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瞳孔肉眼可見的顫動。
與他一同在殿中的人杯子更是掉了一地,發出各種劈裡啪啦的聲音。
“皇後去世了!??”
“太子他…… 嗚嗚嗚…… ”
發出的驚呼聲被人捂住。
皇上嫡子那麼多,這人一出聲就是太子歸天,這是什麼樣的狗膽子!
李世民驚恐的握住身邊長孫氏的雙手:“觀音婢…… ”
聲音中止不住的顫抖。
“皇後…… 嫡子…… 嫡女…… ”
這是什麼樣的消息,長孫氏比他還小,竟然去得比他還早,甚至還有嫡子嫡女也去得比他還早?
李世民第一次懷疑起老李家的祖墳了。
是居住的宮殿風水不好?還是老李家的風水不好??要不然為何皇後嫡子嫡女會早逝???
李世民懷疑祖墳有異都沒懷疑過嫡子的早逝會與宮變有關。
他與長孫氏所生的孩子活潑可愛,聰穎非常,定不會有玄武門政變那樣的紛爭。
所以他的妻兒到底因為什麼去世??什麼時候去世??
李世民心口極速跳動,受不住了。
長孫皇後反握緊李世民的雙手。
“陛下…… ”
涉及關於她與孩兒的定局,一時之間,長孫皇後竟覺得說不出話。
其他三個皇子和四個皇女此時的惶恐不比長孫氏少甚至更多。
他們的母親被預示即將去世,他們的兄弟姐妹被預示英年早逝。
因為什麼?
未知,帶來恐懼。
李世民握緊手中的手,看向身側的皇子皇女們,“會好的會好的,仙幕能夠說出來那就代表一切還有轉機。”
不怕它說,就怕它不說。
說了才有機會扭轉乾坤。
【性仁孝儉素,酷愛文史,善於借古喻今,匡正帝王之失,會保護忠正臣子的長孫皇後,是成就貞觀之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與二鳳,於情伉儷情深,於政相輔相成。
君明後賢臣直,文治武功,春風和睦,親切包容。
但,就在這個國度踏入治世時……
貞觀八年,普光寺法師曇藏入宮祈福,長孫皇後的病情得以旋及康複。
貞觀十年,生身母親薨逝以及太上皇的駕崩,雙重喪期加持下長孫皇後的氣疾被誘藥石無醫。
貞觀十年,李世民下詔修複天下名勝古寺三百九十二座為皇後祈福沒能讓幸運眷顧。
十三歲與李世民相互扶持走過風風雨雨的長孫皇後於貞觀十年六月,崩逝於立政殿,年僅三十六歲。「6」
三十六歲,本該傲然挺立於世,卻被埋葬於昭陵地下。】
【恩愛兩不疑,最惹天妒。
痛失所愛的李世民在三十八歲這年,用皇帝的角色,活成了鰥夫,過起了又當爹又當娘,“獨自”撫養孩子的生活。】
“貞觀十年。”此刻,無數雙眼睛看到了這個時間節點,無數人看到了迫害賢德皇後的病魔。
“氣疾氣疾,又是這個氣疾,本以為隻是讓人有頭疼之症,沒想到竟然凶險如斯,能夠讓一國之母喪命!”
“難怪陛下貞觀後期會被魏征批,要是長孫皇後在的話哪裡有魏征什麼事情,不用魏征出手長孫皇後先溫聲細語給陛下進諫了!”
無數臣子,議論紛紛。
李世民心生恐懼。
他為長孫氏貞觀八年的病情得以旋及康複而慶幸,沒想到仙幕現在就告訴他開心的過早,貞觀九年和貞觀十年才是硬坎。
李世民眼眶控製不住的發紅,鼻頭發酸。
她在時,每能規諫,補朕之闕。
她若不在,不複聞善言,內失一良佐,這世間獨我煢煢一人。
有何生趣?了無生趣!
李世民顫聲:“父親也有疾,但父親卻活到七十歲,氣疾定然是可延緩的!”沒道理他的父皇整天躲在宮殿中吃喝玩樂卻長壽,他的長孫氏為國操勞卻短命。
不該,不該!
一時間,風疾和氣疾在李世民心中劃起了等號,完全沒有想到老父親身上的病是風疾而非氣疾。此刻,李世民連老父親和丈母娘被仙幕預測貞觀九年就會逝世這件事情都不想管了。
他現在眼中隻看到一件事,腦中之想到一件事。
他的媳婦兒再過兩年就要離他而去。
長眠地底!
怎能容忍!
三十六歲,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早逝!
沒有長孫氏的日子,怎麼能夠叫日子!
世間之人皆惋惜,就連李淵也對長孫氏竟然三十六歲就去世而震驚。
貞觀九年去世,實際上李淵早已心有所感,不意外。
但長孫皇後不一樣,這可才三十多歲啊。
李淵覺得,他可能得帶著自家二兒子和二兒媳開始養生了。
這一個一個的,活得還不如他一個老頭子呢!
【風疾和氣疾這兩個疾病在隋唐王室廣為流傳,本質上就是隋唐遺傳病。
“氣疾”是氣管及肺部疾病。
風疾彆名長期精神壓力綜合症,西方名心腦血管疾病。
作為身帶這種遺傳病的長孫皇後和李世民本應該好好休息,但處於各種矛盾鬥爭的漩渦中心,長期超負荷工作,快速燃燒生命本源。
長孫皇後和李世民的身體如同老房子風化一樣,年齡增長,代謝能力下降,大量神經毒素積累。
快速老化。】「8」
這一下子,在場的所有人都找到了方向。
“原來這種疾病需要好好靜養!”
“難怪太上皇也有這種疾病但在整日歡歌載舞的情況下還能活到七十多歲,原來就是因為靜養!”
他們的方向找到了,還愁不能讓陛下長命百歲嗎!
明君百年難尋,聖君千年難遇,他們現在遇到了這個能從一而終的陛下當然要好好珍惜,神知道再給他們陛下十年,他們的貞觀能夠發展到什麼神奇的樣子!
不僅僅臣子們找到了方向,李世民也找到了方向。
他想到了在前麵的時代中秦皇漢武政令施行時的方法。
擇取天下長壽氣疾患者與醫師,選取他們能夠長壽的共同點,再輔之靜養法。
李世民握緊長孫氏的手。
“觀音婢,後宮事務是否過於繁雜讓你無法靜養?”
“位居中宮,統率六宮,還是太過操勞了。”
長孫皇後心中一咯噔,還不待她回答,李世民就又說上了。
“皇後乃一國之母,天下女子以你為榜樣,女官是否太少不利於你母儀天下?”
長孫皇後無奈:“陛下…… ”
李世民覺得自己悟了!
後宮的人還是太鬨騰了,不利於她的長孫皇後靜養,為他的長孫氏分擔事務的人還是太少,不能讓他的皇後放心。
李世民兩眼放光,激動道:“觀音婢,朕應該減少後宮妃嬪侍女數目,減輕後宮負擔,朕應該廣招天下女官為你分擔事務才是!”
母儀天下是真,但不能累著他的長孫氏也是真!
本想勸慰陛下冷靜的長孫氏看到李世民激動的樣子,終於放棄勸諫。
縮減後宮,廣招女官,也很好不是嗎?
長孫皇後笑得溫柔:“那就依陛下所言…… ”
激動的李世民,已經開始在腦中演算了。
【夫妻二人雙重遺傳病buff下……
你們知道的,其他孩子的身體也確實不怎麼好。】
激動開心的李世民,宛如被從頭潑了一大桶冰水。
透心涼,是真的涼。
如若沒有記錯,仙幕想說的是……
他的嫡子嫡女…… 半途早逝……
【長孫皇後死後後沒幾年,豫章公主去世,終年二十一歲。】
李世民的眉頭緊簇,心臟幾乎停止跳動。
豫章公主雖非他與長孫氏親生,乃下嬪所生,但因為是長孫氏親自撫養,他一直疼愛有加……
【貞觀十七年八月,嫡長女長樂公主李麗質二十二歲,因病去世。】「1」
仙幕這話可就如同油鍋裡被倒了一盆水,直接就讓宮殿裡炸開了鍋。
長樂公主是說,那可是長孫皇後與陛下的嫡長女!
是陛下在任何相關詔書中提到都會用最華美的辭藻盛讚,貞觀七年出嫁時嫁妝禮數加倍驚動全京城的嫡長公主!
眾人的目光看向上首的李世民和下首的長孫無忌和在其身邊的李麗質。
李世民好似腦袋被棒槌砸中一般久久不能言語。
皎若夜月之照瓊林,爛若晨霞之映珠浦。
他的嫡長女,他視若珍寶的嫡長女。
許久才反應過來仙幕所言的李世民和長孫皇後看向長孫衝身邊的李麗質,長樂公主李麗質驚醒,猛的衝到上首的帝後懷中痛哭。
“父皇母後,孩兒孩兒…… ”
“孩兒竟然二十二歲就逝世了嗎…… ”
長孫衝護持著長樂公主,直到看到她投入長孫皇後的懷中才放下心來,但心口處還是止不住的心疼。
他的妻子,與他琴瑟韻合的妻子,竟然二十二歲就溘然長逝。
少年夫妻,卻無老來相伴……
【接近同年,晉陽公主未笄而逝,年僅十二歲。
此時的唐太宗不是那個高高在上,遙不可及,創造華夏曆史第一盛世的千古一帝,而是痛失心愛女兒的普通父親而已。
想當年,長孫順德喪女,而疾,太宗謂房玄齡曰:“順德無剛氣,以兒女牽愛至大病”「10」
道理太宗很懂。
但等晉陽公主去世後,太宗忘“無剛氣”之語。
三旬不常膳,日數十哀
群臣進勉,帝曰:“朕不知悲愛無益?不能自已,我亦不知其所以然。”「10」
連續一個多月都不能正常進食,每日要哭上幾十回,哀傷無法抑製。
太宗說人死不能複生,再怎樣的悲傷都與事無補的道理誰都懂,但悲傷無法自已。「10」
嫡女中,城陽公主試圖撐起了長孫皇後與太宗孩子的壽命平均值,但也隻活了四十多歲而已。
從貞觀九年開始,李世民開始白發人送黑發人。】
“嗚嗚…… ”
這一刻,李世民尤其無法接受。
他雙手接過在奶娘懷中的晉陽,終於扛不住嗚咽出聲。
他的晉陽,尚還在繈褓之中的晉陽。
幼字兕子,希望她如小獨角犀一般凶猛壯碩,遠離一切不測和疾病,頑強,健康成長。「10」
但他的晉陽未如其名,竟然未笄而逝。
“朕…… ”
李世民抬眼,雙眼通紅看著長孫氏,哽咽道:“朕……愧對皇後的囑托…… ”
雖然不清楚內因,但李世民知道。
長孫皇後去世後,年幼的晉陽他絕對不放心送到妃嬪手中撫養,定然是親自撫養,才有仙幕一開始說的“分明是皇帝,但活成了鰥夫”
但……
他終究還是辜負了長孫氏的囑托,讓晉陽在金釵年華,還未享受過世界就永久的離開了。
長孫皇後此刻的臉上已沒有了笑意,眼中滿是晶瑩的淚光。
她嘴角揚起苦澀的笑容,用手帕撫去李世民臉頰上的濕潤,柔聲道:“妾身知道,陛下已經儘力了。”
晉陽幼而偏孤,親加鞠養是他的夫君會做的事情,她知道。
她也知道,這人儘力了。
這一刻,殿中沒人覺得這一幕有不對勁的地方。
晉陽乃大唐龍興之地,李唐起義晉陽,遂登皇極,陛下給晉陽公主取“晉陽”之稱,可見陛下對晉陽之喜愛。「10」
他們的陛下與皇後伉儷情深,愛屋及烏,愛長孫皇後所生育撫養的每一個孩子。
但現在陛下竟然接連聽到嫡女接二連三的病逝,這換誰誰也接受不了好不好!更何況是他們陛下這個小哭包。
李世民抱著長孫皇後哭了良久,終於意識到一件事情。
他目光沉沉,恍若在看一個很難戰勝,但一定得戰勝的敵人:“因病因病,皇後、公主去世皆是因病,到底是因什麼病。”
李世民的這個問題,他不知道,底下的臣子也不知道。
並且他們相信,仙幕可能也不知道,因為史料上不會記載的如此詳細。
要不然仙幕一定會說出來的,儘可能的讓他們規避這個危險。
但他們現在很清楚的知道一點,那就是……
“醫家。”
李世民呢喃。
醫學,將會被他放在第一位。
這一刻,不僅僅李世民是這樣想的,在場的臣子們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醫學,要發展起來。
要不然會有更多個“晉陽”因病去世。
【嫡女的壽命不長,嫡子們的壽命…… 】
似乎是嫌棄刺激不夠,仙幕再開地雷。
這個地雷比前麵的更大。
眾所周知,李世民就三個嫡子。
眾所周知,嫡子中有一個是太子。
臣子們驚恐。
“儲君,國之重器也,國之根本也,請千萬不要有意外…… ”
這一句不知是誰呢喃出來的話,道出了所有人的心聲。
剛剛還很酷在想解決方法的李世民:“…… ”
一秒破功。
憋嘴,不能再哭了,有損帝王形象。
李世民讓一眾嫡子嫡女坐在身側,直接把他們的手疊高高握住。
他現在就想抱住長孫皇後一頓痛哭。
憋不住了,嫡女早逝,嫡子要是還出意外,他連活都不想活了。
【那年,嫡長子李承乾十二歲重病,李世民求爺爺告奶奶,各種積福,終於求得嫡長子的痊愈。兩年後李承乾又重病,這次求本地的神仙沒用,李世民跑去求了外邦天竺的高僧才讓長子活了下來。】
關於這一點,眾人都知道。
陛下疼愛太子,不僅太子一出生的名字寓意深刻,就連太子生活學習都準備得妥妥當當,七歲秦王府十八學士就啟蒙儒學經典,八歲就立為皇太子,十二歲就開始聽政,慰問老臣,接觸民間疾苦。
就是這個太子的身體確實也不大好,貞觀五年生重病,貞觀七年也生重病,才有仙幕所說的各種求爺爺告奶奶的祈福。
這邊,意料之中在仙幕這裡聽到自己名字的李承乾反握緊老父親的手。
那年他生病痊愈,父親召度三千人出家,修建西華觀和普光寺,減免囚犯罪行就為了給他祈福。「11」
但無奈他的身子好像不怎麼爭氣,貞觀七年再次生病。
自那次之後,父親還準許他不用多讀書,隻需要和孔穎達評說古事即可。
父親愛護他,李承乾肯定。
不過仙幕現在提到他的姓名了……
李承乾沉默。
其他人也反應過來了。
他們聽到仙幕提到李承乾,現在就想哭。
長孫無忌心中酸澀:“太子,為何提到太子…… ”
他們的太子,陛下準許他不用多讀書,但沒有借機放縱,反而展示出經國安邦的卓越才能的太子…… 「11」
李世民聽得更是覺得頭暈目眩。
他現在就覺得仙幕好像拿著一個生死本,一個個點,點到誰,誰就會遭殃。
他看向嫡長子李承乾,嘴唇顫動:“承乾…… ”
李承乾不是幼兒,自然知曉被仙幕說到名字得是多麼糟心的一件事情。
他嘴角撐起一抹笑容,笑容是他看不到的難看,但他確實不想讓父親太過憂心。
“父皇,聽聽,聽聽仙幕如何說吧。”
終歸還是需要麵對的,終歸還是好奇。
像是想到什麼,他開懷道:“被仙幕點到也不見得是壞事,父皇看秦始皇界麵的扶蘇和漢武帝界麵的劉據不也活得好好的,甚至和秦始皇漢武帝關係更佳了。”
想到這,李承乾的笑容終於不再是勉強的微笑,而是真實的開心。
李世民覺得李承乾這話聽得很耳熟,好像他前麵也曾如此勸慰過自己。
沒想到現在竟然在太子的口中再一次聽到。
李世民眼中是掩蓋不住的倦意:“嗯,父親知曉。”
道理,他都懂。
但並不妨礙他……
想哭……
他的承乾,他的太子,他的小棉襖,他的命啊!
【不過很遺憾,貞觀十八年,被廢為庶人的李承乾還是在黔州去世了,去世那年,他二十六歲。
被寄予厚望的太子李承乾,終歸還是辜負了唐太宗的期待,那個對太子年歲漸長,不循法度後還煞費苦心想把李承乾他引回正道的唐太宗,沒有等到太子的幡然醒悟。「11」
那個在嫡長子犯下滔天大罪仍舊絞儘腦汁想保住嫡長子性命的父親李世民,終於還是白發人送黑發人,送走了自己的嫡長子。「11」
或許時光回轉,李世民麵對李承乾跛足離去的背影,或許還是會原諒他,會喊住他,會把他留在身邊
但時光不會回轉,對於庶人李承乾的去世,李世民為之廢朝,並葬之以國公禮。】
這一刻,悲傷儘失。
這一刻,沉默,但震耳欲聾。
李世民:“…… ”
李世民沉默。
李世民突然覺得手心中的手掌不再溫暖。
李世民突然覺得身上的衣裳不再保暖。
李世民突然覺得……
“它…… ”
“在說什麼鬼玩意兒…… ”
這是在說他豐姿岐嶷,仁孝純深,聰明仁愛的皇太子?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
第一時間看向長孫皇後。
當看到長孫皇後呆滯看著仙幕的眼神,李世民不敢再問。
李世民看向長孫無忌,當看到長孫無忌眼中明顯得不能再明顯的驚恐後,他不敢再看了。
李世民看向……
李世民看了一遍所有人,終於看到了所有人眼中的呆滯不再,也看到了宮殿中所有人的目光閃爍,眼中流露出顯而易見的恐懼。
李世民放棄這些人,他看向呆滯跪立在身側的李承乾,像是第一次認識這個嫡長子一樣,驚奇問道:“朕的兒,仙幕剛剛是在說你?”
這一刻,李承乾也不確定了,他呆愣愣地看著老父親,轉頭問身旁的李泰,語氣如夢似幻:“弟,仙幕剛剛有提到孤的名字嗎?”
李泰:“…… ”
我不知道!你彆過來!彆問我!
被驚醒的李泰第一時間就想說出這句話,但……
他咽了咽口水,呼出一口濁氣後才說道:“大哥,我耳朵不好,不知道。”
作為一名寵冠諸王,唐太宗最寵愛的兒子…… 之一,李泰不是蠢人,相反,世人對他的評價總是讚美之詞居多。
貞觀二年,年僅九歲被封越王,揚州大都督與越州都督,封地多達22州。之後又兼領了左武候大將軍一職,受封鄜州大都督兼夏、勝等地五都督,再加上雍州牧之職等官銜。「11」
李.才華橫溢,聰敏絕倫,好士愛文,集書萬卷.泰不用心有所感,用腳趾頭想都知道了一件天大的事情
——他的大哥未來絕對出事了!!
滔天大罪,能把尊貴的太子廢為庶人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