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在大唐,民間的大夫看得頗為羨慕。
“原來官方的大夫要學那麼久,難怪那些太醫那麼厲害。”
“我們民間這些赤腳醫生哪裡能比,知道一兩個方子就能行醫,家裡有一本半本醫書都可以當傳家寶了。”
一句話說得這幾位熟識的同行相視苦笑。
彆說他們,就算是他們那些更厲害的師父,都不過是靠著一兩本醫書自學或者家傳的經驗積累成為的大夫,哪裡有太醫署那麼專業那麼細致分科。
如果不是天幕介紹的如此詳細,許多民間的大夫根本不知道還可以分科學習。家傳醫學向來是有什麼教什麼,祖輩擅長什麼教授什麼,遇到什麼病人治療什麼。至於什麼草藥種植栽培,同樣是要學,有弟子的弟子幫忙處理,沒弟子的請藥童或者乾脆自己動手。
他們也知道有些藥材處理不好會影響藥效,隻以為是經驗不夠,哪裡知道太醫署連這都可以學。
一位年長一些的大夫羨慕地看向長安的方向,向往著太醫署的藏書:“太醫署一定有很多醫書吧!”
如果可以,他多想把自己孩子送去太醫署。
另一位直白點的大夫直接說了出來:
“真好啊,如果我們民間大夫也能進去學習就好了。”
脾氣暴躁一點的大夫嗤笑一聲:“想得美呢,連科舉都是貴人的事,這種給貴人看病的太醫署肯定都是貴人的後代。”
一席話,雖然不中聽,但卻是事實,頓時說得友人齊齊一歎:“哎!”
這太醫署再好又有什麼用,他們這些鄉野大夫又沒法進去!
【為了便於學生識百草,太醫署在長安附近開辟了300畝藥園,“藥園師以時種蒔,收采諸藥”,使學生能“辨藥形,識藥性”等,與現代醫學院會在學校種植中草藥相似。】
【藥園的經營者也需要接受教育,藥園生要學習《本草經》及草藥的采集、栽培可生,並且有權利使役補助性勞動力藥戶。】
【藥園師定員2名,藥園生定員6名,藥戶75戶,從中選37丁一年輪流進行勞役。】
“乖乖,後世種植草藥也要服役。”
大秦,一些老秦人感慨。
也就是天幕來了,讓陛下知道黔首壓力大,減少了許多徭役,分批緩緩進行,還增加了糧食和工薪待遇,才讓老秦人的徭役壓力減少了許多。
但是一聽到服役,潛意識還是有一些陰影。
有家裡人口多的黔首歎氣:“我倒寧願去藥園子裡服役,還可以認認草藥,回頭自己野外見了也能才回來,遇到家裡人生病救個急。”
“可惜,我大秦沒有。”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次過後說不定就有了。”
“若是有了,我們一起去當藥戶,也方便互相照顧。”
說著說著,幾戶鄰居便約定起來:
“成!”
【從教學方法上來說,大唐太醫署不僅命令要求了主修和輔修的醫學書籍,內容,有強大的師資力量,長期的修習年
限,還有對教師的品德要求和課時要求。】
【比如說,要求博士授課時必須依據原文講解,規定了博士、醫師等不同教師的束脩禮儀,規定了考查和成績評定的方式,還有醫學生的假期,比如旬假、田假、授衣假等等。這些統一以中央典藥寮的教授方式為標準。】
【再對比一下一段話就可以概括完的女醫,發現了差異了嗎?】
【大唐的太醫署,已經有了現代醫學院的雛形,接近古代的官學太學,師資力量、授課教材、需要的藥材等教具,都非常成熟了。
但是相比之下,女醫仿佛是那些醫博士在外開的私人輔導班,看起來好像也有一樣的名師口授知識,但是完整的教學體係是沒有的。】
大唐的官員被說得臉紅,深宮之中的女醫同樣議論了起來。
有膽子大的忿忿不平女醫甲:“沒錯,這就是欺負我們是女子!”
也有性子柔弱的女醫乙對比一下後世,自己找安慰:“我們已經比後世那明清女子好多了,起碼不用纏足不用殉葬。”
女醫丙:“後世也沒有女醫。”
女醫甲立刻糾正:“宮中沒有,民間有,大明有談允賢,可厲害了!”
她說著開始掰著手指數起來,“宋朝還有張小娘子!清朝有曾懿,都很厲害!”
女醫丙又道:“那大概是家傳的。”
女醫乙有些被女醫甲的話語影響,小聲道:“後世沒有官學學自家醫書都能成為名醫,我們好歹比民間的赤腳大夫好吧,也未必不能成為女名醫。”
女醫甲連連點頭,握拳給自己打氣,也給其他人打氣:“我也要成為大唐的談允賢!你們也不能放棄!”
她拉著同伴女醫乙、女醫丙:“以後你是大唐的張小娘子,你是清朝的曾懿,我們一起當女神醫!”
大家被說得哈哈大笑。
看似談笑,但是從此刻起,心中那個模糊而堅定的種子開始慢慢成型,也將成為她們未來的奮鬥目標。
【唐朝中央實行的醫學教育製度,培養的官員主要是從事王室和官僚階級的醫療,不是以普通百姓為醫療對象,這一點與現代的醫院非常不同。】
天幕再次放出對比。
在現代的醫院,醫院宏大,人來人往,但是最醒目的,是醫院裡各種人群混雜。
你能看到姿容憔悴、衣衫灰撲撲、看起來好像是剛從勞動場合趕過來就醫的窮苦百姓,也能看到衣裳光鮮亮麗、打扮的珠光寶氣的有錢人。
但是不論衣著和窮富,在生死麵前,都被疾病左右著情緒,是悲是喜不由人,或者在重症監護室外焦急地走來走去,或者在手術室外擔憂地掉眼淚,或者在產房外高興地到處給親戚打電話慶祝。
再放出古代的官方太醫署和醫學裡,可以明顯看到,往來的隻有王公貴族。
他們或者統一衣著華麗,有人伺候著乘坐馬車前呼後擁而來,或者直接傳喚太醫去府上或者宮中診治。
太醫如
同被貴族壟斷的財富與土地一樣,也被上層壟斷。
再看古代民間的大夫,能傳幾世的不叫赤腳大夫,叫醫藥世家。
更多的就是同樣衣著儉樸,還要自己上山采藥、自己炮製藥材的鄉野大夫,百姓能夠遇到一位靠譜的大夫全靠運氣。
有些鄉野大夫有良心,自己不會治的直接說治不了。
有些沒良心,隻管開藥掙錢,開些吃不死人的藥,先把人拖到出不起錢,再斷藥自己病死。
沉重的畫麵,看得貴族和百姓齊齊一陣沉默。
在生死麵前,無論什麼身份都顯得無力,而一位可靠的大夫,顯得尤為寶貴。
【除了中央長安,在地方上,貞觀年間開始,諸州也設立了醫學,任命了醫學博士教學,規定對《本草》《百一》《集驗方》這類基本的醫療書籍,各地州學要同經史書籍一樣必須有藏書,以推進醫學教育的發展。】
【開元年間,規定每十萬戶以上的州設醫生20名,每十萬戶以下州設醫生12名,還必須建立巡視各個管轄區域的醫療活動。】
【當然,州醫學依然是麵向官僚階級,貧苦大眾的醫療隻能求助於民間大夫。】
【但是到了唐玄宗、唐德宗期間,政府采取頒布醫方於民間的措施,惠及百姓,也提高了醫藥的民眾化程度。】
李隆基幾乎是喜極而泣:不容易啊!天幕終於誇他了!
李適比李隆基更激動:他這個大唐的小透明終於露臉了!
而且是好的露臉!百姓一定能因為這個對他印象更好吧!
【唐朝的醫學的學生,選拔同樣也不是麵向民間,以以下三種為主:】
一是具有醫學世襲職務藥師稱號的諸氏;
二是三代以上以醫學為業的世習之家;
三是采錄庶人13歲至16歲中的聰慧者。
但是這裡的庶人依然並非普通庶人,以五位以上的子孫為原則,根據情況,也采錄八位以上者。
【唐朝的醫學製度,對後世的宋、元、明、清都有影響,在後世基本沿襲下來,並且影響了朝鮮、日本等東亞文化圈。】
【但是呢,這麼先進的醫學製度下,大唐的皇帝喜歡修道煉丹,喜歡嗑丹藥,你說你占據著最好的醫學資源不用,自己跑去作死,那就把太醫署給百姓用啊!】
唐憲宗李純冷哼:“太醫署就是太醫署,怎麼能用於民間,民間不是有州醫學,還肖想太醫,大逆不道!”
他說著,又覺得身體不舒服,催促著身邊的宦官:“朕的丹藥呢!快拿朕的丹藥過來!”
宦官連忙呈上丹藥和水,但即將入口的一刹那,李純又想起天幕說過的丹藥有毒,憤怒的一下子把丹藥拍落。
“丹藥有毒你還敢獻給朕,是不是想害死朕!”
宦官嚇得連忙跪地:“奴婢不敢!奴婢不敢!”
李純不服丹藥,渾身不舒服的感受更強烈,暴躁地把宦官踹倒在地,好一通打罵。
等自己出氣完了,疲憊的一摔袖子:“滾!”
宦官抱著傷痕累累的身體眼底閃過一絲陰霾,他連忙告退,出門之後,沒有去休息,而是走向了其他宦官。
陛下本就因為服用丹藥喜怒無常,現如今更加暴躁,總是虐待宮人。
他不想總是被這麼虐待,遲早有一天或許會被打死,不如,先下手為強!
.
他的兒子唐穆宗李恒則是委屈:“是太醫不行,治不好朕的體弱。”
如果不是因為體弱,沒有精力處理政事,他何必服用丹藥。
但卻沒有想到,若是不服丹藥,沒有太醫在他服用丹藥不舒適後的及時補藥安撫解毒,沒準他的身體更差。
【很多人拿古代人均壽命短來說華夏中醫差,卻沒想過,無論古今,看病都是一個很費錢的事,不是所有人都看得起病。】
【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有多少家庭是因病變窮。】
【大家看看華夏古代的王公貴族的壽命,看看太醫署的醫學教育模式和資源,還覺得中醫落後嗎?】
民間的百姓最有話說。
一位服過兵役、出過遠門就自以為見多識廣的老農苦笑:“我還以為貴人有人參可以續命就很厲害了,沒想到人家有這麼好的太醫署。”
年輕一點的後生自嘲一笑:“人家的太醫是學習七八年,好多醫書,還有藥田。我們的大夫學習的有七八月嗎?”
“彆說七八月了,咱們村有大夫嗎?”村長最近剛剛病了一場,瘦的竹竿似的,然而他能熬過來已經是因為家中有點積蓄,從城裡買了草藥。
村裡其他人呢?
及時知道又怎麼樣,就算貴人看不起醫家,就算帝王寧願磕丹藥讓太醫們去煉丹,也不願意把太醫署的資源給民間百姓使用。
州裡的醫學設立了,他們這些村野之人連州醫學在哪都不知道,更彆提什麼求醫問藥了。
“不求彆的了,陛下能給民間多傳點方子,我們自己治,找錯藥吃死人也不怨彆人。”村裡唯一的識字的老者,做過城裡的賬房先生,好歹認識幾個字,抱了這樣一個希望。
這已經是下策中的下策,但是無可奈何。
就算天幕說了大唐的太醫署先進,與他們有何乾係?
貴人會讓太醫給他們瞧病嗎?
.
村人沒想到的是,李世民還真得在考慮讓太醫署的太醫去民間。
“都說了要多多實踐,光在太醫署讀書和藥田種藥算什麼實踐?還是得多去瞧病。”
說著,李世民就想到了天幕提到的後世那些嗑藥子孫,氣不打一處來,“反正他們寧願磕丹藥,那就嗑去吧,太醫閒著也是閒著,去民間治病,朕辦太醫署不是為了培養煉丹的方士。”
大臣們好一番議論,說出後續應該如何具體實施,整體來說,都是支持的。
長孫皇後等到議論聲漸漸平息後,才提
出自己的想法:“陛下,臣妾想?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不如讓宮中女醫也入民間去為百姓治療。”
李世民卻難得有些猶豫:“可是女醫本就少……”
最重要的是,聽到長孫皇後早逝,李世民恨不得讓所有女醫天天守在長孫皇後身邊,讓她有什麼問題及時可以得到醫治。
“陛下,女醫既然素質不好,不如去民間學習,與民間的大夫交流一下。”長孫皇後提起一件皇帝與大臣都沒法辯駁的事情——生育。
“民間的接生婦質量良莠不齊,哪怕一個州有一兩位靠譜的接生婦,對生產的婦人與孩子都是好事。”
李世民沉默半晌,長長地一聲歎息。
是啊,婦人生育多有艱難,幼兒養大更是,哪怕貴如帝後,同樣有幼女夭折。
他想起自己和長孫皇後夭折的女兒,安慰地拍拍皇後的手背:“皇後心懷天下子民,這份心意朕怎麼能拒絕?就依皇後所言。”
長孫皇後柔情萬種看著李世民,她就知道,聖上不是迂腐之人,不會拒絕自己。
正要再說什麼,天幕突然一番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在封建階級製度下拿人均年齡跟現代醫學條件下的人均年齡對比,你怎麼不拿同時期古歐洲的人均年齡對比?】
【如果不拿下限,拿上限說事,我還可以說我華夏古代還有不少百歲老人,那豈不是更能說明中醫厲害?】
【比如漢朝的張蒼,唐朝的孫思邈,在醫學條件這麼原始的古代能活一百多歲,這還不能說明中醫厲害嗎?】
李世民、長孫皇後等人齊齊扭頭,整齊劃一看向天幕,眼神亮的驚人!
什麼,活一百歲!
竟然還有大唐的孫神醫!
這可是熟人啊,他們豈不是也可以學習!
而秦漢時期的君臣們同樣齊齊扭頭,看向了張蒼。
這位也是老熟人啊!
天幕說這個他們可不困了,快多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