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在百官們的視線下壓下心中的不爽,大秦滅六國,要殺他的人多的是,隻不過聽到這砸中二字,那種時刻被暗中窺伺的感覺又來了。
但看到砸中的對象是中間的豪華車輦時他就放心了。
狡兔三窟,他秦始皇自然不會蠢到做最顯眼的那輛車。
【乘車者擊斃倒地這是真的。但要殺始皇的人如過江之鯽一般,始皇哪能乖乖的就坐在中間被錘,自然是狡兔多窟,那麼多四輦車架換著坐。一句‘誤中副車’解釋了所有。】
百官懸在半空中的心終於放了下來,雖然這是未來之事,但不妨礙他們依舊真情實感的為他們的陛下擔憂。很好,他們的王上依舊那麼聰明,安全。
他們秦國的大柱子能夠繼續為大秦發光發熱!
百官與臨近的官員對視,彼此露出和藹可親的笑容,現如今已站在帝國最頂端那層的他們寧願零零七,也不想做亡國奴!
【曆史記載,張良趁亂跑路,大力士應當也跑了,總不可能乖乖的站在原地等死吧。他們應當站的比較遠,才能夠在砸中車架後還有時間讓他們逃跑。
接下去就是張良逃脫,始皇陛下大索三日無所獲,古博浪沙張良刺秦從此聞名遐邇。
不過張良所找的大力士確實極為強大,如果不是情報不足無法知道始皇到底乘坐哪輛車,一統六國的始皇真的在一統沒幾年就去見六世祖宗也說不定。
就是可憐那應錘而亡的替身,好不容易享受一次帝王般的待遇,就不湊巧掛了。】
張良看向門口,門口的一端一個身材極為強壯的青年人正坐在那邊大快朵頤,然後看仙幕直播。
感受到張良的視線,那男人對著張良露出一抹帶著傻氣的笑容,淳樸憨厚。
明年刺殺,張良今年當然已經找到那個大力士了。
隻不過此大力士知不知道正在圍觀的仙幕裡的大力士正是他,那就另說了。
【雖報仇無果,但張良也不會就此平庸,畢竟他人生中的最大爆點時刻還沒有到來。
一場玄學,等待著它主人的到來……】
“爆點?玄學?”好友倉明君撐著下巴看張良,“阿良的爆點和玄學會是什麼?”
張良麵無表情:“你問我還不如去問仙幕。”
【為韓氏集團報仇無果的無業人員張良在夜深人靜時也不知失不失落,當某日他閒步橋頭時,他一生的機遇,來了!】
仙幕的聲音突然振奮,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機遇?什麼機遇?”眾人星星眼,什麼機遇他們可以知道嗎?難道和那橋頭有關!
張良心中也泛起了興趣,機遇?
【隻見黃昏下,小橋邊,今日落魄男主阿良望水思故鄉,當他正在歎息不知今夕是何夕時。
一個身穿粗布短袍的老翁也出現在了橋邊。
兩人一個在橋的這頭,一個在橋的那頭,往橋中間走。宛如宿命般的相遇,兩人在橋中間悠悠相望。】
天下百姓、黔首、士族、官員皆把耳朵豎起來,這是準備乾嘛?
【張良注視著老翁,老翁注視著張良。一時間整個橋中間風都是寂靜無聲的。】
【就在張良覺得空氣太寂靜想走人的時候。老翁,伸出自己的腳腳。】
若黔首們的想法可以具象化,現在的大秦天空定是一片問號,因為秦地基本上所有人的想法都是問號,這老頭乾嘛??“怎麼回事,這老翁為何伸出伸出腳?想揍那王五嗎?”
【老翁腳一踢,一甩。一個黑影從他的腳邊呈圓弧狀下落。
“吧嗒!”一隻鞋子落入水中,在水上蕩起一抹抹漣漪。
此時屏幕前的你們二丈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這老翁想乾嘛?】
張良:……
一股涼氣順著張良的尾椎湧上心頭,張良有種不好的預感,他想到了眾多被仙幕‘背刺’的秦始皇、韓信、李斯等人。
【老翁當著張良的麵把鞋子扔了還不算,他直接抬頭傲慢道:“孺子,下去取鞋履去!”
觸不及防,老翁自己把鞋子故意扔下水。觸不及防,老翁一句‘孺子,下取履!’讓張良去替他撿鞋。如果是你會有何想法?】
還不待天下人回應,仙幕就已播下去了。
【麵對老翁的不合理要求,張良看著大爺囂張的臉就想給他一拳頭,曆史記載“良鄂然,欲毆之!”不是博主逗你們,《史記·留侯世家》記載張良是真的想揍人。
不過看老翁老得都和他死去的老爹一樣大,張良忍了下來,乖乖去給老大爺把鞋子給撿了。也就是“為其老,彊忍,下取履。”
令張良沒想到的是取回來不算,那老翁竟然還蹺起小腳說讓張良為他穿鞋。】
麵對這個天下人默然:“這是以老欺大?為老不尊?”
“這張良尊老愛幼又好欺負?要是我遭受這待遇,不得真打起來哦!”
如果仙幕能回應這些年輕人的呼聲,定會說句:你待會彆羨慕!
【不知道張良過去經曆了什麼,也不知張良是看到了什麼我們看不到的東西,我們的阿良還真的做到了‘長跪履之’。
麵對張良誠懇老實的態度,老翁非但沒謝,還大笑而去。直讓沒有見過這種場麵的張良‘大驚,隨目之。’隨後就聽到了遠處老翁傳過來的一句話‘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五日後的淩晨,二人可相會。
張良心中一駭,這是高人啊!果然機會隻給有準備的人嗎?
但機遇是那麼容易給人的嗎?不經曆一番折磨怎麼能顯得機遇的難得?】
【第一次,雞鳴時分張良至,老翁更早至,張良隻得到了憤怒斥責“與老人期,竟遲到!”】
【第二次,張良至,老翁早已至。張良又是隻得到了斥責。此時要是隨便來個人可能都覺得這老人在搞他心態了,但能名留青史的人注定不凡!
第三日,張良直接半夜睡橋頭,至誠和隱忍的精神讓老翁極為滿意,一句:“當如是。”機會真的給到了這個有準備有恒心的張良。也讓曆史記住了‘張良拾履’這一成語和寓言故事。
張良獲得了一本書。一本‘讀則為王者師’的書。一本讓他十年後出現在曆史上變成俯仰天下大事,深明韜略、文武兼備,足智多謀謀聖的書。】
天下,無論是黔首還是士族還是鹹陽宮的百官呼吸儘皆加重。是什麼書竟然有如此魔力可以讓一個‘平平無奇’的人變成俯仰天下大事的謀聖?
仙幕會說出來嗎?
就在天下人皆期待之時,張良的麵前悄無聲息的出現一抹迷你仙幕。張良看向左右,看友人麵色如常,就知道這是隻有他能看到仙幕。
片刻,銀光化成文字展示在張良麵前。
【叮咚,檢測到《太公六韜》乃曆史奇人張良機遇,不知可否直播其核心要義?】
冰冷無感情的聲音在張良耳邊響起,張良驚訝了一瞬,然後就被書名給吸引去了全部心神:“《太公六韜》?周文王師薑太公呂望?”
【是。】
張良內心即使在洶湧麵上依舊沉靜,他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哦?我若是不應會如何?應了又會如何?”
仙幕毫不猶豫【不應,仙幕不播放,應了,仙幕播。僅此而已。】
張良瞬間覺得心尖一堵,再次覺得這仙幕果然不說人話,做人事。他無趣地擺手:“你愛播就播吧,反正是未來的東西,不是我的。”
隨著張良按下【是】的按鈕,仙幕消失,宛如從未來過。此刻張良的內心全無波瀾,他不信未來能夠做到俯仰天下大事的他真的僅靠這一本書。
而且,張良看向仙幕,他也很好奇後人是如何看待這《太公六韜》。
“簌簌……”一聲奇怪的聲音從側麵傳來,張良側頭看去,隻見一抹銀光攜帶著不知什麼東西往他這裡竄。還不待張良反應,銀光接觸到他的衣服,順著衣角滑到胸口處,飄落。一股滑到他後腦,消失。
張良隻覺得胸口處一沉,腦袋處出現一個地圖,標注星光那處極為耀眼。
張良看向身旁對這一切全然無所覺得的好友,嘴角勾起,看向仙幕的視線中一陣暖流流過:“僅此而已?嘖。”
聽到身邊張良好似在嘟囔什麼,倉明君把視線從仙幕處移開:“看來天下人都會知道你未來會擁有一本能‘讀則為王者師’的神書了。”
張良搖頭:“未來之事,我這不是還沒得到,不過……”
好友疑惑:“不過什麼?”
“怕是以後天下的橋都會被踏破,天下老人皆會遇見無數嗷嗷待哺幫他們拾履的‘張良’。”
【老翁給張良的書正是《六韜》又稱《太公兵法》,此書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
王相驚訝:“興周八百載之薑太公之作?韜乃弓套,有深藏不露之,這書看來專講謀略。”
【從太公二字就可以知道這書的作者就是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中的薑太公所著。
此書在隋後已經成為武將皆讀之書,博主也不知道它是不是已經成隋後普惠性讀物,但不可否認它的地位,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國內還是國外,它都堪稱武學必讀之書,足以證明它的厲害。】
雖然從王五獲得這本書後能俯仰天下大事就知道這書的厲害,但聽仙幕詳細介紹在場的人還是不自覺認真傾聽,更恨不得仙幕能展開講講。
《六韜》到底有什麼內容的以至於能流傳千年仍舊受到重用?
【但有曆史傳言,《六韜》其實不存在。因為太史公記載的張良拾履的故事實在是太過於詳細,而且過程也實在玄幻。連‘良欲毆之!’的心理反應都寫出來,一時間讓人不知道太史公是不是在場的第三人,甚至在其中還有讀心術作為輔助工具。
以至於有人說張良拾履的故事是張良自己所編撰,目的就是為了神話自己。而《六韜》也是隋人依據張良拾履故事中的《六韜》而創編的,大秦時期根本就沒有《六韜》!】
眾人本來被神異《六韜》調動起來的興趣下滑,紛紛皺眉:“這《六韜》是假的?不會吧,枉費我剛才如此期待。”
比百姓們更加失落的其實是鹹陽宮的武將們,蒙恬自從聽到《六韜》之名心臟就一直在瘋狂跳動,能被仙幕稱之為武將必讀的書實在是太誘惑他了,但是他看到什麼?《六韜》竟然有可能是假的??
【但是五十年前那處漢墓出土的五十多枚竹簡,卻完美的告訴曆史:《六韜》在西漢時期就已廣泛流傳!極有可能真產生於戰國時期。張良拾履的故事是真的!】
“!奇書竟然真的有!”蒙恬在鹹陽宮驚呼出聲,一時間沒人顧得上他,實在是那些武將都沸騰了,《太公兵法》、武將必讀,這實在是太誘惑他們了。
武將們在沸騰,文官們倒是比較平靜,特彆是最站的離始皇最近的那幾個。馮劫說道:“雖不知西漢又是什麼時候,不過應當如同東周西周一般,也是屬於大漢。就是我大秦竟然真有那《六韜》潛藏於地方,這才是令人驚奇的,陛下,需要製止那些武將嗎?”
看著底下鬨騰歡呼的武將,始皇很淡定,甚至懶得有任何製止他們的行動:“隨他們吧,不用管。”《六韜》在西漢甚至那什麼隋都成為武將必讀之書,但因為讀了《六韜》而名留青史的人卻寥寥無幾,兵書可貴,但人才更可貴。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平日多行好事,幫扶弱小。沒準你就是韓信一飯千金裡的老婦人,你就是張良拾履故事裡的張良,永遠不要小瞧任何一個人。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
在這個時候每個人都把仙幕這句話記在心中,多行好事,幫扶弱小。沒準下次一飯千金就輪到自己了,沒準下個張良就是他們了!於是在第二日,無數熱愛幫扶弱小的‘張良’出現了,當然這是後話。
【博主有個想法,曆史傳言張良所掌握的一切皆是來源於《六韜》,甚至能得到漢高祖賞識也是因為聊《六韜》。若是我們了解《六韜》中簡單的核心要義,是不是能預判謀聖張良的預判?】
聽到仙幕說到這個,鹹陽宮的武將齊齊沸騰,他們竟然即將領略後世武將必讀之書的核心要義!
文官們也終於有了興趣:“預判謀聖的預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