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挑眉,仙幕這是說他軍事能力不好?不過張良想了下,發現自己在軍事上確實不足,那問題來了,張良拿起身旁小童正記錄著的布帛。
未來的張良通過《六韜》到底學到了什麼?
麵對張良的這個疑問,也是正在觀看仙幕的許多人的疑問:“《六韜》又名《太公兵法》,重在戰略論和戰術論,那張良竟不是同大將軍一般的軍事奇才?所以他到底學到了什麼?”
【《六韜》主張柔弱勝剛強、韜晦不露和安靜玄默。其戰略和戰術的精彩,但同時它的權謀家思想也很突出。
博主通讀《六韜》唯一的感想就是:想把秦始皇關進小黑屋通讀《六韜》八百遍,讓他理解了核心要義再出來。就如同張良通讀《六韜》十年終成謀聖旺漢四百年一般,如若始皇能夠通讀《六韜》並踐行,萬世永昌雖然不可能,但如同有張子房指導的大漢一般傳國四百年也不是夢啊!】
秦始皇覺得自己如同走在路上突然被踢了一腳,就很無辜:“???”
他現在腦中滿頭疑問,本來正愉快看仙幕講漢初三傑的好事糗事,怎麼突然話題就轉到他頭上了,那破仙幕還想關他小黑屋通讀八百遍《六韜》?
不過通讀《六韜》能夠傳國四百年?
始皇思考,若能比四百年更久,那他通讀八百遍也不是不可以。
那問題來了,他如何能夠獲得《六韜》?
而麵對突然轉變畫風的仙幕,百姓們早已習慣,他們現在就想知道那《六韜》到底什麼內容,仙幕倒是快點說啊!
【文韜——論治國用人的韜略;對內富國強民,對百姓教育訓練,使之萬眾一心,就如同培養企業文化和團隊精神,培養員工忠臣度。
武韜——論用兵韜略;龍韜——論軍事組織;
虎韜——論各種戰爭環製勝方法和技巧,以智取勝,也就是創新性思維。豹韜——論特殊的地形作戰中的戰術也就是以奇取勝,也就是獨特的品牌印象,差異化營銷。犬韜——論軍隊的指揮訓練強調各種突發應對,內容詳儘,直接帶著上去開公司也沒差。
因為篇幅原因,我們隻要記住一個詞,這一詞也貫穿謀聖張良輔佐大漢建朝的全過程。
這一詞就是——利!】[2]
“利?錢財?還是利用?或是利劍尖銳之意?”一個利字能延伸的東西過多,實在讓人摸不著頭腦。還是說要……”張良腦袋空白一瞬,想到韓滅亡後所見到的各種場景。
倉明君見好友說到一半沒說,問道:“子房對未來的自己有思路?”
張良沉默半響:“或是以利誘之?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麵對君子與小人要有不同的法。”
麵對這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
一直對仙幕話語極為感興趣的始皇挑眉:“利,利益交互?使人以利?”那姓張的謀臣總不可能以利劍來佐天下吧?為王者,當然極快的就想到這詞背後所蘊含的意思。
隻是這‘利’之一字怎麼讓他如此眼熟,有種熟悉感……
“這不就同我大秦軍功與事功授爵相似嗎?父皇。”在始皇身邊的小公子悠悠開口,始皇的聲音不大,但也不小,至少在他身邊的所有人都能夠聽清。聽到父皇說到那利代表利益交互,使人以利。小公子想到方才法家那邊講到的軍功法,不就是如此使人以利?
聲音不大不小,看到父皇好似沒聽到,小公子這次的聲音更大了,於是,鹹陽宮的百官還沒從仙幕想關始皇小黑屋的震驚中回過神,就聽到小公子說這姓張的不知名謀士輔佐漢室的一字詞和大秦的軍功授爵使人以利的模式相像。
百官:“……”他們想到前一個視頻中大將軍的申兵法,漢承秦製兵法繼承秦製,以秦的訓兵模式打秦,還爽麻了??
始皇聽到這裡直接呆愣原地,這不就是他大秦招賢令與以工授爵製的核心??難道這又是漢承秦製的一種?
始皇覺得心口處有點梗,這該死的漢承秦製,跳一跳摘個桃!
王相看始皇臉黑的樣子笑著打圓場:“小公子真聰慧知道大秦論功行賞。”
被誇讚的小公子驕傲地挺起小胸脯,他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兒子,聰慧是應當的!
而麵對始皇,王相則勸道:“陛下,不若聽仙幕展開說下再行判斷。”陛下這明顯勾起對漢承秦製的記憶,王相哭笑不得。
不過他也明白,漢承秦製就像有人趁著農夫回家,踐踏了他辛苦種下的瓜苗說病秧子,扒光光扔掉。然後第二天瓜苗就人撿回去一種就活,還活了非常久。最後勝利的果實都是彆人的,與他這種瓜人無關。
實在搞得奮六世之餘烈像是笑話,難怪他們的始皇陛下經常在這點過不去,畢竟在始皇看來,他也有不小的責任。
【何為利,就是‘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的利。同利者,則得。失利者,則失。
接下來就讓我們帶著‘利’之一詞打開謀聖張良無產階級打工人的知音、人生顧問與操盤高手的謀略之路吧。】
【因為就在張良沉浸在《六韜》的學習當中時,中原大地迎來了造反紅利——大秦破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