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爭名(1 / 2)

李諭是在塘沽火車站上的車,火車經由京津鐵路去往北京的正陽門東火車站,這條鐵路就是後來京奉鐵路中北京至天津一段。

越早修建的鐵路,越說明其緊迫性與重要性,後來北方的數次大戰,都是率先爭奪京奉鐵路。這是關內與關外的交通要道,1928年東北王張作霖也是被日本人在京奉鐵路的皇姑屯站炸死。

李純還是很夠意思的,車票已經提前買好,而且還是上等車廂。

李諭看了看車票,票麵價格15銀元,換算一下就是二十一世紀的3000元左右。

如果是最普通的三等車廂,價格為3個銀元,也就是600多元。幾乎相當於駱駝祥子們拉車二十天的收入。

想想後世京津之間硬座僅僅20元冒頭、高鐵不過56元,可見現在的票價還是很高昂的,根本不是普通人可以坐得起。

到達闊彆許久的北京後,李諭在火車站外叫了輛人力車,回到了東廠胡同。

剛進宅院大門就看到王伯正在打掃衛生。王伯做事還是很認真的,裡裡外外收拾得乾乾淨淨。

“幼!老爺!您終於回來了!”

王伯看到李諭時非常激動,連忙跑過來幫著拿過李諭手中的箱子,“真是沒想到,老爺這一走就這麼久!”

李諭笑道:“以後不用叫我‘老爺’,叫我,嗯...叫我先生就可以。”

“這哪行,您既然讓我當管家,當然就是我的老爺。”王伯道。

“西洋人沒有這規矩,你看我,”李諭張開手,“多洋氣啊!以後就按洋人的規矩叫先生,人家都這麼叫。”

似乎西方的管家都是叫主人爵位或者官位名字,勳爵、伯爵什麼的。不過李諭現在既沒有官位也沒有爵位,貌似隻有叫先生比較合適。

王伯有點為難:“可是……可是彆的大宅子裡都是叫老爺,要是我不這麼叫,人家是不是會覺得奇怪?”

李諭感覺一時半會很難給他改過來觀念,於是又說:“實在不行,在外麵可以叫老爺,在宅院裡叫先生即可。”

“我知道了,老爺。”

“你看!”

王伯咧開嘴一笑:“知道了,先生。”

李諭點點頭,“聽著順多了。”

也不指望他很快就能改口,慢慢來吧。

王伯又說:“老爺……啊,先生,您剛回來,還有件事要給您說。”

王伯確實很難立刻變過稱呼,習慣的力量還是很可怕的。

李諭問道:“有什麼事?”

王伯道:“前幾天茶館的崔老三過來了。”

李諭突然想起,“崔老三?是要交房租了?”

他當初隻交了三個月房租,沒想到壓根就沒住幾天。

王伯點點頭:“是的,他來問老爺,啊,是先生您還要不要繼續租?我說需要您回來再做決定。”

“我知道了,你去茶館告訴他一聲,就說我回京城了,宅子肯定要續約。”

李諭現在手裡闊綽了不少,不用再為房租苦惱。

王伯來到清茶館,很快找到了瓜皮帽。

“崔老三,我家老爺差我來續租。”

崔老三隨口問道:“你家老爺是哪位?”

王伯得意道:“李諭李老爺!”

“哦!你是東廠胡同李諭先生的人?”崔老三突然驚訝道,“李大學問家回來了?”

旁邊喝茶的老於等人也聽到了動靜。

“什麼?李大學問家?”

大家夥立刻圍住了王伯,“你是李宅什麼人?”

王伯大大咧咧一坐,“在下乃是李宅管家!”

大家紛紛抱拳:“失敬失敬!”

“李大學問家可真是不得了啊!”

“就是!你快說說,李大學問家是咋著找找天上新星星的?”

“還有還有,李大學問家平時都看什麼書?”

“李大學問家以後是不是要去朝廷當大官?”

茶館裡消息是最靈通的,這些事當然早就知道了,現在每當報紙上頭版又是李諭時,甚至有人會給大家專門讀報,整的這個清茶館都不是那麼清淨了,實在抵擋不住大家熱情。

因為真的太新鮮了:洋人那邊什麼樣大家夥感覺很新鮮,能在洋人的地盤上出名感覺更新鮮。

畢竟受了這麼久欺負,好不容易有個人能出息一把,能讓洋人不僅瞧得起,甚至交口稱讚,大家自然分外關心。

王伯很享受大家簇擁的感覺,自己的主人揚名立萬,他也感覺臉上有光,何況李諭心境平和,對他非常友好。

“行了行了!你們不要七嘴八舌的!”

王伯一說話,大家都不出聲了,他繼續說:“就算是我告訴你了,你能再找著個星星驚住洋人嗎?至於看什麼書,老爺平時看的都是洋文,我也不懂……哎,崔老三,你什麼表情?!咋地,你能看得懂?”

崔老三連忙搖搖頭:“我哪認識洋文。”

王伯繼續說:“這就是了!然後要說當什麼官,這種事我當然沒法說了。”

“切”大家夥一陣噓聲,“鬨了半天你也不知道。”

王伯道:“我當然不知道。好了,不跟你們胡鬨,我說崔老三,我們老爺說了,宅子要續上。”

來了買賣崔老三立刻兩眼放光:“續租?沒問題!不用李大學問家親自動身,我自個兒去宅上!”

李諭這次直接把宅院續了一年,租金一共160兩銀子。因為是續租,崔老三另外又收了8兩銀子的雜費。

當然,這160兩銀子還有一部分能進他腰包,是筆大買賣啊。

王伯這段時間也沒閒著,竟然把廚房都整理了出來,而且學著做起了飯,雖然手藝說不上多好,不過總歸是方便了許多。

李諭感覺真該讓他去找東來順的丁德山好好學一學。

第二天,李諭首先來到同文館和丁韙良問好。

許久不見,甚是想念。

丁韙良早就知道了李諭在英法的消息,幾篇論文一下子就把個人形象再次提了上去,那真的是高高的!

丁韙良實在不知道李諭腦袋裡到底還有多少墨水,簡直深不見底。

“李諭啊,我最近一直關注新聞,你在西洋真是出儘了風頭!竟然還能發現一顆新行星,實在讓我感覺難以置信!”

李諭笑道:“沒想到總教習如此關注。”

丁韙良也笑道:“想不關注都不行!現在京城裡關於你的報道真的太多了!你沒看《申報和《京津泰晤士報嗎?”

李諭搖搖頭:“沒有。”

“你真該看看,它們可是連翻著頭版報道,差不多有十來天頭版都是你。”

“額。”

李諭沒想到自己竟然還能在頭條霸榜。

丁韙良說:“許多年輕的學子更是拿你當榜樣。你也知道,京師大學堂馬上就要開始第一批招生,本來我還想把複雜的師範科推一推,生怕報名人數不夠,這下可好,我都要考慮擴招了!”

京師大學堂最開始招生同樣是招的速成科,並分成了師範館和仕學館。

單單名字就能看出來,顯然仕學館更受當時士子們的追捧:一來難度小,入學難度、學習難度、畢業難度都小;二來畢業好分配,可以直接進官場,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這一批仕學館學生畢業的時候,正好趕上清政府醞釀立憲改革、宣布“彷行憲政”之年;再加上朝廷新成立了幾個新部門,對這方麵人才需求更是大的很,甚至新商部和巡警部為了搶人一度搞起了爭執。

至於師範館,學習內容廣了很多,深度也要深很多。如果以後有本事,能考入歐美日等國的大學繼續深造,當然可以從事相關研究工作。

但如果沒考上,就要聽從分配。

畢竟是第一批學生,師範館肯定也是包分配,但分配的方向必然是從事教育相關工作,要不人家怎麼叫“師範館”。

而且朝廷規定師範館畢業生在義務期內不得兼營他業,為此製定了《師範生義務章程,稱:“師範生有效力全國教育職事之義務,其年限暫定為五年。年限以內應儘心教育,不得營謀教育以外之事業,不得規避教育職務事,充當京外各衙門彆項差使。”

大清學部還會對師範畢業生的流向和任職情況進行詳查,如果發現違反義務的,就會將所得獎勵撤銷,並予以處罰。

好在當時這些師範生幾乎畢業都是去當各類小學堂的總教習甚至校長,待遇也並不差。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