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不用李世民想出緩解尷尬的話術,仙幕這就來替他的老祖宗緩解尷尬了,就是這個緩解方式吧,唐朝的老祖宗們大概率不太喜歡……
【在以入昭陵為榮的唐朝,據《唐會要·陪陵名位》載臣子而言陪葬昭陵者宰相13人,丞郎三品50人,功臣大將軍60人,加上妃嬪公主皇子等共155人到到166人。
在現代,經過嚴格考古,就知道數據遠不止這些,目前所知的陪葬墓就有193座,加上陪葬墓的子從父、孫從祖及宮人和夫妻合葬,昭陵的陪葬墓可能有三百人,可以說是曆代帝王陵寢之冠。
無論是裡麵,還是外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考古價值。】
仙幕前麵隻是簡略的說,程咬金等人還有心情對魏徵他們酸溜溜。
但看仙幕念出來的詳細數據……
程咬金等人心情複雜:“這些後輩為何對我們的墓葬研究得那麼透徹。”
研究他們的墓葬可不是一件好事,自從曹操為養活軍隊,成為一代霸主,立誌做盜墓界祖師爺後,有識之士對墓葬的敬畏之心銳減,尤其是對帝王將相們的墓地,不僅僅是興趣銳減那麼簡單,直接就把王侯將相的墓地當作露在地表的藏寶閣。
李勣:“而且他還說裡麵和外麵,都有考古價值。”考古,考什麼古?你知道外麵也就罷了,為何要提到裡麵?難道你們不僅僅可以看到外麵的東西還能看到裡麵的東西?
李勣因為自己的想象力比較充分,一個頭兩個大。
李世民看到臣子們不安的竊竊私語,安撫道:“諸位愛卿,朕當年欲完全效仿漢高祖劉邦的長陵,務從豐厚,但已聽從世南之意,效仿堯帝因九嵕山為陵,一切從簡,陵內不藏金玉,並在陵外立碑予以說明。諸位放心。”「1」
雖然當時虞世南是以漢製陵墓勞費民力為由勸誡,但他當時主要是聽了後麵那句——厚葬易使盜賊生心。
這種百害而無一利的事情他怎麼會做呢!當下說明碑就立起來了。
不過……
李世民笑著安撫臣子們,但內心的不安絲毫不遜於臣子們。
不會吧不會吧,不會像世南所說的那樣帝王屍骨被拋棄荒野之中吧???
想到大都被盜的漢陵,想到被拋棄在外的帝王屍骨,李世民不著痕跡的打了個寒顫。
李世民笑不出來了,他看向虞世南,希望從虞愛卿身上得到一點點力量。
可惜精通經史的虞愛卿不敢看他家陛下。
熟讀經史的人都應該知道隻要是帝王和臣子的陵墓,無論外麵怎麼立碑,都阻止不了盜賊們的覬覦,因為帝王將相們隨身攜帶的東西和心愛之物,放在後世都是珍貴之物。
虞世南輕歎,昭陵隻怕…… 懸了。
【像魏征墓碑首的蟠桃花飾、尉遲敬德墓誌十二生肖圖案,甚至諸位臣子們石槨上雕刻的的仕女線刻圖與墓前的石人,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精品。
這還隻是外麵的,考古工作者在發掘陪葬墓時在其中發現了大量精致工藝品,李勣、尉遲敬德、程咬金、張士貴、鄭仁泰等40餘座陪葬墓出土的文物還有墓碑、墓誌,都可以作為唐代的政治、經濟等方麵的史料,展示了初唐藝術的高度水平。】「1」
仙幕展示出一個放滿了各種寶物的館子,館子布置極為精美,但現在整個大唐上下都笑不出來。
“真…… 真掘了…… ”
李世民聲音顫抖。
“真給老子掘了!”李勣眼睛通紅,死死盯著館子中間一個帽子。
那是一個以鎏金銅葉作骨架,以皮革張形,上貼皮革鏤空俊美蔓草花飾的帽子。
這頂帽子李勣熟得不能再熟,尤其是這頂帽子頂部三道鎏金銅梁與兩側對稱的三對中空的花趺。他甚至知道彆看這頂帽子看似五十幾斤重,但實際上隻有八兩。
為何他會知道的那麼清楚,因為這東西就是他的啊!
是他每天晚上都放在他身邊的三梁進德冠!
李勣顫聲道:“三梁進德冠!陛下這是臣的三梁進德冠!”
“這是陛下親自設計的三梁進德冠,是專門賜予最有功之臣的三梁進德冠!”陛下也就設計了三頂,他李勣何其有幸能得到其中一頂,但沒想到這玩意兒現在竟然成為供人隨意觀看的擺件!
最主要的是,這一看就是從他主墓中挖掘出來的QAQ
李勣眼眶通紅,他被掘了……
其他人的心情也不美麗,尤其是被仙幕同時點到的尉遲敬德、程咬金、張士貴、鄭仁泰等人,直接懵了。
尉遲敬德生氣:“這群人怎能做這種事情!好的不學竟學曹賊盜墓!做甚要去做摸金校尉!”他們都已經薄葬了,怎麼還被掘墓。
考古就是這樣子考的嗎?考古就是做掘墓的勾當??
這件事情直接打破了尉遲敬德他們對仙幕的認識,聽仙幕的語氣竟然支持這群所謂的‘考古工作者’,竟沒有絲毫氣憤???
尉遲敬德憋屈地看向李世民:“陛下! 您管管這個天幕!”
李世民這時候哪有法子去管這個天幕,他現在就想知道,他李世民的墓有沒有被盜?
李世民真感覺到了頭大是什麼感覺。
眾所周知皇帝的陵墓即使是最普通的皇帝,也會陪葬許多奇珍異寶,甚至不乏有大量的文物真跡、珠寶,更不用說錢財了,那真的是一箱一箱的放,所以陵墓一旦被盜竊,皇帝的陵墓一定是首當其中被踐踏的。
甚至……
發掘陵墓,焚燒宮廟是輕的,最怕的就是對他的屍骨做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
像漢武帝生前雄才偉略,死後不也是茂陵多次被盜,屍骨被侮辱一番丟棄郊野?死前不能近身,死後放肆踐踏皇帝屍骨的案例可多了!
於是一臉哀怨看著仙幕的人又多了一個李世民。
他會不會也被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