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民國時期就在爭論要不要徹底拆掉城牆,但這個工程太大,而且十多年後京城轉到了南京,北京拿不出那麼多市政費用了。
黎元洪看著模型燙樣說:“皇城的城牆已經被人扒拉得不像樣子,內城幾條圍著城牆根的軌道應該更好修。”
皇城就是一環以內。
不過一環這個概念貌似沒人說。
皇城裡麵包括故宮、北海等,四個門是東安門、西安門、天安門、地安門,麵積大概相當於四個故宮。
朱啟鈐無奈地說:“皇城城牆用的都是高質量城磚,與內外城的牆磚不同。很多人回收購買皇城城牆磚,每天晚上都有偷偷來拆牆的。”
再過幾年,皇城的城牆就會被徹底扒乾淨。
北洋政府曾差人去回收利用,可這些人也偷偷摸摸去黑市販賣。
李諭說:“我平時在城裡開車,實話說城區的道路條件真心不好,大部分路隻要一下雨,就像在越野。”
朱啟鈐說:“道路整修在計劃之內。過上一兩年,要是歐洲戰事還不消停,我們隻能通過鹽業銀行發行債券改善道路條件。”
李諭說:“買公債的人不會少。”
黎元洪似乎在積累從政經驗,問道:“發行公債就不用找洋人借錢?”
李諭說:“沒錯,這就是金融的力量。”
黎元洪嘖嘖稱奇:“那可比求洋人好多了。”
李諭說:“但公債依靠的是政府公信力,以現在的情況,除非有非常明確事由,比如市政建設,想要單純地大規模籌款隻能是奢望。”
朱啟鈐說:“可以不通過苛捐雜稅弄錢搞市政建設就不錯。”
對朱啟鈐來說,市政府的工作首先集中在道路修建和保養方麵。
要是道路條件太差,有軌電車都鋪不上。
可以說,鐵路打碎了城牆,電車和商業則又對城牆內皇家封閉恒久的寧靜動了手。
幾百年的滄桑留給晚清北京城的是無法繼續正常使用的街道。
簡直糟透了!李諭深有感觸,幾乎所有的道路都沒有硬化處理,基本上是“無風三尺土,有雨一街泥”。
而且街道的中心部分由於交通負擔較輕,已經遠高於兩側負擔較重的車道。
戊戌變法時期很多人就想改變這種狀況,康有為對香港等殖民地城市整齊的街道有深刻印象,曾經給光緒皇帝上書要求改變道路條件。但直到民國初年,這項工程才開始緩慢地動工。
民國剛成立時,北京還沒有瀝青和混凝土公路,碎石路也隻有50多公裡。也是在朱啟鈐任職期間,才引進了蒸汽壓路機,有了修建現代馬路的技術。
北京城第一條瀝青馬路修在了東交民巷,由使館區事務公署負責。
比較扯的是,如果中國人不坐馬車或者汽車,是不能走上這條道路的。
後來北洋政府與使館區簽了一個協議,每年交5000元使館區養路費,然後允許中國人通過使館區的街道。
——按照北京政府的養路預算標準,規定每平方米街道每年撥給養路費1元錢。
這項協議後來被廢除過,但1917年使館區又因為穿過使館區的車輛增多為由,再次要求這筆款項。京都市政公所與京師警察廳協商之後,決定每年從車捐稅中撥出2000元給使館區用於道路維護。
修路這件事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關鍵就是錢。
要是沒錢,交通樞紐都會一拖再拖,典型的就是新華街,拖了十年才全麵動工。
當然裡麵也有商戶反對的緣故,因為新華街要在城牆上開個新門,即和平門。
這個門可以方便袁世凱從總統官邸出行,也可以讓香廠一帶模範市區的交通更加便利,從而進一步發展城市貿易,所以計劃一開始就得到了袁世凱批準。
但正陽門地區的紳商們擔心新城門一旦打開,行人就無須再經行他們控製的地盤,他們的生意就會受到影響。
商人們很聰明,沒有直接說明這個理由,而是以破壞風水為由警告袁世凱,新城門的開設會對國家和他的總統地位不利。
然後,額,然後袁被說服了,工程隨之擱淺,留下大段內外城之間的新華街沒有完工。直到段祺瑞上台,才下令完成了這項工程,並命名新開的城門為和平門。
對了,關於這個城門,周作人還寫了一篇散文,其中有句話很有意思,大家體會一下:
“兩三年來大家所等待的和平門終於完工了……我卻隻走過兩次,一次是進,一次是出。”
——有沒有一點迅哥魯迅那句出名的“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的味道?
黎元洪說:“將來我出錢,把東廠胡同的道路修成瀝青路,然後我也買上一輛汽車。”
李諭笑道:“副總統會開車嗎?”
黎元洪說:“不會,有騎馬難?”
李諭說:“肯定開車簡單一些。”
黎元洪說:“那我將來有必要學一學。”
李諭說:“隻要有四驅係統,沒必要等鋪上瀝青才開車。”
黎元洪反正很閒:“好,我現在就買一輛,感受感受最先進的工業品。”
朱啟鈐說:“最先進說不上,下次讓院士先生開飛機帶你在天上兜一圈,才叫先進。”
黎元洪連忙擺手:“我可不敢去天上。”
李諭樂道:“副總統恐高?”
黎元洪說:“不是恐高,而是我的耳朵受不了。以前去了一次雲貴地區,在過高的山上耳朵就難受不已。”
朱啟鈐又說:“對了,我還沒考慮過,要是飛機成了交通工具,整個格局恐怕又要大大改變。”
黎元洪說:“還是先研究好電車問題吧,飛機太貴。”
北京城在失去首都地位之前,還有十來年發展城市建設的時間。
一旦1928年南京成了新首都,北京城的地位立馬落了一大截,許多人湧入南京、上海,北京的財政收入大大縮水,無法大力發展市政。
不過民國時期北京的飛機航線真心不少,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