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李諭才想要走博世的路線,先成為汽車行業上遊的核心技術供應企業。
至於安全帶嘛,反正如今汽車的車速不高,福特等人認為不會出現重大的人身傷亡情況。
唯獨表現出一些興趣的隻有保時捷,他是個賽車癡迷者,聽聞過此前一位賽車手用皮帶固定自己從而撿回一條命的事情。
於是保時捷在電報中請求購買幾條安全帶。
李諭知道這項技術的推進需要花點時間,於是根本沒要保時捷一分錢,免費做了幾條郵寄給他。
就當產品推廣費。
用不了多久,車速提上來後,大家就知道安全帶有多重要。
——
漂洋過海後,發在物理學會會報上的文章終於被歐洲學界看到。
本來歐洲學界並不屑於看美國的科學雜誌,但誰叫是李諭寫的,不能不看。
作為提出兩朵烏雲的開爾文勳爵,也是頭一次看到有人說“光速不變是基本原理,無需證明”的觀點。
李諭關於牛頓與蘋果的故事援引對於有物理修養的人來說不難理解。
畢竟真的沒有人想過證明為什麼蘋果不會朝天上跑。
都是理所應當嘛!
但即便是開爾文勳爵,仍舊覺得光速不變的問題違背了加利略的經典變換,在大部分人看來,相向而行的兩人,速度肯定要更快。
關鍵這也符合日常觀測。
矛盾啊,太矛盾了!
開爾文勳爵對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說:“你是懂天文學的,他曾經提到太陽的光線需要八分鐘才能到達地球,你怎麼看?”
哈金斯會長說:“雖然知道不太現實,但我寧可相信牛頓說的,存在超距作用,一瞬間,不對,不需要時間就可以到達地球,因為這可以避免好多問題。”
開爾文勳爵說:“恐怕問題無法避免,光確實有速度,算不上超距作用。但一旦果真如此,再聯想此前他關於河外星係的那幾篇文章,真是讓人不寒而栗。”
哈金斯終歸專門搞天文學,想了想說:“您指的是光線到達我們這裡需要上萬年?”
開爾文勳爵說:“是啊,如果是這樣,光也太慢了,所以我想光速不會隻有這麼點。”
哈金斯會長說:“可從邁克爾遜的數據看,真空中的光速就是一個基本確定的值。”
開爾文勳爵歎道:“所以實在是讓人想不通!”
兩人研究了半天,終究討論不出個所以然。
邁克爾遜和莫雷的實驗已經在許多大學及研究機構做過許多次,大家一致確定沒有錯誤。
很多人表達過疑惑,但真心不知道為什麼。
不僅開爾文勳爵此刻看到李諭的說辭感覺難以置信,歐洲各界的表現都差不多。
馬赫直言道:“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偷懶的理論!找不到原因,竟然就說它無法證明?實在愧對李諭各種院士加身的名號。”
馬赫支持者奧斯特瓦爾德說:“這完全是在阻礙科學的進步,因為他竟然想要讓我們坦然接受物理天空中存在烏雲的事實。根本就是對物理學的莫大侮辱!如同偵探找不到殺人凶手,就說沒有凶手一般。”
這兩位也是老反對者了。
不過他們在學術界的話語權並不輕,馬赫早已成名,奧斯特瓦爾德過幾年還會拿到諾獎。
好在李諭也是有支持者的,玻爾茲曼老爺子本來和奧斯特瓦爾德就非常不對付,立刻撰文回擊:“還請幾位仔細文章,李諭並沒有無來由地單純拋出一個荒誕結論,反而更應該看作一種科學的引子。”
奧斯塔瓦爾德已經和玻爾茲曼為了原子理論打了十幾年嘴仗,雖然和後世愛因斯坦及玻爾這種神級論戰無法相提並論,但在十九世紀下半葉也是非常著名的。
另一位超級大咖普朗克評價過兩人的論戰:“這兩個死對頭都同樣機智,應答如流;彼此都很有才氣。”
普朗克真是蠻有意思,兩場論戰都是見證者,感覺像見證了兩個時代。
但區彆就是奧斯特瓦爾德的“唯能論”實在拿不出手,過不了多少年大家就知道原子理論的正確。所以導致他與玻爾茲曼的論戰乏善可陳。
必須要勢均力敵才有意思。
愛因斯坦雖然在與玻爾的論戰中敗下陣來,但他以及他的陣營提出的一些觀點可以說大規模推進了量子力學的發展。
就比如那句“上帝不擲骰子”,甚至“薛定諤的貓”也是為了反駁玻爾而提出。
額,沒錯,薛定諤作為量子力學大老,巔峰論戰中是站在愛因斯坦這一邊反對量子力學的……
普朗克兩次論戰則都當了旁觀者,玻爾茲曼那次是因為他還人微言輕;而愛因斯坦和玻爾論戰時,他已經成了公認的權威,是主持者,要當評委。
還有一層原因是普朗克行事比較謹慎,他算大器晚成,不喜歡當排頭兵衝鋒陷陣。
但現在當身在柏林大學的普朗克看到李諭的文章後,則迅速提筆寫了一篇電文發去紐約:
“李諭小友,驚聞你再次赴美‘旅遊’,敢問有沒有做好正事?有沒有寫好星戰前傳?”
好嘛,再次越洋催稿。
果然大老的觀點總是讓人猜不到方向。
李諭看到電文哭笑不得,立刻給他回了電報:“普朗克教授,前傳已經付梓印刷,相信用不了多久歐洲就可以看到。”
普朗克看到李諭的回信心滿意足:“這才像話!”
愛因斯坦由於在瑞士,看到美國物理學會的文章要晚一些。
但隻看到幾句,就知道事關自己進行的研究,於是迅速拿著報紙來到廁所仔細端詳。
專利局的領導用餘光看到了躡手躡腳跑出辦公室的愛因斯坦,不過他已經習慣愛因斯坦上班摸魚了,見怪不怪。
愛因斯坦一直在研究李諭上次的回信以及自己的文章,如今看到李諭提到的“光速不變是基本公理”,頓時感覺喜出望外。
“是啊,我怎麼沒有想到!證明不出就不去證明,反而用它當作基本假設不就可以?如果推出來的理論證明沒有問題,不就把理論圓了起來!”
想通這個關節,愛因斯坦頭腦越來越清晰,雖然身在廁所,依舊感覺不到臭氣。
甚至在聽到有人拉屎的聲音後,想到了一句中國成語:“果真猶如茅廁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