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學堂草創(2 / 2)

臨走時裕馨齡說道:“天黑之前務必回到家,這是婦道。”

吉納維芙聽見這些詞就頭大,坐上李諭的車就催促著趕緊走。

李諭自然是沒時間學鋼琴,但可以趁此機會學學法語。

吉納維芙看到李諭家中的鋼琴時震驚壞了:“這是……奧地利的貝森朵夫!天哪,我沒有看錯吧,竟然在北京城裡!”

李諭說:“是奧地利的斐迪南皇儲送給在下的,至於多好我也不清楚。”

“我甚至擔心自己的手指會褻瀆這件神聖的藝術品。”吉納維芙說。

李諭笑道:“如果讓它靜靜擺放在這兒,無人會彈,才是真的褻瀆。”

呂碧城和近衛昭雪都對鋼琴很感興趣,一起要學。

吉納維芙專業素養還是可以的,但樂理方麵的東西李諭不是很感興趣,而且鋼琴學起來太難,自己還是去找梁敦彥研究一下遊美學務處,也就是清華學校的事情。

清華學校由於背靠庚子賠款,所以資金方麵不用擔心。

唯獨需要注意的是現在京城有兩所大學,另一所京師大學堂是朝廷奉旨辦學,號召力肯定非常強。

而在京城再辦一所大學,就要和京師大學堂直麵競爭,袁世凱的北洋方麵有意多培植自己的勢力,所以想儘一切辦法至少與京師大學堂齊頭並進。

好吧,一開始就產生了競爭。

來到梁敦彥的辦公場所時,唐國安已經在這兒,另外還有學部主事範源廉。

——都是對清華創建立過功勞的人。

梁敦彥指著座位說:“疏才兄弟請坐。”

然後接著說:“國祿唐國安字已經擬出了一項大體的方案,主要是考慮如何進行招生,疏才兄弟先看一下。”

李諭接過文件,大體翻了翻,然後說:“我沒有太大意見,唯獨建議在注重選拔留美學生的同時,可以考慮同時開設四年的中等教育與四年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然是大學堂應該有的樣子,但是如今的生源情況各位想必很清楚,根本不足以支撐大學的招生。所以求人不如求己,我們完全可以自己同期培養。”

唐國安說:“疏才兄弟的建議非常有價值,我考察過日本國三十年來的教育,也是大學教育與中小學教育同時推進,甚至大學要落後數年。我們可以將前四到八年作為過渡期,等第一批學生歸國後,運轉便會好起來。”

梁敦彥問道:“學製八年,會不會過長?”

李諭說:“並不長,而且有庚子款項,完全不用擔心學費的問題,好好培養自己的學生才是要緊事。”

“既然監督與總辦兩位意見一致,我也沒什麼好說的,就按照這麼辦,”梁敦彥接著轉向範源廉,“靜生範源廉字今日擬出招錄通知,散發到各地,我們要在全國選取優秀士子。”

範源廉拱手道:“靜生定不辱使命。”

梁敦彥又說:“國祿、疏才,你們兩位通曉西學,選拔之事還要多多費心。”

兩人回道:“大人放心。”

應征者從全國各地趕過來估計要數月之久。

但李諭沒法閒著,得去瀛台給光緒“補課”。

其實也說不上補課,因為光緒聽數理化生這些課程基本隻是當做科普,學得非常粗淺。

上完課後,李諭沒來得及走,被例行監視著的李蓮英叫去了西苑儀鸞殿慈禧處。

等在殿外的還有嚴複。

李諭問道:“嚴師傅,有什麼事?”

嚴複說:“聽張百熙大人說,似乎是關於留學生考試。”

“留學生考試?”李諭納悶道,“前段時間我們不是剛做完?”

嚴複搖搖頭:“是留學生歸國考試。”

“歸國考試?”李諭頭一次聽說。

嚴複說:“我也頗為疑惑,不過想來是因為科舉廢除後,朝廷需要開辟新渠道取才。”

李蓮英進去一會兒後出來說:“兩位請吧。”

李諭遠遠看見殿中慈禧正在與一名穿著西裝的中國人交談。

嚴複小聲對他說:“那位是外務部右參周自齊大人。”

李諭知道他,周自齊同樣是清華創建的功臣,在北洋政府時期做到過一把手,影響十分大。

慈禧對周自齊說:“你進獻的這台電影機器不會再壞了吧?”

兩年前慈禧七十大壽時,英國公使進獻了一台電影放映機和幾部影片,在宮內放映,為壽誕助興。不料這次放映極不順利,剛放映了三部影片,發電機突然發生意外爆炸,險些炸傷人。

慈禧受了驚嚇,大怒,於是視電影為不祥之物,此後宮內再不準放映。

周自齊說:“機器是美國最新生產,我專門從紐約買回來。”

慈禧仍舊心有餘季:“你可要找專業點的人。”

此時李諭和嚴複已經走到近前,慈禧對他們說:“事情都知道了吧,哀家要對留日歸國的學生進行考試。第一場考他們的專業課,出題以及閱卷就由你們二人負責。而第二場殿試,還是在保和殿舉行,皇帝以及哀家親臨。”

李諭心頭暗罵,這尼瑪不還是會試然後殿試的套路嗎。

嚴複同樣眉頭一緊,想不到慈禧會出這種餿主意。

不過這次她連問都沒問直接說出來,顯然已經做了決定。

慈禧這人大家都了解了,執拗得很,兩人沒辦法,隻能照做:“臣等一定辦好差事。”

慈禧對自己的決策似乎很滿意:“過去留學者歸國後無法成為進士繼而入仕,哀家算是給他們敞開了大門,他們一定感激得很。”

一旁的慶親王奕劻連忙拍馬屁:“老佛爺洪恩之下,普天之下所有的學子一定都士氣高漲。”

“嗯,”慈禧對奕劻的話很是受用,“把他們召為朝廷所用,總好過這些人在日本國投靠康梁還有那個討厭的孫文然後和朝廷做對。”

奕劻說:“老佛爺英明神武!”

李諭看向袁世凱,他也嘴角含著笑意。

李諭完全能夠猜到他在想什麼:這些人歸國後,早晚還是歸北洋。

慈禧晚年昏招迭出,可以說是親自給大清挖好了墳。

這些留過洋的學生就算進入朝廷,也成了袁世凱的人。而那些沒進入朝廷的留學生更是大多數,到了後來幾乎全是反清主力。

所以說搞新式教育是必然的,而新式教育正是錘爛大清的一記重錘。避無可避。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