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木衛十(2 / 2)

英國人那邊,則搞了一次人類曆史上最大規模的非核爆炸。梅西納山脊戰役中,英軍在德軍陣地下方挖掘了五千多米隧道,埋藏了445噸炸藥,淩晨時引爆,睡夢中的德軍被炸死2萬人。

德軍提前發現並做了防爆工作,但沒想到英軍搞得這麼絕。但這些已經都不重要了,因為年度大戲在俄國。

李大釗說:“我有些擔心華工情況,歐洲大戰如此激烈,要是北洋政府派的軍隊過去了,恐怕損失更慘重。”李諭說:“美國的士兵還要訓練一年才能奔赴戰場,可能根本用不著北洋士兵。”段祺瑞的確按照日軍的模式組建了三個師,但他們直到一戰結束還沒訓練完成。

聊了大半天,飯店端上來了飯菜。魯迅對大家說:“這家店有道最近名動京城的‘總統魚’,大家嘗一嘗。”李諭看著桌上那盤大鯉魚,隨口說:“很正常的菜,起的名字這麼唬人。”魯迅解釋說:“這是新任的馮國璋馮大總統從北海、南海、中海中撈出來的,異常名貴。”蔡元培說:“三海裡的魚?裡麵不都是前清皇室和過去袁大總統養的嘛?”

“所以很珍貴,”魯迅說,

“馮大總統聽說這些魚能在市場上賣個好價錢,就找商人撈了出來,賣到各家飯店,聽說賺了好幾萬元。”李諭笑道:“這個總統當得太無趣,搞錢竟要從竭澤而漁的地方下手。”民國的總統沒錢還沒權,就圖個名,黎元洪也就罷了,馮國璋是個實權派,當了沒多久,就堅持不下去。

蔡元培拿起筷子:“我得嘗嘗三海的魚有何不同。”品了幾筷,蔡元培說:“味道沒太大不同,但魚真夠肥。”——從北大返回的幾天後,李諭在京師天文台又見到了一個前來拜訪的學者,高魯;隨同的還有一名清華學校畢業生,兩人都是天文學者。

高魯是近代天文學家,首任紫金山天文台台長、南京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首任所長。

“院士先生,您真把這座古觀象台做成了現代天文台的樣子!”高魯興奮道。

李諭說:“花了好幾年,望遠鏡是從美國運過來組裝的。”

“放眼全世界,您在天文學領域都首屈一指,在下不出國就能領略天文學大咖的風采,”高魯說得很真誠,

“我過去在比利時留學,便喜歡上了天文學,回國後一直找不到如此設備優良的天文台。”李諭說:“我平時比較忙,正好天文台缺人,如果閣下喜歡,可以當個台長。”

“不不不,”高魯連忙擺手道,

“台長還是院士先生做,我隻要能摸到望遠鏡就心滿意足。”

“那就做個代理台長,”李諭笑道,

“還有北洋政府發的薪水。”反正要不是李諭憑空出現,京師觀象台的台長就是高魯的。

當然了,要是沒有李諭,京師觀象台仍然隻是個設備落後、形式大於意義的地方。

高魯異常熱愛天文學,三兩句勸就頂不住:“多謝院士先生!此前我在上海徐家彙天文台工作了一段時間,天文台是法國人修建的,每天隻能乾些雜活。”李諭帶他們進入天文台內部,那名清華學生忍不住道:“好壯觀的望遠鏡!比徐家彙的大好多。”

“我似乎在清華學校見過你。”李諭說。高魯隨即給李諭介紹:“他叫餘青鬆,今年就會從清華學堂畢業,赴美國留學。”

“難怪這麼眼熟。”李諭說。餘青鬆說:“不知道在美國能不能讀個天文學專業。”實話說天文學是個相當相當冷門的專業,李諭穿越前,全國僅有十來所大學開設天文學專業。

餘青鬆去美國,首先進入的是土木工程學院,然後才轉入另一所大學的天文學專業。

1929年,高魯被任命為駐法公使,餘青鬆接任成為紫金山天文台第二任台長。

高魯說:“日本東京今年將召開各國觀象台台長會議,以往他們隻邀請上海徐家彙天文台的法國神父勞積勳,從不問中國的真正代表,令人無比氣憤。”

“那今年咱們就搞出點他們弄不出的成果,也羞辱一下日本人。”李諭說。

他就愛乾這事。高魯和餘青鬆瞬間來了乾勁:“什麼成果?”

“不用很複雜,”李諭想了想,

“比如咱們再找到幾顆木星的衛星。”

“還有新衛星?!”高魯有些不可思議。

“木星引力太強,我估計衛星還有很多,”李諭說,

“就是發現難度越來越大。”三年前,美國天文學家海耳主持修建的威爾遜山天文台發現了木衛九,此後長達三十年,沒能再發現新的木星衛星。

直到1938年才又發現兩顆,也是出自威爾遜山天文台。其實木星衛星非常多,後世發現了至少95顆。

其中一顆還是70年代一位業餘天文愛好者找到的。當然了,已經不可能再通過簡單的直接觀測發現,需要用到照相分析、光譜分析等專業方法。

在這個對宇宙認知不太深的年代,發現幾個太陽係內的新衛星仍是件值得稱道的事。

幾人說乾就乾。作為穿越者,李諭清楚知道那裡必然有衛星。在這種指導思想下,他們比其他天文台在浩瀚夜空中巡天效率要高很多。

花了點時間,幾人最終找到了一顆體積不大的小衛星。按道理它應該是木衛十一,但既然現在先找到了它,就成了木衛十。

這顆衛星有一些奇特現象,比如它的軌道和木衛九一樣,是逆向的。得到這個結果,高魯和餘青鬆異常興奮。

“絕對能讓日本人閉上嘴!”高魯說,他多年前就想出這口氣。李諭輕鬆道:“將來讓日本人目瞪口呆的機會還有的是。”餘青鬆通過這件事對天文學的興趣更加大增,恨不得去了美國後直接進入天文學專業。

“早點也好,”李諭很讚成,

“天文學研究變得越來越複雜,涉及諸多物理學、數學知識。在美國下點功夫,將來咱們繼續搞點大動作。”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