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二世揉了揉眼睛:“我剛才看到了什麼?不會看錯了吧?”
列夫勒也愣住了,“亂了,真的全亂了!”
“我要是沒數錯,僅僅過去了七八下,怎麼就成了這個樣子?”奧斯卡二世大為吃驚。
列夫勒立刻叫停:“再來一次!”
第二次列夫勒更加認真,為了排除剛才是侍者放手動作不一致的問題,甚至讓國王選了十名衛兵,他們經常受訓練,動作整齊劃一。
但即便如此,在國王奧斯卡二世口令下,雙擺同時放下依然會在跳動七八下後完全走向混亂。
奧斯卡二世連做了十來次,效果完全一樣。
其實彆說人為操作,後世計算機模擬五十個初始速度僅相差百萬分之一的50個雙擺,在十次左右的擺動後,都已經亂成麻。
這下奧斯卡二世和列夫勒真是服了!
“為什麼會這樣?”奧斯卡二世也算是數學本科畢業,完全無法理解眼前的一切。
列夫勒身為皇家數學顧問,同樣無法回答國王的問題,隻是震驚道:“歎為觀止!我根本無法用現有的知識詮釋,他又給我們開了眼界。”
奧斯卡二世拿起李諭的文章,僅僅十幾頁紙,後麵關於“太陽係會亂”的論述也沒幾頁,看了好幾遍也看不出什麼。
“難道我的數學知識如此落後了?”奧斯卡二世把李諭的信拿給列夫勒,“列夫勒,你給我解釋解釋。”
列夫勒攤了攤手:“國王陛下,這篇文章我同樣已經看過好幾遍,確實也沒有完全看懂其中深義。”
“那如何是好?”奧斯卡二世苦思冥想。
列夫勒腦子轉的很快:“陛下,我們可以向他約稿,甚至可以專門為他頒個數學獎章。”
“數學獎章?”
“對的,陛下!我們已經設立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獎、文學獎及和平獎,但唯獨還沒有數學獎。”列夫勒一語道破。
“嗯,有道理。”奧斯卡二世點點頭,自己身為一個數學家,但是自己國家所主導的諾貝爾獎卻沒有數學獎,的確挺難以讓人理解。
當然,諾貝爾獎的獎項設置完全是遵照的諾貝爾遺囑。
雖然很多人懷疑諾貝爾獎不設數學獎是他個人的情感原因,實際上並不是,真的完全是由於諾貝爾的科學觀念導致。
諾貝爾在16歲時就終止了公立中學教育,也並沒有繼續上大學,而是從一位優秀的俄羅斯有機化學家那裡接受了一些私人教育。
事實上,正是這位俄國有機化學獎在1855年把諾貝爾的注意力引向了硝化甘油。
諾貝爾作為19世紀下半葉典型的天才發明家,他的發明需要材料、果斷和直覺,但不需要什麼高等數學知識。
當時的化學領域實驗確實如此,所以諾貝爾的數學知識可能不超過四則運算和比例率,差不多也就是現代初中數學水平。
不過化學後續的發展很快,在諾貝爾死後沒幾年,諾貝爾獎就根本不可能忽視數學的影響。
列夫勒說:“國王陛下,現在德國、英國、法國的數學蒸蒸日上,我們完全可以先下手,讓李諭給我們寫篇數學論文。”
“就這麼辦!”李諭前段時間的新聞他還曆曆在目,今天他論文上僅僅幾句話提到的實驗都如此包含奧妙,的確是值得約稿!奧斯卡二世拍板道:“直接發電報,就讓李諭詳細解釋解釋雙擺和太陽係為什麼會亂的問題。論文收到後你親自找幾位頂尖數學家審稿,如果通過,我也要親自為其授獎。”
列夫勒問:“獎金的設置?”
奧斯卡二世傲然道:“和諾貝爾物理學獎或者化學獎一樣,也是15萬克朗!不過錢當然不會走諾貝爾基金會,這是我們皇室自己提供的獎金。”
好家夥,真是大手筆!
列夫勒又問:“這次數學懸賞?”
“當然獎項也要頒給李諭。”奧斯卡二世道。
數學懸賞的獎金是2500克朗,折合白銀大概是350兩。
但是15萬克朗就真的不得了,足足有2.1萬兩白銀!
這是個超級大的數字。
所以諾貝爾獎能從第一屆就能如此璀璨奪目,吸引所有頂尖科學家關注,成為世界頂級科學獎項,完全是從一開始就給的真心多!誠意太足了!
那時候根本沒有什麼科學獎項做到如此程度,自然吸引了絕大部分科學家和科研組織的關注。
如果放到現在看,當年的15萬瑞士克朗差不多是如今的640萬rmb左右,再考慮當年相對貴乏的物資,實際購買力還要遠超640萬,畢竟當時可以花錢的地方終究遠沒有二十一世紀這麼豐富。
不得不說諾貝爾真的有錢,他遺囑中留下了總共3100萬克朗給基金會。
既然是叫基金會,你可以理解為把投資掙的利息或者收入用來發獎金,這也是為什麼諾貝爾獎發了100多年還沒有花光的原因。
要的就是細水長流!
當然,貨幣是會出現通脹的,尤其此後接連出現了一戰二戰級世界大戰。
自從1901年後,獎金其實就開始逐年下滑,在此後的90年裡,諾貝爾獎的獎金都低於第一年。
諾貝爾基金會也真的一度差點沒錢,好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基金會把錢給了一些國際投資機構,才出現轉機。
其中有位極其厲害的投資大師,福斯特·佛來斯。諾貝爾獎也的確應該謝謝他,此人號稱“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投資者之一”。在他於2001年把自己創立的白蘭地基金轉賣給amg之前,獲得1000%以上的累計收益。
總之,考慮通脹因素下,一直到1991年,獎金才再次超過了第一年。
即便從2020年開始,瑞典提高獎項到1000萬克朗,按照彙率也就相當於700萬rmb左右彙率一直在變,差不多是這個數。
當然,現在諾貝爾獎本身的榮譽早就遠超金錢,700萬在諾獎麵前已經變得無足輕重,它帶來的科學價值與影響力價值都是根本無法用金錢衡量。培養一個諾獎級彆的發現,也根本不是700萬可以辦到。
甚至如果能花700億可以最終搞出一個諾獎級成果,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有哪怕一絲的心痛。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總之,在剛誕生之初,諾貝爾獎完全是“出道即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