官,回家吃自己去!”
李世民這一期看天幕,原本是準備學習醫術,沒想到又被氣的不成模樣,長孫皇後怕他氣出病來,連忙讓太醫給他診脈。
.
“一群愚民!”
從民間起身的草根皇帝朱元璋,壓根不信什麼下蠱害人的說法。
在這裡,他隻看到了被煽動的民意,以及好騙的百姓。
“自古以來造反先喊口號,先煽動民心,騙來一群無知愚民為自己賣命。”朱元璋撇撇嘴,這種手段,他很熟悉。
朱棣等人噤若寒蟬,這種造反話題,他們可不敢接話。
【在古人的眼裡,孟簡比李遜更公平公正;然而在我們現代人的眼裡,顯然是李遜更公正。】
【就算不提“蠱”,什麼時候托夢也能成為辦案證據了?還因為一個托夢,杖斃一家十二口,到底誰是冤殺?】
李斯冷笑一聲,看著叔孫通開嘲諷腔:“後世看來果然不學法,竟然靠托夢斷案。”
叔孫通的臉都漲紅了,他很想說不是他儒家人乾的,但是他沒有證據。
反而想要證明是儒家人很簡單。
扶蘇表情複雜:難道用儒學治國,就會養出這種靠托夢斷案的官員?這也太無腦了吧?孟簡看似是對包某“仁慈”了,但是冤死的富豪全家不過是請友人吃了一頓飯就要遭此橫禍,這包某和孟簡才是“不仁不義”!
【其次,這位來自北方的孟簡大人,是真的不知道這事不可靠,還是為了政治目的選擇了迎合民意?】
李遜釋放富豪後,民間齊齊認為李遜放走下蠱者,對他頗有怨言;
而孟簡新上任就杖殺富豪一家,被當地人認為是“平冤”,名聲達到了空前高度,當地百姓頓時對他印象極好。
犧牲富豪一家,換來自己如魚得水的政治生涯,還可以沒收富豪的家產,是一筆很劃算的買賣。
要麼是愚昧,要麼是政治陰謀,真相隻有孟簡自己知道。
?想看西羚墨寫的《直播帶秦皇漢武開眼看世界》第 119 章 醫學與生命3嗎?請記住.的域名[]?來[]_看最新章節_完整章節
【與其說“蠱”是器皿中培育出來的,不如說是人心裡的惡意與恐懼裡醞釀的。】
如同疑人偷斧,隻要開始懷疑,總是有理由的。
“蠱”就是一個最好的理由,無論是宮廷,還是民間,都被靈活運用著。
【現在,我們從醫學角度看一看,可能與“蠱”相關的疾病。】
【“蠱”在北方可能表現為“癘”,在南方表現為“瘴”。】
【“瘴氣”原名“障氣”,就是阻障外人進入。到了隋唐時期才被加上病字頭,成為了“瘴氣”。】
【“瘴”裡又包括多種疾病,比如“蠱”,“蠱”裡包括前麵提到的血吸蟲等疾病。】
【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漢朝的“蠱”,到底有哪些寄生蟲。】
【首先說明:寄生蟲,不可馴服。想著說養蠱之後給彆人下蠱,那麼第一個倒黴的就是接觸者,也就是養蠱人自己。】
《嶺外代答》卷四《瘴》稱:“南方凡病皆謂之瘴。”
瘴氣是多種疾病的綜稱,可能包括瘧疾、痢疾、腳氣、沙虱病、中毒、喉科病、出血熱、黃疸等等。
比如血吸蟲又被叫做“水蠱”,在當時非常普遍,但是並沒有被準確認知,哪怕是宮廷太醫也沒有發現。
【我們建國初期,水域曾經遍布血吸蟲,為了滅除血吸蟲,全國都展開了衛生運動。】
【在古代,沒有治療條件的時候,預防同樣是更好的手段。】
【比如不要喝生水,避免攝入蟲卵,看著再乾淨的山泉水也不要喝!微生物和蟲卵肉眼是看不見的!有條件最好燒熱水喝!】
【除此之外,斬斷血吸蟲的傳染途徑,滅除釘螺。】
天幕放出一張血吸蟲的繁殖過程,其中釘螺就是最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天幕還有釘螺的圖片,立刻讓對血吸蟲深惡痛絕的古人一個個狠狠看,狠狠記在心中。
“我們也要開展衛生運動!”
買不起藥物,還做不了衛生了!
【除了血吸蟲,還有很多其他通過食物攝入的寄生蟲,也是古人誤以為通過食物下毒的“蠱蟲”。】
【我們現代都知道,許多生活中常見的昆蟲動物攜帶了許多細菌,比如蚊蟲,比如老鼠,蝙蝠。還有有些地方喜歡吃的蛇和野味,蛇可是寄生蟲最愛的食物!】
天幕特意放出一條不斷翻滾的蛇,仿佛渾身是虱子癢癢一樣,不斷地翻滾著,翻滾著,然後莫名其妙就死去,沒有了生息。
畫麵一轉,死亡的蛇出現在了實驗室內,被解剖之後,屍體裡麵露出了密密麻麻的寄生蟲!
【友情提示:蛇體內有多種寄生蟲,如鞭節舌蟲、絛蟲、蛔蟲、線蟲、蟯蟲,曼氏裂頭蚴等,它體外也有寄生
蟲,比如蜱蟎等。一條野生蛇體內的寄生蟲多達近百條!】
【而且不止是蛇??[]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青蛙也是如此,吃青蛙、吞蛇膽、喝蛇血對身體危害很大,有些寄生蟲高溫爆炒也不死,能杜絕的唯一辦法就是不吃。】
【所以大家不要被影視劇裡的俠客動不動在野外抓活蛇剖開蛇膽生吞就可以解毒欺騙,這樣的結局可能是在毒發之前就被寄生蟲感染,然後像這條蛇一樣在地上滾來滾去,然後在體內寄生蟲快樂地繁殖中,痛苦地死去。】
【除了蛇和青蛙,還有能避免最好碰都不要碰的老鼠蝙蝠。】
【古人不認識細菌病毒,吃壞肚子就認為是被人下了蠱,真要說下蠱,那你得去問責老鼠蝙蝠,給它們換個食譜,換個乾淨的生存環境,還得天天給它們洗澡。】
“嘶——”
天幕下的古人一陣倒吸涼氣,尤其是漢朝人士。
比如川人吃巴蛇,廣府人吃南蛇,中原人士不吃蛇,但是吃老鼠!
漢朝有一道名菜,就是老鼠!
從周朝開始,周王室就吃老鼠,還做鼠肉臘乾,評論滋味頗美味;
漢朝時期,王公貴族也曾經吃過,比如漢文帝、漢景帝,還有無處不在的中山靖王劉勝,在他們的陪葬墓中也有老鼠,在陪葬坑和陶製的廚房翁中都有鼠骨,起初還曾經被考古人員誤會過是老鼠自己鑽進去的。
劉徹臉色有些難看了。
因為他,也吃過老鼠。
他的手忍不住放在腹部:
怎麼辦,突然開始懷疑自己中蠱,不對,是有了寄生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