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七章 鎮館之寶(2 / 2)

魯迅揶揄道:“小朝廷真會選禮物,不值幾個錢,還不落格調。”

李諭笑道:“紫禁城裡乾隆的詩稿肯定有的是。”

畢竟是寫了幾萬首詩的大詩人皇帝。

不過貌似說起來,他的這幾萬首詩,還抵不上劉邦的一首《大風歌》。

——

兩周後,京師國立圖書館清理出一個大房間,擺放進去了李諭捐贈的圖書,館長傅嶽棻以及副館長馬敘倫邀請李諭前來參觀。

李諭應約而往。

大體看過後,傅嶽棻說:“院士先生是貴客,我們特例請您再參觀一下本館鎮館之寶,文津閣四庫全書。”

李諭隨口說:“非常榮幸。”

李諭其實對四庫全書沒有太大好感,畢竟當年乾隆編撰這套叢書時,還順便興著文字獄。

“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一句詩就能治人殺頭死罪。

收錄了大量書籍的同時,乾隆可沒少毀書,而且據說有些刪改了不少內容,光鮮外表下,也是一場古籍的浩劫。

滿清統治者嘛,少數統治多數,必須講究思想控製。

記得《宰相劉羅鍋》裡,劉墉嘲諷乾隆的那句台詞相當貼切:皇上您可比那秦始皇厲害多了!

說歸說,氣歸氣,事情已經發生,甚至過去一百多年,總不能再把四庫全書也毀了,那就更不明智了。

存放四庫全書的房間很大,這套書可是有冊,6752函,規模巨大。

李諭隨手拿了一本,隻見卷首有“文津閣寶”,末頁有“避暑山莊”“太上皇帝之寶”小篆朱文方璽各一枚。

“這些書以前存放在避暑山莊?”李諭問道。

傅嶽棻說:“沒錯,就連裝書的函以及木架,都是原物,絲毫不差。”

“真不簡單。”李諭說。

承德避暑山莊這套四庫全書運回北京時,還是擔任教育部官員的魯迅迎接的。

四庫全書一共七套,全是手抄本,絕對稱得上曆史上最大規模的手抄本。據說當時用了3000人手抄,每人每天隻寫1000字,寫了好多年。

最先成書的四套存放在北京故宮文淵閣、沈陽故宮文溯閣、圓明園文源閣、承德避暑山莊文津閣,就是所謂的“北四閣”。

後來的三套存放在江南的鎮江文宗閣,揚州文彙閣和杭州文瀾閣,即所謂“南三閣”。

由於北四閣都是放在皇家園林中,所以不管紙張質量還是裝幀的講究程度,都要好於南三閣。

後來戰亂頻發,南三閣的四庫全書基本都被毀了,唯獨杭州的文瀾閣版被藏書家丁氏兄弟保護了四分之一,又托人把剩下的抄全了。

而北四閣中,圓明園的那套肯定全被燒沒了。英法殖民者隻認金銀財寶,才不管你的文化書籍哪。

所以總體下來,原書隻剩下三套。

李諭眼前的,就是後世僅存的原書、原函、原架的一套。

隻可惜李諭不研究國學,不然一定會非常激動。

馬敘倫感慨道:“最近小皇帝選了一後一妃,開始準備大婚,不過聽說內務府財政困難,想要聯係日本人作價120萬大洋賣掉紫禁城文淵閣的那套四庫全書。”

嗎的,該死的小鬼子!聽到這事李諭就惱火:“遜帝瘋了嗎?他們要是真敢這麼乾,會被全國人罵死!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紫禁城裡近百萬文物,都要讓他們一一賣掉!”

馬敘倫道:“誰說不是!我們剛剛得到消息,正準備聯係京城有名望的大人物們一起聯名反對。”

“必須反對!”李諭說,“以前割地賠款,現在倒賣文物,真是從頭到尾都忘不了恥辱二字怎麼寫!”

馬敘倫說:“真要賣給日本人,我們這些做圖書館的顏麵都不知往哪放。”

“聯名時加上我的名字,”李諭說,“堅決不能讓遜帝朝廷為了結個婚,做出侮辱全國的事,那就太丟人了!”

馬敘倫高興道:“院士先生德高望重,有您署名,他們必然忌憚三分。”

“還不夠,”李諭說,“把這事發在報紙上,讓所有人都知道,我看他們敢不敢!”

小朝廷想賣四庫全書的事情報道出來後,社會上果然掀起軒然大波。本來大家就因為巴黎和會的事情異常仇日,小朝廷整這一出,完全是沒事找事,所有人都對他們口誅筆伐。

小朝廷頂不住壓力,隻能作罷。

本以為這件事就過去了,羅振玉和王國維突然找上李諭。

“院士先生,北洋政府最近又想把8000麻袋內閣大庫的資料全都當廢紙賣掉!”羅振玉氣呼呼道。

“內閣資料,當廢紙?北洋政府?”李諭一時之間蒙了神。

羅振玉給他解釋了解釋才知道:二十年前,故宮內閣大庫因年久失修,漏水問題日益嚴重需要修繕,結果遇到庚子國難,擱置了下來,一直到宣統登基後才得以繼續。

保存相對完好的資料運到文華殿,殘破點的一萬麻袋本想燒掉,時任學部參事的羅振玉建議保存了下來。

如今北洋政府對外借款很難達成,因為各國銀行團都不確定南北兩個政府誰能笑到最後。所以北洋政府的財政異常緊張,薪水都發不出來,決定賣掉這批檔案。

王國維說:“我看過這批檔案,雖然有些殘破,但不少是明清史料孤本,價值不菲。”

羅振玉說:“可北洋政府竟然按斤賣!稱了15萬斤,作價4000大洋。”

這可比四庫全書便宜太多了。

李諭尷尬道:“真當廢紙了?”

羅振玉說:“他們要是賣四萬或者十四萬我都不會這麼難過,最少買主不會隨意丟棄。”

李諭說:“錢倒是不多,我可以提供給你們,但後續保存怎麼辦?”

羅振玉說:“博物館有地方,他們不過是缺維護的錢罷了。”

“那就好辦,”李諭說,“錢我來出,後續的維護就要靠你們了。”

王國維高興道:“我們就知道院士先生會出手!”

李諭笑道:“小錢,都是小錢,不足掛齒。”

李諭肯定不懂這些文史內容,王國維和羅振玉找李諭,就是因為他一方麵很有錢,一方麵又好像很熱衷保護文物。

他們兩人都對晚清非常有感情,所以才想方設法保護這些內閣資料。

王國維甚至仍然留著辮子,在民國的大師中,留辮子的不多,也就他和辜鴻銘。

不過王國維的性格不如辜鴻銘那麼剛,比較內斂。

兩年之後,羅振玉還建議王國維成為了小朝廷的南書房行走。也就是從那時起,他們兩個三十年的老朋友兼親家的關係開始慢慢裂開。,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