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驚!華夏十大明君竟做了這些事兒!》^^……(1 / 2)

泰山之上,權力之巔。

山道兩側石碑側立,上頌始皇帝德,明其得封。

秦始皇身著玄袍,仰望泰山。

半月前,秦朝各地或者說平行時空的漢、唐、宋、明等朝與日齊平之處皆出現一抹銀光。

同日月一般,日月在,它就在。

銀光閃爍,日夜不休。

內含一道奇怪字體:【驚!華夏十大明君竟做了這些事兒!】

天有異象,並且能讓所有人皆能看懂字意。

秦始皇目光直視那閃爍銀光。

翻閱典籍,他知道孔子在夾穀會盟時曾說過‘裔不謀夏,夷不亂華’,諸夏近而萊地遠,萊是夷而魯是華。華夏應當指中原文明。

‘十大明君’,《左傳》曾言:明君而善用其眾。應當指代賢之君。

秦始皇迎著銀光向上行進。

若論明君,朕稱第二,誰敢稱一!

完美忽略後麵‘這些事兒’的秦始皇如是想到。

今日,他就要迎著這天賜銀光,封禪泰山,告知天下人他始皇帝就是天下共主,天命明君!

始皇左右兩側,皇子群臣皆肅穆以待,泰山之下,黔首圍觀翹首以盼,大多數人都在關注那閃爍的銀光,實在是那銀光過於光彩奪目。

天降異象是福是禍?

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皆在猜測。

誰也不知是福是禍,但是有一些人,卻覺得這就是‘禍’!

掩藏在黔首中的六國餘孽交頭接耳:“這天象定是顯禍,封禪必敗!”

偶然經過他們的一群齊魯書生聽到這話,第一時間就興奮起來了,連忙走近他們道:“諸位仁兄也覺得封禪必敗嗎!”

乍然聽到有人插嘴,六國餘孽臉色突變,但是聽到書生話語中的興奮時,隻覺得這又是一批六國餘人。

齊魯書生湊近小聲憤道:“代周而帝者才可泰山封禪,得天帝認可,成天下共主。但這始皇棄我齊魯蒲草包輪,掃地而祭,不傷草木之建議,竟然還立碑頌德,實無天下共主之姿,與周天子相比,遠矣!”

六國餘孽瘋狂點頭:“是極是極,秦僻在雍州,是為夷族,現在竟要封禪泰山,實在是不知廉恥!”

兩撥人馬碰在一起,對著遠處秦始皇的背影暗中指指點點。

但也隻敢隻敢指指點點,畢竟那身著鎧甲的將士們可是目光炯炯地巡視著周圍環境,就等著有一有異動時直接斃命。

雖是如此認為,但實際上所有人都知道,若無意外,封禪必成。

眾人望著始皇拾階而上,向泰山之巔進發。

“砰!”

陡然間,天空發出一陣巨響。

一刹那,天色突變,狂風乍起,暴雨襲來,嚇得黔首們紛紛掩頭找尋躲避處。

將士們連忙收縮防護線,保護始皇臣子的安慰。

“快!保護始皇安全!”

見到這種情況,六國餘孽趁亂發作,齊齊震聲高呼道:“無德暴君!定會亡秦!”說完就淹入混亂躲避的黔首當中,不見蹤影。

六國餘孽聲音響亮,直傳入遠處的秦始皇和將士耳中

見到剛剛一起罵始皇帝的人竟有如此膽量,自覺不輸人不輸陣的齊魯儒生也附和道:“始皇帝,你罔顧禮法,擅自封禪,現如今天像顯禍,還不快快停下封禪大禮!”

混亂的人群中,逆流高呼的幾個齊魯書生自然極為顯目。

始皇本就為封禪打斷而惱怒,不用多說,將士們就圍過去抓人。

始皇正待發作。

天晴,風停,雨止,天空飄來一陣美妙的樂器聲。

樂器聲透過時空的壁壘,傳入每一個朝代,傳入這片華夏大地每個人的耳中,恍若仙樂。

直讓人沉浸在此美妙的樂器聲當中。

早已被意氣衝昏頭腦的齊魯書生哈哈大笑:“天也在附和我嗎!”

但這時候沒人理會他。

“看!仙象顯靈!”在華夏大地,無數人發現銀光的變化。

黔首停下奔跑的動作,呆呆地望向泰山之巔,秦始皇也看向銀光處。

一抹直角順著銀光的邊緣擠了出來,在天上變成了一道巨大的光幕。

“嗚~”

光幕發出一聲悠揚的聲音,兩個文字由遠及近,直到占據光幕全部。

【華夏。】充滿時間渾厚感的女聲響起。

“這這這,父皇這是什麼仙象?”秦始皇身旁的胡亥驚恐問道。

秦始皇連眼角的餘光都沒有給對方,隻望著天際的光屏,怕錯過一絲一毫的變化。

不被搭理的胡亥看到四周所有人都望著光幕,也自覺地看了起來。

【《尚書》有曰:冕服采章曰華,大國曰夏,及四夷皆相率而使奉天成命。】

隨著聲音的講解,一捧黃土出現在光幕上,黃土由點變塊,連片,山川出現,河流出現,鳥語花香。

黃土上出現弓著腰的似猿似人的生命,他們打獵做食。用手到使用石器,經過幾番起落,這些人形成部落,裡麵某些受人推崇的智者教導百姓播百穀草木,製衣冠。

【《春秋左傳正義》又曰:夏,大也。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一也。這片大地——華夏大地。】

隨著這聲音的結束,光幕裡裡的東西由大變為小點,直到消失。

始皇身後的官員驚呼:“剛剛那是人文初祖教導百姓播百穀草木。”

被人這麼一打岔,沉浸在光幕當中的百官黔首也終於從沉浸中醒悟了過來。

紛紛小聲的議論起來:“仙幕竟有時光回溯之術,能讓我等看到祖先和人文初祖教導百姓之景,看來定是仙家無疑!”

“這光幕講述‘華夏’應當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大地。”

“不知何時能講到我大秦。”有人悄悄期盼道。

最後,所有人的視線都集中到一個人的身上——秦始皇。

秦始皇把視線從變為黑暗的仙幕中移開,眼神橫掃百官:“仙幕定不會僅講剛才那些,諸卿當細而觀之,謹而記之……”

仙樂再次響起,打斷始皇的話,圓點由小變大。

【炎黃虞夏商,周到戰國亡,秦朝並六國,贏政稱始皇。】

國家建立,皇帝即位,朝代沒落。春秋戰國戰亂紛爭,百姓哀嚎。

六個火點被一一消滅,聚集而成,火光大現。

百官黔首齊齊歡呼!終於到他們秦朝了!

聽到秦朝之名出現在仙家口中時,秦始皇一時間隻覺得榮幸非常,他的大秦終歸是在曆史長河中留下濃重的一筆了!

但同時他也隱隱覺得不妙,要知道去,前麵出現的夏商周諸國後麵可是儘皆消亡……

【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

秦始皇瞳孔震驚!他的二世、三世……他的萬萬世!

還不待秦始皇沉寂在自己的國被仙家預言會亡國的悲傷中,他就得下令道:“未來之勢!速記!”

未來走勢,重要非常。

百官們連忙尋找身旁的東西記錄,可荒無人煙的泰山之巔哪來的筆墨記錄。

李斯見狀,直接歃血為筆,以袍做底,在淺色內袍中開始記起來,其他官員見狀有有樣學樣,詳細看著仙幕裡值得記錄的東西。

至於聰明的趙高,則連忙跑回車隊中拿筆墨。

在平行時空的漢、唐、宋、明,意識到這條消息價值的君王們也立刻下令官員們謄抄。

【兩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王朝至此完。】

仙幕再次有麵縮成小點,結束,百官們第一時間鬆了一口氣。

仙幕一個個朝代展示過去,每個朝代代表性的東西基本上都會展示出來,此時泰山上百官們一個個都麵色蒼白,因為他們身下的袍子早已記滿了東西。

隻是這最後的宋元明清後,王朝至此完。是何意思呢?

是華夏完了?還是……隻是王朝完了……?百官思索著。

李斯把記錄皆收集起來,讚賞地拍了拍趙高的肩膀,打斷官員們胡思亂想:“還好你機靈拿筆過來啊。”。

其他官員被打斷胡思亂想回歸現實,紛紛認同道,要不然照這麼個寫法,他們還不得失血而亡。

“哈哈哈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王朝至此完。秦始皇,你不聽我言,執意立碑頌德,妄圖以天下共主之姿封禪泰山,現如今仙象都說了,你大秦要亡了!你大秦要亡在漢家手……嗚嗚嗚”

循聲望去,這聲音正是來源於一開始被抓住的齊魯書生之口,此時他被捂住口鼻,連憤恨望向秦始皇的眼神都被捂住了。

秦始皇掃過對方的視線仿若看螻蟻一般,但對方的話卻像一根刺一般紮進秦始皇心中。

他的視線還掃過聽了齊魯書生的話,不敢看他而垂頭看地的百官,還有在遠處圍觀的黔首們,還有整個大秦的百姓……所有人都知道大秦未來會被名為‘漢’的朝代頂替。

大秦,終歸不能傳國萬萬世。

但隨即,他的心再次恢複平靜,不能傳國萬萬世有何問題,能傳國百世千世不也可以,再不濟也不會比夏周短的。

没有了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