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一章 李約瑟難題(2 / 2)

而且這個問題對於中國的當下來說,非常值得探討。

李諭雖然文采不好,但多少還是會講故事的,而且知道如何切入,他如此寫道:

“我想大家都聽說過一個杞人憂天的故事,它出自戰國時期道家經典著作《列子中的一則寓言。

大家一定也知道,這則寓言嘲笑的是那種整天懷著毫無必要的擔心和無窮無儘的憂愁,既自擾又擾人的庸人。

但我卻想說,真正的庸人其實是嘲笑杞人的所有人!

我們先回顧一下這個故事:

杞國有個人,他擔憂天會塌、地會陷,自身沒有安全居住的地方,愁得睡不好覺、吃不下飯。

有個人就去勸慰他,說:‘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沒有空氣的。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裡活動,怎麼還擔心天會塌下來呢?’

杞人說:‘天當真是氣體積聚的,那日月星辰不會掉下來嗎?’

勸慰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氣體積聚的,隻不過是氣體中發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對人有所傷害。’

杞人又說:‘那地塌陷下去怎麼辦?’

勸慰他的人說:‘地不過是堆積的土塊罷了,填滿了四麵八方的空虛之處,沒有什麼地方是沒有土塊的。你行走跳躍,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麼還擔心會陷下去呢?’

載明這則寓言的《列子是兩千多年前的典籍,這麼多年過去,有多少中國古賢人,為何就沒有去認真思考,天為何掉不下來?地為何塌不下去?

其實我想杞人本來就是個愛思考的人,他思考的都是科學問題:大氣科學問題、地球科學問題、力學問題、天文學問題等等。咱們的賢人如果仔細研究,近代科學甚至都可以從這裡研究出來,那樣或許就沒有歐洲近代科學的崛起了。

所以,杞人並不庸,庸的反而是過往的我們。

這是一個兩千多年令人可以回味的故事,也是為什麼我們會漸漸從科學領先於西洋列強,到如今處處挨打的局麵。

我們沾沾自喜認為得到了真理,其實就是在欺騙自己而已。

我們的祖先沒有刨根問底追問這些問題,既然沒有塌下來,就沒有必要擔心和深究。

更讓人悲哀的是,竟然把這個詞語定位為負麵成語,教化世人幾千年!用於嘲諷那些為本來不用擔憂的事而去擔憂發愁的人,勸導人沒有必要過度地擔心未知的東西,無需自尋煩惱。

這就是文化的力量,這就是傳統的基因,這就是中國古代科學發展的縮影。西方的聖賢碰到問題,在深究為什麼;咱們的聖賢碰到問題,隻關注有沒有用。

什麼是科學?科學就是刨根問底,而不是關注有沒有用。

我還要再給大家闡明一下,科學是科學,技術是技術,二者是截然不同的。

科學在於發現未知和創造新知識,要回答“是什麼”和“為什麼”。

而技術在於對未知和已有知識的應用,要回答“做什麼”和“怎麼做”。

可以說,有科學必然有技術,但是有技術卻未必有科學。

科學發現是技術發明的理論基礎;科學提出發展的可能,技術變“可能”為“現實”。

但是,技術發明並一定需要科學理論支撐,依靠經驗也可以。

我們在曆史上,幾乎大部分時間都領先於全球,但很可惜,這種領先局限於技術。

也就是,我們的古代隻有技術,沒有科學。或者更加嚴格準確說,咱們古代有科學,但是非常地初級和薄弱。

就算是我們古代最著名的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等,嚴格說都是技術發明,不是科學發現。

因為我們注重的實用性,可以看得出來,這四大發明都是在實用上有巨大價值的。

不過西方的科學精神卻並非如此。

如果各位能夠研究一下古希臘就會發現,西方的科學先賢們曾經研究過許多壓根沒有任何用的東西。

就比如圓錐曲線,當時並沒有任何用處,一直上千年後,當西方的科學家開普勒、牛頓等人在研究天體運行時才知道,原來要用到這個數學知識。

而這才是科學的一種精神。

當然,我也並不是說所有人都要去做所謂無用的事。因為科學不僅有科學的精神,還有另外兩個要素,也就是科學有三要素:科學的目的,科學的精神,科學的方法。

目的好解釋,就是想要發現自然界或者社會中蘊藏的規律,注意,並非單純為了實用。隻要是規律,就是目的。

而科學的精神,就是我剛才提到的,要對任何事情有質疑的精神,對質疑有刨根問底的精神。

至於科學的方法,一是邏輯化,就像兩千年去希臘先賢就寫出的《幾何原本一樣,條理清晰,演繹合理;二是實證化,也就是有實驗驗證。

這才是科學的本質。

我們正是缺少了這種科學的素養,才會漸漸落後於列強!”

李諭雖然對於寫革命黨與立憲派之間的政論並不懂,不過說到科學,他真的是太熟了,洋洋灑灑寫出來,有理有據。

這個問題在曆史上非常有名,也就是中國技術史專家李約瑟提出的那個著名的“李約瑟難題”:為什麼文化和技術上都領先的古代中國沒有發展出近代科學?

關於這個問題,愛因斯坦曾經也回答過:歐洲的近代科學之所以能發展起來,是因為兩件事情,一個是起源於古希臘時期的形式邏輯,代表人物就是亞裡士多德;一個是起源於文藝複興時期的實驗科學,代表人物就是加利略。中國古代的先賢們,既不懂形式邏輯,也不懂實驗科學,因此,沒有發展出近代科學一點都不奇怪。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