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女媧、西王母的神話形象被扭曲,日神羲和與月神常羲原本是一對姐妹,也被後世扭曲,甚至連性彆也改了。】
【羲和成為了太陽的母親,後來直接改了性彆,從“日母”變成了“日禦”。
也有學者認為,“羲和”與“常羲”是同一人,是日月女神。】
【還有水神宓妃,在《天問》、《離騷》裡還是河神雒嬪,後來成為了“宓妃”,又跟後羿成了一對。
而且原本也是沒有配偶,後來先是配“羿”,沒錯,就是配給嫦娥的“羿”,又配曹植。】
曹植:“啊?”
他是寫了《洛神賦》,是讚美了洛神宓妃,但是也不至於因為這樣就成為洛神夫君吧?
他還不知道,在文人的筆下,他的嫂嫂甄宓成為了與他生死絕戀的洛神,更不知道恃才傲物、風流無度的自己在後世的愛情傳說中成為了癡情才子。
曹操看向自己疼愛的兒L子,眼神閃爍。
曹植自幼多才,他非常疼愛,一度想過讓曹植來當世子。但又嫌棄曹植文人氣、才子氣太濃。曹植常常任性而行,飲起酒來毫無節製,屢次因為醉酒誤事,但依然絲毫不改,個人風格可謂是後世所謂的魏晉名士、竹林七賢的作風的鼻祖之一。
但曹操還是沒想到,後世竟然還能傳出兒L子跟洛神的“配對”。
這豈不是更加說明,曹植隻適合當風流才子,不能委以重任?
曹操的心裡徹底有了決定,哈哈一笑,朝曹植舉杯:“來,子建,為父因為你多了一位女神兒L媳,可喜可賀!”
曹植臉色僵硬,父親這話是什麼意思?
曹丕笑著也跟著舉杯,心裡卻安心了許多。
曹植,果然更適合當風流才子,日後就這麼高高捧著,當河神之夫,當河伯,或者當才子,都行。
隻要彆來搶自己的位置就行。
【還有精衛,女娃是唯一一位沒被配夫君的女神,但是篡改了死因。】
【哦不對,在明清裡又給配了夫君。嗯,古代的男人真的好忙。】
天幕再次放出精衛的演變史。
“精衛故事”現存最早版本是在晉代郭璞整理注釋的《山海經》中:“又北二百裡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啄、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這時主要是記敘了女娃是炎帝的女兒L,遊東海溺死後化為精衛,填海複仇。
魏晉時期,西晉張華在《博物誌》裡寫道:“有鳥如烏,文首、白喙、赤足,曰精衛。故精衛常取西山之木石,以填東海。”
到此時,精衛故事沒有了海難變鳥的情節,“填海”變成精衛鳥的生物特性。
張華另外還記錄“君山,洞庭之山是也。帝之二女居之,曰湘夫人。帝女遣精衛至王母,取西山之玉印
,印東海北山”,精衛除了填海,還受帝女湘夫人的驅使,成為了被人役使去取玉印的使者,英雄性變弱。
而發展到了明朝,在餘象鬥重編的《列國前編十二朝》裡演變成求仙路上因難舍兒L女之情遭遇海難、堅守婚約,反抗龍王而化鳥的故事,精衛成為了一位貞節烈婦。
【嗯,怎麼能說沒有明清特色呢?】
餘象鬥,是明末清初人,重編的餘邵魚創作的曆史《列國誌傳》,餘象鬥是餘邵魚的族孫,自己重編,自己刻印,自己發行。
此時,餘象鬥被說得十分尷尬。
以餘氏為代表的建陽書坊主堅持不涉豔情作為刊刻底線,為了抵製萬曆年間已經十分盛行的□□,根據市場喜好特意刊刻的貞潔烈婦,這本《列國前編十二朝》很受歡迎,沒想到此時被天幕這番話一說,感覺有些丟人。
此時天幕還沒明說女娃和精衛的真實身份,餘象鬥隻能暗暗希望,不要太離譜!不要太離譜!
【那麼女娃和精衛到底是什麼人?女娃又為何化鳥呢?】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女娃,的確是炎帝的女兒L。】
【但是,女娃的死,並非所謂的遊玩溺水而死。這一點,我們可以從甲骨文來看。】
天幕放出“遊?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的甲骨文,也可以寫作“遊”,字形似一個人執旗行走。
《說文解字》中解釋:“遊,旌旗之流也。”
日本著名漢學家白川靜認為:“遊:聲符斿。斿表示豎起氏族之靈寄宿之旗出行。為‘遊’、“遊”之初文。神靈宿於旗幟,神靈之出行、神靈之任意而行,謂遊、遊行。”
什麼情況下會舉著旗幟巡遊?
放在封建社會,是帝王或者將領出巡;
放在遠古氏族時期,旗幟不止是王者的象征,帶著神靈,那隻有一種情況——祭祀。
女娃的東海之遊,帶有巫祭意味。
而結合女娃炎帝女兒L的身份,女娃有炎帝一樣的屬性——火。女娃來進行祭祀,是為了治理水患。
此外,結合精衛鳥的圖騰,女娃死後化身的屍神精衛,也是一種太陽鳥。
漢朝,班固等人編纂的《白虎通義》記載:“炎帝者,太陽也”。
相傳“日中有三足烏,故以金烏為日之代詞”。
現代史學家段玉明認為:“精衛實為一隻太陽鳥。”
現代考證,炎帝部落生活在仰韶文化時期,仰韶文化時期主要有兩種類型,即半坡類型和廟底溝類型。
女娃所在部落應該處於廟底溝文化時期,根據當地出土的彩陶推斷,半坡類型和廟底溝類型分彆屬於魚和鳥為圖騰的不同部落氏族,炎帝所在的廟底溝類型正屬於鳥圖騰。
天幕特意放出廟底溝的彩陶,不僅僅有許多鳥的圖案,日鳥結合的紋飾非常普遍。
這也是炎帝所代表的太陽崇拜的結合。
山西大禹度遺址就有出土“金烏負日”紋飾彩陶,從鳥圖騰崇拜
,延伸出去的“金烏”和“精衛”,同音異注,被認為同為太陽崇拜。
女娃化身精衛,承載著鳥圖騰意識,還寄托了部落子民對日光的渴求,延伸出太陽崇拜的意識。
【其次,女娃化為精衛真的是因為怨恨不平才去填海嗎?】
【將“精衛填海”放在《山海經》的故事整體看,結合誇父化桃林等屍山、屍水、屍體的“化神”故事,可以得知,精衛具有“屍神”身份,女娃生前如據比之屍等人一樣,身份高貴。
死後如刑天之屍“操乾戚舞”、奢比屍“人麵犬耳獸身”、夏耕之屍“操戈盾立”、祖狀之屍“方齒虎尾”等一樣,都是人身獸身或者獸身獸首,符合當時人格化的圖騰崇拜和萬物有靈觀念,這也是當時氏族部落製的特色;】
【女娃死後化為精衛繼續填海,與其說是怨恨,不如說是儘職儘責。以屍神的方式,繼續治理水患,保護子民,這才符合《山海經》中眾多屍神依然保持生前戰鬥力的風格。】
嬴政點頭,認為這才是有其父必有其女:“刑天之屍依然可以操乾戚舞,女娃化為精衛依然聰慧自由,身為炎帝之女,這才符合女娃的身份。”
【再結合現代科技,根據古氣候學研究考證,在炎帝部落所生活的仰韶文化中期,是有一段全球變暖,海平麵上升的時期。我國東部海域存在著+2m至+3m的高海平麵,渤海到黃海、東海一帶,都發生過海侵現象。此次海侵波及了大半黃淮平原,其中包括炎帝部落的發鳩山東南部。】
天幕放出一則現代海平麵上升圖。
一望無際的大海上,海水澎湃著,拍打著海岸時拍出驚動人心的聲勢。
一浪接著一浪,海浪越來越洶湧,也越來越高。
海水隨著海浪的拍打,不斷地吞沒大陸。
海水往上蔓延,吞沒了沿海的漁村,吞沒了沿海的農田,還在不斷進攻。
這樣的海水入侵,比洪水還要可怕,因為它是鹹水,人和牲畜都不能喝。洪水能泄洪,海水卻連泄洪都沒法泄。
人們哭泣著自己的家園被毀、無家可歸,隻能不斷的逃離,隻能祈求著神明的相助。
比人還高的海麵巨浪,如怪獸張開大嘴吞沒村莊時,嚇得不少古人驚恐到渾身顫抖,甚至嚇得說不出話來。
尤其是見過洪水的古人,隻覺得這樣的海水災難比洪水還要更可怕。
再聽到天幕介紹海水的可怕之處,聽到治理海水的難度之大時,一個個眼含熱淚。
“女娃,真是一位偉大的女神!”
不識字的庶民想不出什麼優美的詞彙,憋了半天,用上了天幕使用過的詞彙,含淚說出了自己此刻最真實的想法。
這樣簡單的詞語,卻讓其他人感受到了共鳴。
“女娃真偉大,我要為她立生祠!”
尤其是居住在海邊的漁民家庭,本就知道大海的可怕,現在發現大海還會入侵內陸,更加畏懼。隻能想著希望女娃,能來保護大家。
這一刻,大家終於清晰地記住,“精衛”不隻是精衛,她的原名,叫女娃。
【古時候的東海,可以理解為發鳩山東南部洪水泛濫的水域。女娃因為是農神之女,帶著太陽與火的屬性,親自去遭受海侵的區域舉辦祭祀儀式來應對天災,並且進行治水。所謂的“填海”,填的是海水入侵。】
【雖然古人對女娃和精衛各種篡改,但是現代根據考據,還給女娃真相。】
在曾經遭受洪水的發鳩山,現在有一座靈湫廟,專門祭祀炎帝之女。
靈湫廟有一副木刻對聯:
上聯:女娃理水,南經北緯,彙集神泉出靈湫;
下聯:漳源瀉碧,西流東注,灌溉上黨萬頃田。
在女娃犧牲的地方,依然還在紀念,女娃是為了治水犧牲。她經天緯地,治理海侵,將往西入侵的海水重新引入東海,留給了後世萬頃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