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德齡抿嘴笑著說:“你考慮還真是周到。”
李諭得意道:“那當然,提高效率嘛!”
這三個大寶貝運過來可真是費了不少勁,想拉東西的時候,人力車真是不給力。
告彆德齡後,李諭對趙謙說:“走,我們去馬市買兩匹馬,再配個馬車。”
趙謙頓時來了精神:“以後我是不是要升級當車夫了?”
李諭坐上人力車:“那是當然,早就給你說過,不可能讓你一輩子當個人力車夫。”
馬車夫可不比人力車夫,放在清末民初馬車夫絕對是個技術工種,不是誰都能搞定的,而且掙的錢也要比人力車夫多得多。
關鍵馬車夫沒有那麼累,還比較體麵,——這時候能置辦得起馬車的都不是普通人家。
李諭本來也想買個自行車,不過需要純進口,比較麻煩,隻好留作以後跟汽車一起進口。
而買馬車就比較容易了,他們來到的南城外的馬市,李諭一眼就看中了一匹高頭大馬,上前問道:“店家,這馬怎麼賣?”
店家看李諭穿著不凡,立刻迎上來說:“客官眼光真是好!這是我家最好的馬,剛剛從黑龍江帶過來,是上等的三河馬。”
好嘛,難怪李諭看著這麼好,竟然是中國三大名馬之一。
三河馬這時候差不多是剛剛培育出來,它形體俊美、力速兼備,持久力好,腳步輕快,優點非常多。
在可查的賽馬記錄中,三河馬是唯一可以和外國名馬爭雄的國產馬。
二十世紀初,三河馬絕對是馬中“寶馬”,而且至少是寶馬高端性能車m係列這種級彆。
李諭越看越喜歡,比他在北洋軍中騎的普通蒙古馬高大威猛多了。
“多少錢,店家,說個實誠價吧。”
店家伸出六根手指頭:“這匹馬運過來非常不易,至少也要六百兩。”
李諭討價還價道:“太貴了,我誠心買,500兩怎麼樣?”
店家搖搖頭:“這可是我店裡的寶貝,客官您好好看看這牙口、蹄子還有毛色,騎出去您就是京城最招搖的公子哥!”
李諭雖然不太懂殺價,不過多少也知道基本道理,於是說:“那我先去彆家看看。”
店家嘴很硬:“你去吧!”
李諭直接扭頭,剛走兩步,店家就叫住了他:“客官留步!我看客官也是有緣,我就吃個虧,550兩如何?”
李諭說:“550兩可以,不過你還要再送我一匹普通的蒙古馬,而且鞍具都要全。”
一匹普通的蒙古馬差不多十來兩銀子,店家想了想說:“好吧,就按你說的!”
三河馬這麼貴,當然不是用來拉馬車,而是自己騎的,而蒙古馬則可以用來拉馬車。
其實自古以來,漢人並沒有騎馬傳統。但如今北京城裡旗人很多,他們是有養好馬風尚的,不少家族甚至將馬匹好壞作為自己府邸的“門麵”,競相攀比。
說起來,這種攀比心態和後世似乎也什麼兩樣。
否則十幾兩銀子的馬匹就夠用,誰又會花錢買動輒幾百上千兩的名馬哪。
在李諭上輩子,為了麵子買車的同樣大有人在,甚至已經形成了一種有點畸形的汽車消費觀:麵子是選車的關鍵要素。
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在某音等媒體中,三四十萬的bba也被說成“街車”。
算了,不說這些,李諭自己不也無形中掉入買名馬的衝動中。
店家眼光很準,說道:“客官買了好馬又買普通馬,是不是還需要買輛馬車?”
李諭問:“怎麼,這個你也有?”
店家說:“當然有,客官你來我家就對了,整個馬市數我家東西全。如果客官是自家用,從高級到常規依次有長轅車、大鞍車、小鞍車。”
李諭之前打過一次馬車,大體知道現在馬車也是分等級的。
罪惡的封建社會啊,什麼都要分等級。
李諭問:“那麼說你家都有?”
店家說:“那當然,就看客官您什麼身份,一般賣得好的就是大鞍車和小鞍車,但這種車都是輪子在車廂中間,坐起來有點顛,而且車廂也小一點的。要好的可以用長轅車,不過一般這種車都是有身份人家的。”
旁邊的趙謙插了一嘴:“忘了告訴你,我家老爺是當朝帝師!”
“哎喲!您竟然是帝師!?”店家立刻變了臉色,“小的有眼不識泰山,老爺不要責怪!”
李諭擺擺手:“好說好說,不用拘謹,低調一點。”
想不到這個身份說出來這麼好使。
店家指著長轅車道:“那就沒的說,您肯定可以用它。”
在長轅車之上,其實還有兩種等級更高的車:一種是皇家專用的方車,還有就是高級官員夫人用的朱輪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