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中國公學
電風扇吱呀吱呀的聲音不斷傳過來。
小德張進屋俯身悄聲對慈禧說:“太後,唐國安、李諭、傅增湘都到了。”
“讓他們進來吧。”慈禧說。
幾人進來後,慈禧說:“今天我看陳列所,唯一眼前一亮的就是李諭做的幾樣東西。我就說嘛,咱大清不能老跟在洋人屁股後麵,總會有新的東西出來。”
李諭心中暗忖,誰和你是“咱大清”了。
但李諭很享受這種看著大清國覆滅的感覺,更知道事情發展方向,所以不會說出來什麼暴論。
李諭隻是簡單回道:“中國人之智力本就不在洋人之下。”
慈禧說:“說得很好,今後你就與袁世凱好好搭檔,哀家可盼著萬國來朝的那一天哪。”
慈禧掌權這半個世紀,基本上是中國最低穀的半個世紀,和當年的唐太宗或者武則天一比,真是一點麵子都沒有。
李諭心想,你可看不到那一天,但嘴上還是說:“在下一定與袁大人通力合作。”
“就是藥物賣出去後,再給日本人進貨錢。”唐紹儀說。
幾天後,李諭收到了上海拜耳公司發過來的電報,提到他們公司已經派代表到達上海。
且正是因為他不關心政治,唯一的官身還隻是一個搞教育及保護文物的閒職,反而成了護身符,所有人都願意結交他。
袁世凱歎道:“當年甲午戰敗對招商局的打擊同樣很大,幾乎喪失了遠洋航運能力,但我可以在內河航運上鼎力支持。”
——
端方說:“聽聞津浦鐵路已經開始動工,工期進展異常順利。”
<div css=tentadv> 李諭說:“儘快修好吧,不僅比坐船便宜,還要快了太多。”
——
不過辦學可是要花很多錢的,最終求到了朝廷身上。
“廣告發了好幾個月,是真有錢,幾乎每一期都發在最顯眼的位置,”唐紹儀說,“而且藥房拿藥還可以賒賬。”
他找到唐紹儀問了問,才發現情況比自己想的要複雜。
端方想學袁世凱搞新學,於是慷慨解囊。
“請講。”袁世凱說。
鄭孝胥說:“大人英明。”
“和日本國比不了,但我們求學之心不會變。”秋瑾說。
仁丹一點都不仁。
馬君武說:“你不準備在公學了?”
藥店的人甚至在沒有醫生的情況下就說:“簡單,你服用‘仁丹’就好了。”
正好端方要南下上海,於是兩人共同乘上了船。
李諭又續上一句:“我可以讓夫人呂碧城親自為你每期撰稿。”
李諭心想,中國公學,這不就是秋瑾參與創建的嗎。
路過藥房時,發現賣得很火爆。
“不了。”秋瑾說。
李諭說:“其實我還真有點小小請求。”
日本人還把自己當“仙島”了。
秋瑾默念了一聲:“中國女報。”
唐紹儀說:“聽說是個叫做森下博的日本人。”
李諭一驚,這不就是後世的“賒銷”嘛,經營手段很有一套啊!
有人去藥店問:“我肚子疼,腹瀉,還渾身乏力,好像是中暑了,該怎麼辦?”
中國公學現在的臨時校舍看著就挺舊,麵積不大,但已經有了三百多學生,以目前的辦學規模看,不算小。
秋瑾毅然說:“我已下定決心,絕不會再收滿人一點好處。”
李諭同樣表示可以出剩下的三成股份。
這幾天李諭在天津也看到了曾經在上海看到的那個日本“仁丹”廣告。
李諭在這兒見到了秋瑾,還有回國的馬君武。
端方笑道:“帝師果然熱衷教育事業。”
而且五年之後說不定英國或者荷蘭、丹麥的航運公司就會接過來,尤其英國這種最重視海權的國家。
李諭當然知道,回了紹興她就很可能死在那裡了,於是連忙說:“秋瑾姑娘,我尊重你巾幗不讓須眉的英豪之氣,但你自己也說了要心中有大義。中國之大,哪裡不是家?為什麼非要回小家?”
對於拜耳來說,已經是很大的優惠條件。
此後“仁丹”廣告遍布大街小巷,通過對畫像上那個軍官頭像的細節調整,就成了日本內部的指路暗語。
好家夥,社區團購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