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中國公學(2 / 2)

李諭好奇道:“誰搞出來的這副藥?”

李諭笑道:“我來看看你們的校舍。”

李諭說:“大人一定要小心傾銷,我總感覺日本人彆有所圖。”

所有的事情都靠袁世凱肯定不行,他隻是北洋大臣,南洋那邊的事情難以插手,而南洋恰恰又是工商業更發達的一片地區。

“李諭先生,”秋瑾驚訝道,“怎麼是你?”

“是蘇戡啊,正好給你介紹一下,這位就是李諭先生。”端方說,然後又介紹給李諭,“這位是鄭孝胥,字蘇戡,是我的左膀右臂。”

第二天,一個中年人來找到端方,進門說道:“製台大人,您終於回來了。”

李諭趁熱打鐵:“上海是最開化之地,姑娘又有誌於中國之女權,不如我在這裡給你出錢辦一個專門針對女性的雜誌,伸張女權,為女子開智,就叫《中國女報》,如何?”

端方沒啥好說的,建就建吧,但地租按照上海租界外圍的價格,然後稍稍打了折,200兩一畝,稅金則按照進口關稅的六折。

李諭雖然不知道“仁丹”以後的作用,但考慮到自己對日本人的內心情感,就是不希望他們賺中國人的錢,尤其在這個時候,反正得想辦法搞一搞他。

慈禧算是給李諭做的工業一事同樣做了最大的支持,今後方便了很多。

唐紹儀說:“我派人打聽過,森下博沒有什麼複雜背景,就是個普通商人,至於所謂的‘仁丹’,也是他仿製的一款在寶島的藥物。疏才兄弟不用擔心,這屬於中藥,在市場上日本人不可能是他們老祖宗的對手。”

幾天後,在上海他們見到了拜耳代表。

“端方?我不要滿人的錢!”秋瑾憤憤道。

拜耳的代表此前與上海租界以及青島租界通過氣,基本同意了在上海建廠的決議。

簡短寒暄後,鄭孝胥說:“製台大人,上海已經聚集了數百名留日學生,他們自發創建了一所學校,叫做中國公學,但資金運營困難,正尋求幫助。”

“秋瑾姑娘。”李諭給她打招呼。

而且上海輻射能力明顯更強,整個長江流域幾乎都可以覆蓋。

李諭隻能說:“先做好內河航運也不錯。”

馬君武高興道:“秋瑾姑娘,剛才我聽鄭大人說,兩江總督端方大人同意每個月資助1000兩,我們能繼續把學校辦下去了!”

正如他所料,在中國的許多日本人都充當了諜報人員,包括這個藥商以及醫藥廣告。

李諭買了一份《大公報》,發現如今的廣告語更扯,什麼“仙島妙藥,藥到病除”。

秋瑾咬咬牙:“小恩小惠不能看在眼裡,不然如何行大義!”

當時日本取締條約出台後,很多留日學生歸國,但不能沒學上,所以學生們就組織了一所學校。

會見結束後,當天袁世凱在北洋設宴招待了一下李諭。

李諭無心從政,在這種亂世其實就是最明智的,不然以清末民國的動蕩形勢,死多少次都不夠。

“賒賬?”李諭問。

李諭完全是基於對日本人的認知做的猜測。

事情果然不好辦,航運業太花錢,目前完全被歐美幾個大國控製,連日本都很難打開海路。

哎,滲透到了這種程度,真的……

“等產品生產出來,必然要行銷海外。日本國的三菱財團暫時與我簽訂了運輸合同,但隻有五年,我希望這五年間大人可以敦促輪船招商局拓展幾條線路,我便可以把運輸之事交給招商局。”

因為英國人已經在廣州建廠,拜耳不想和他們直接競爭。

唐紹儀又說:“不僅如此,日本方麵還在郵局裡開設了售賣點。”

“確實不容易,留學生都是人才,”端方說,“以後每月從兩江總督署撥銀一千兩,正好你做學校的監督,維持下去。”

“疏才兄弟,得虧你有點新玩意,不然我的勸業場和陳列所真的成了洋人展覽!”袁世凱舉杯說,“今後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鄭孝胥準備走時,李諭對他說:“帶著我一起去看看。”

馬君武說:“這位端大人雖然也是滿人,但算不上壞人,你忘了中山先生說的了,支持我們的滿人不要反對,要團結。”

馬君武歎了口氣,問道:“那你要去哪?”

馬君武尷尬道:“秋瑾姑娘,銀子這東西,在哪都是銀子,也隻是銀子。”

時不時就可以聽見有人打聽哪裡有賣的。

“紹興,回家。”秋瑾說。

告彆袁世凱後,李諭又在天津待了幾天,有時在呂碧城的北洋女子學院,有時去自己和張伯苓、嚴範孫他們共同創建的中學看看。

看來秋瑾的脾氣還是沒有變,嫉惡如仇啊。

決議便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簽訂,端方心情挺好,邀請李諭以及德方的人去彙中飯店一起吃了飯。

李諭知道鄭孝胥這家夥,以後是偽滿洲國的漢奸,不過這時候還沒有顯示出漢奸本色。

慈禧說:“梁誠在美國給我發過電報,退還庚子賠款一事辦得很漂亮,聽到伱是留美遊學處的監督,讓你這種最懂西學之人做事,而且又不像康有為那麼獨斷專行,我算放了心。”

秋瑾眼睛閃爍:“有一些道理。”

李諭是想去看看秋瑾的狀況。

“還有碧城姑娘?”秋瑾終於被說服,“好吧,當年康梁還有同盟會都辦了雜誌,我也應為兩萬萬中國女子發聲。”

李諭笑道:“而且是要振臂高呼!”

好在把她穩住了。</div css=tentadv>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