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哭包太宗哭了(精修版)(1 / 2)

“這仙幕說謠言怎麼說得和真的一樣??”

“吾方才聽得一愣一愣的, 以為陛下晚年真的倒黴到喝口涼水也受傷!”

“起猛了,被唬了,看到陛下晚年聽信外邦□□之言煉丹求長生術了。”然後很倒黴的沒死在方士手上,死在外邦手上。

臣子們嘰嘰喳喳。

李世民則是放下懸在嗓子眼的心:“還好還好, 一切都是謠言, 晚年並沒有那麼倒黴!”也沒有死得那麼窩囊。

同時他也深覺淒涼, 心有戚戚, “但仙幕說的實在是太真切,後世子孫們不會聽信這些謠言, 以為朕真的死得?”

李世民有風評受損之感了。

長孫氏握住李世民的手, 還是放心不下:“雖是如此, 但這些謠言定然不是空穴來風, 仙幕在講解時引用諸多史料, 應當是真假參半, 不可不防。”

那些史料應該是真的, 那也就意味著她的陛下晚年身上真的疾病纏身。

她的陛下到底因何去世?長孫氏內心止不住的擔憂。

看出長孫皇後的擔憂, 李世民拍了拍她的手, 安撫道:“觀音婢無需擔憂, 左右不會比仙幕所說的那些謠言來得糟心窩囊。”

謠言真假參半沒錯,那另外一半,應該…… 或許……似乎……沒那麼窩囊……吧?

嗯,吧?

“兵來將擋, 水來土掩, 隨緣吧。”

話中灑脫,實際上真實心情如何,隻有當事人知道了。

若能知曉真實死因,防範於未然, 誰想隨緣。

【拿“古代平均年齡”三十五歲、四十五歲來對標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帝王李世民,其實不太正確。

每個朝代的發展水平不一樣,大環境不一樣。

古代平均年齡裡充斥著因貧苦,疫病、饑荒和戰亂而死的人,他們都能夠帶無限拉低這個曆史平均年齡。

大環境不一樣,小環境更不一樣。

李世民算不算早逝,需要放入他自己的大環境和小環境,比如在文武團隊壽星輩出的貞觀年間,五十二周歲去世的李世民,真算早亡。】

哦吼!

文武團隊的壽星們麵麵相覷。

虞世南手指微動,在一片安靜中出聲道:“依據仙幕之前所透露的,貞觀文臣中確實許多人都活得…… ”

活得比陛下久。

尉遲敬德幽幽道:“很多人明明年紀比陛下大,但活到了下一任陛下登基。”

比如,他自己。

這下子,無數雙眼睛齊齊看向李世民。

是啊,他們很多人出生得比陛下早,死得卻比陛下晚。

陛下,您要不要反思下你自己?

【從小環境出發。

淩煙閣文臣武將組中在平均年齡上也是有參差的,相比較而言,東征西討操心勞神組裡的武將文臣們可以說是憑借一己之力拉低平均年齡水平的。】

東征西討操心勞神組尉遲敬德自領組彆,他摸著下巴:“東征西討組,應該是指咱們武將吧?拉低平均年齡?難道是咱們活得不夠長?”

程咬金認同:“除了咱們,應該沒彆的人能給冠之東征西討之名了吧?”

尉遲敬德那就不服氣了:“吾還好吧?吧啦手指頭好似也活了七十多歲了,怎麼能說拉低平均水平,明明是提高水平了!”

尉遲敬德憤憤不平,看著身邊的大高個,用肩膀碰了碰對方:“你說是吧?阿靖。”尉遲敬德問身邊的李靖,企圖獲得肯定。

李靖默然,他自己其實在仙幕一透露出逝世之年的時候就算過,他活的確實不算短。

李靖頷首:“吾七十五歲左右去世,不算早逝了。”

七十多歲去世,在現在可是長壽之命。

還有更多自領操心勞神組的人。

魏征隨大流默默算了下自己的年齡。

嗯……

直接被尉遲敬德和李靖這些武將們扔在後麵,還是不說出來丟臉了。

【東征西討操心勞神組李靖七十九,程咬金七十七歲,唐儉七十八,高士廉七十二,李勣七十六,劉弘基六十八,尉遲敬德七十四。

相比較這群“拉後腿”的家夥,弘文館修書養性組活得更久,弘文館學士褚亮八十八,初唐四大家之一歐陽詢八十五,初唐四大家之一的虞世南八十一,《封建論》《北齊書》主編李百藥八十五,《晉書》《北周書》等十餘種史書的主編令狐德棻是八十四,《梁書》《陳書》《文思博要》主編姚思廉是八十一,《五經正義》《周易玄談》主編孔穎達七十五。「1」

即使是房玄齡這個公認的勞碌,都活了六十九歲

所以唐太宗曆史的五十二歲去世,怎麼不能算是英年早逝呢?】

嗯?怎麼不算呢?當然算啊!

此刻,眾多臣子看著李世民齊歎氣。

看懂臣子們眼中意思的李世民捂臉:“朕自當反省。”

長孫無忌:“陛下,仙幕的話得重視。”

房玄齡目光如炬,在身邊另起筆墨,已做好奮筆疾書的準備,他道:“臣已備好筆墨,端看仙幕如何解析了。”

仙幕不會白白說那麼多,一定會說陛下五十歲去世的真實原因的!

至於原先已經安排人記錄這件事情,管他的呢,話有千意,多個人記錄,萬一就記下其他隱藏訊息呢。

其他人其實想說他們已經帶上腦子記了。

隻不過看房玄齡這樣子搞,更多的人也給自己備上一份筆墨紙硯。

眼看著仙幕要正式解析他們家陛下去世的原因,當然得第一時間記錄下來。

保證陛下龍體安康乃是重中之重,好記憶哪裡比得上爛筆頭,現在記下來,未來可常看常新。

【其實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會英年早逝,不是因為我們方才提到的謠言。

根本原因很早就出現了

——那就是他的一生,厲害是真厲害,爽是真爽快,但他拯危亡、登衽席、匡文教、複漢疆、樹帝範、立典章,平突厥、夷鐵勒、製西域、通吐蕃、服天竺、征遼東,掃十胡等等功勳,真的都是命換回來的「1」。

命運送來的任何禮物都有代價。

征戰經年,開疆治世,千難萬險,驚心動魄,滿身都是舊傷痕。】

仙幕越說,眾人的眼睛瞪得越大,越覺恐怖。

高士廉呢喃:“仙幕講一個功勳,就仿佛看到陛下的壽命被砍滅一歲。”

房玄齡深有同感。

不止是他,其他人也有這種感覺,隻覺得仙幕所言就和真的一樣,他們能成就盛唐,都是他們的陛下用壽命換下來的。

這是一種“果然如此”但卻無解的情緒,猶如困獸。

李世民看到心愛的臣子們一副受到打擊的模樣,出言打岔:“不至於如此,實乃仙幕誇大之詞,諸位愛卿…… ”

“陛下。”

李世民未言之語被虞世南打斷。

現在已經極少被打斷話的李世民一愣,但看到虞世南微紅的眼眶心中根本升不起絲毫介意。

“愛卿…… ”

“陛下。”程咬金出言打斷,他可不像虞世南一樣含蓄,此刻這個根本就不會隱藏情緒的大家夥虎目含淚,哽咽道:“陛下,仙幕會如此說,定然不會無的放矢,必定是有依據的!”

其他人一副頭都想點斷的認同,他們的陛下,他們相信仙幕一定是看出了他們沒有看到過的角度,才敢說出這句話來!

即使仙幕無法說出它的“根據”,但他們回顧陛下的一生,以積勞虧壽命的角度來思考,也能想到很多陛下有損身體的行為。

真心覺得不至於的李世民:“…… ”

不至於不至於,然後,就看到仙幕說到他覺得真的“至於”。

【從617年起兵到去世,出現在曆史中的李世民從未停歇,高強度的征戰南北,開拓大唐江山,高強度的勤於政務,穩定大唐江山。】

【打仗不是過家家,風餐露宿,夕不遑息,饑不及餐,生物鐘是什麼東西?在李世民這個老祖宗眼中那就不是事兒,生活作息毫無規律可言,條件艱苦非常。】

【一封來自唐太宗李世民的“請假”詔書曰:朕少年時逢道喪,痛心疾首,以戰會為俎豆,以乾戈為章服。夕不遑息,寧濟四方;饑不及餐,推移一紀。「1」

在那個時代,打戰被放在第一位,戰為飯碗,械為華服,夜間休息不及揮劍掃四方,食物果腹不及此戰勝利。

“夜,帝以勁兵出賊不意,擊大破之。至夜半,軍臨賊城。”——《新舊唐書.薛仁杲傳》

睡覺?睡什麼覺,打戰去!

李世民出奇兵酣戰一天,又圍城一夜,終得唐滅西秦之戰的勝利。

“一日八戰,皆破之,世民不食二日,不解甲三日矣”“軍中止有一羊,世民與將士分而食之”——《資治通鑒·唐紀》

“一日八戰”“二日不食”“止有一羊”“趁夜密遣”,兩天一夜,寒冬臘月,通日打戰,不吃不喝,主打的就是一個能打贏就好。】

【“苦人”的戰役最後的結果很‘喜人’。

結果就是

“戎衣沾馬汗,頭盔生蟣虱”

年輕時身體欠費太多

中年時就“朕往昔蒙犯霜露,遂嬰氣疾,恐登高後增劇。”這個出自《冊府元龜·帝王部·封禪》的太宗原話,或許也是太宗無法去泰山封禪的一個原因吧。

積勞成疾,暗傷遍布

就像我們認知的一樣,高強度征戰沙場的後果自然就是——降低身體使用壽命。

疾病們蜂擁而至。】

仙幕越講,李世民越心虛。

仙幕越講,臣子們就越加心痛。

“陛下為拯危亡,登衽席,犧牲太多了。”

臣子們淚眼朦朧。

李世民:“…… ”

李世民無奈:“這些戰役並非朕一人就能取得勝利,身邊可是有數千數萬的將士們作陪。”

就他還記得的,唐滅西秦之戰之時……

李世民看向左監門大將軍龐玉,笑道:“朕記得龐玉就曾在滅西秦之戰中於淺水原南布陣,與朕一同擊滅薛仁杲父子。”

“淺水原之戰龐玉在,柏壁之戰開山、叔寶在,介州之戰李勣、咬金、叔寶在,青城宮圍困宇文歆也在。”

臣子們心疼他,他知曉,但這一切皆是為國為民所做,且也不是他一人辛苦,臣子們都在。

李世民所講的這些事情龐玉他們自然知曉,隻是……

龐玉惆悵:“但陛下可還記得,當年秦州總管竇軌、長平王李叔良為增援敵後涇州也參與了此戰,但一個病逝,一個戰死疆場。”

為將者,身體衰弱在所難免。

在戰場上待越久,對身體損害越大。

程咬金幽幽道:“陛下,這些戰場上咱們確實都有人在,但從頭抗到尾,夜不能寐的隻有您啊。”

曾經覺得秦王李世民打下大唐江山這句話有多好聽,現在才知道這句話背後的戰役對秦王李世民的身體損傷有多大。

秦瓊摸了摸自己的肩背,歎道:“我一生戎馬,受傷千百次,流血以鬥量,現如今疾病纏身。陛下喜愛親身犯險,衝鋒陷陣,常年挨餓受凍,病痛纏身在所難免。”

軍事天賦發揮到極致,代價就是透支了生命。

尉遲敬德拍了拍老夥計瘦削的肩膀,他這個老夥計身體也不行了,若是按照仙幕透露的叔寶去世的年齡,尉遲敬德心有所感,吧啦下手指頭,老朋友也就五六年可活了。

尉遲敬德歎道:“陛下幼年身體底子就不好。也就因為多鍛煉,勤弓馬,身體才強壯些,但打天下難,看來這身體的虧損難補。”

要是容易補,禦醫們早就讓他們親愛的陛下長命百歲了,怎麼會讓陛下背負早逝的名頭。

不過他可就活得久了,他記得仙幕就說過他活到了下一任皇帝。

尉遲敬德想了下自己為何能夠活得那麼久,緩緩道:“大器晚成之人身體尚且有一段混吃等死時間,隋煬帝大業末年時我已到三十而立之年,厚積薄發,此時身體狀態極佳,以勇猛聞名,但陛下不然。”

尉遲敬德的話吸引了一眾武將,尉遲敬德說出了他的分析:“陛下十八前勤練弓馬,‘秦王十八舉義兵’後可勁兒燃命,就像仙幕說的一路高光,拿身體當誘餌深入賊陣,衝鋒陷陣,可不就虧損身體嘛!”

這話贏得一眾人的認同:“昭陵六駿都被紮成刺蝟了,在戰場上耀眼奪目的陛下怎麼可能被放過。所受之傷隻多不少!”

“陛下打起戰來三天不食,五日不洗的,為流矢所中,拔而複戰,年紀輕輕就極限作戰身體怎會好!”

或許太醫們也診斷出來了陛下身體欠佳,但怎能猜到僅僅隻活到了五十二歲。

就是不知陛下身體的暗疾未來應當如何解決。

陛下身體一日沒解決,他們就一日擔心。

【征戰結束後,東征西討組還能輪換著去休息,進入養老模式,但李世民這個皇帝可不能輪換。

登上皇位後“善始善終,無一日虛度”看著好聽,實際上就是一個人從頭到尾乾!乾不死就往死裡乾!

華夏五千年第一治世不是吹牛吹出來的們,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登基四年把民生凋敝、外敵環伺撥亂興治成治世局麵,其中艱辛不為外人知。

及即位,精選天下文儒之士虞世南、褚亮、姚思廉等,商略政事,至夜分乃罷。——《舊唐書·儒學上》

語房玄齡曰:昨日責怪王珪等人,悲痛自悔,恐公等不進諫也!——《新唐書·王珪傳》

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朕每夜恒思百姓間事,至夜半不寐。惟恐都督、刺史堪養百姓以否。”——《貞觀政要·卷三·論擇官》

貞觀三年,太宗謂裴寂曰:“朕孜孜不倦欲儘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寢”——《貞觀政要·卷二·論求諫》

和臣子商討政事到半夜;懟了個名為王珪的臣子而夙夜後悔就怕臣子們不再進諫;思量君主處廟堂之高不能顧及地方,恐地方臣子不善待百姓而夜半不寐;臣子們的想法很多,身為帝王想要統籌兼顧,儘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寢。

這種做事戰戰兢兢的風格實在是與未登基前的意氣風發少年將軍有很大的不同。

並且這種風格直接延續到了貞觀後期,

貞觀十八年,問其村授田,丁三十畝,遂夜分而寢,憂其不給。詔雍州錄尤少田者並給複,移之於寬鄉。——《冊府元龜·帝王部·惠民》

蒼天呐,朕都下詔說每丁百畝了,雍州竟然有村鎮隻給百姓分發了三十畝,憂心得咱們的二鳳覺都睡不著了。

最後田畝少者減免賦稅,遷移至有田處。

身兼漢高漢文漢景漢武四代皇帝的李世民,在這種夙興夜寐下,很榮幸的成為唐朝前9個皇帝中壽命最短的。】

這一刻,反思的就不是李世民,而是在場的所有文臣。

淩煙閣文臣組沉思。

是文臣們不夠努力才讓陛下半夜需勤政,憂國憂民夜半不寐嗎?

東征西討組愧疚。

同為東征西討,陛下征討天下完還在當黃牛做苦力,他們竟然玩起了退休,做起了鹹魚!

他們酸澀的心,顫抖著手。

“陛下!臣等不該在天下大定後拋下您養老躺平啊!”武將們哀嚎。

李世民哭笑不得,“眾位愛卿哪有仙幕所言那般窩囊鹹魚,愛卿們充當地方總管、都督、刺史時儘心儘力,為朕分憂,朕心已甚慰!”

他的這些老夥計,不忘初心,從未辜負他的期待。

話雖如此,但臣子們的愧疚感還是沒有絲毫減弱。

“我們就知道陛下的逝世絕對不正常!”

“幼年時南征北戰身體虧損,征戰天下後未得修養,積勞成疾!”

“是吾等做得甚少才讓陛下憂心至此!”

講到這裡他們不得不譴責一個人。

武將們淚目,竊竊私語:“總覺得太上皇不是東西,陛下當年才十七八歲竟然就派出來打天下,這是什麼,這就是仙幕曾經暗搓搓說的壓迫童工!還把陛下當作戰場主力去攻打天下!真的是老謀深算,老奸巨猾,老而為…… ”

這武將直接被尉遲敬德賞了一個水果塞嘴裡。

並榮獲程咬金大白眼一個。

太上皇還沒死呢,你就擔敢在皇宮辱罵太上皇,這是不要命?

雖然他們也覺得太上皇做的不厚道。

剝削十七八歲童工在前線打工,私底下卻讓隱太子和齊王在後麵養尊處優作威作福,最後害得他們陛下又是中毒吐血,又是墜馬。

本就糟糕的身體再次雪上加霜。

他們在吐槽,在心疼,其他人也心疼啊!

仙幕解釋到這裡,這一刻,天下人對他們上首的陛下有了新一層麵的認識。

“陛下真難,也是真儘心,普一即位儘心儘力就算了,竟然能夠做到從一而終,晚年還會因為地方百姓而煩惱。”

最重要的是!

“陛下真的在用生命為我們的治世添磚加瓦!”

“生命!”

士族們更是發現發現自己錯了。

“吾發現了,吾一開始以為魏征的《十漸不克終疏》是講陛下為敵後期懈怠昏庸,實際上不是的!”

士族們恍然大悟。

他們錯了,大錯特錯。

“《十漸不克終疏》並不是講陛下昏庸!而是朝中的官員對陛下過於苛刻!過於追求完美。”

“對呀對呀!陛下隻是未能保持“湯武不足,堯舜未遠”的理想聖君狀態罷了,怎麼能夠如此說陛下,陛下很難的好不好!”

貞觀初期和貞觀後期的狀態能夠一樣嗎?陛下是人啊!陛下總得喘口氣吧!

貞觀初期那是緊急戰事,啊不是,是需要緊急恢複治世狀態!後期那是什麼樣子的,後期那是他們大唐步入正軌,那是平和狀態,他們陛下歇口氣怎麼了!

他們陛下在大事上可從來沒有虛過!

他們陛下為他們做了這麼多,他們竟然還在整天瞎折騰讓陛下憂心!實在不該!

此刻,無數人後悔之前的任性,無數人後悔之前的躺平,讓他們親愛的陛下如此憂心。

【李世身體不好也真的是身體不好。

本身身體底子就不好,七歲常生病,李淵早年草堂寺造像祈求兒子痊愈的祈福詩句還流傳於世。

三十歲後透支過多的身體每況愈下。

“朕積疾累時,今尚虛惙,必欲牽屙就路”;“太宗積屙日久,喜見冬雨”;“上以氣痢久未痊”;“朕有氣疾,熱便頓劇”;“舊有氣疾,恐登高增劇”;“數日來氣發”;“上病癰,禦步輦而行”;“上得風疾,苦京師盛暑”:“憂勞煩結,暨至茲歲,風疾彌時”。「3」

感染性疾病癰疾,重感冒轉肺炎,消化道疾病“氣痢”,在沒有抗生素和手術的古代,李世民能夠一次一次的渡過這些難關,真的是憑借身體強壯外加禦醫神奇治療,是上天眷顧了。

再加上太宗早就有的氣疾,風疾還有各種不知名暗疾。

接連的病倒已經說明唐太宗李世民,操心太多,身體亮起了黃燈,才四十多歲,半截身子已入土咯。】

這一刻,自責自己為太宗陛下找事情做的愧疚人更多了!

“吾…… ”

“該死!”

“真該死!”

文臣顫抖。

才四十多歲,半截身子已入土?

他們的陛下,竟然沉屙至此!

李世民:“…… ”

李世民覺得仙幕再說下去,他現在都可以入土為安,再說下去,等仙幕離開後臣子們絕對不會再和他秉燭夜談了。

李世民默默道:“風疾太上皇也有,但父親現在其實七十多歲還非常勇健。”

李世民很想重視仙幕一直提到的風疾,但一個活生生的長壽範例就在身邊,他還真不覺得風疾會讓人死。

就是風疾疼起來真的是生不如死而已……,就是這個病並無根治之法而已……

嗯,而已。

李世民想以詼諧的話讓身邊的人不要再如此擔憂,但無奈……

臣子們愧疚的眼神要是能夠化作實體,能直接把坐在上首的他淹沒。

長孫氏掩蓋不住眼中的擔憂,仙幕介紹的這些病放在外界任何一個人身上都是哪裡有半截身子入土的機會,直接抬出去埋了,哪裡還有陛下在這邊講風趣話的機會。

【但其實還有一點原因。】

本以為他們家陛下已經足夠慘的世人:“???”

“這是陛下還能更慘的意思?”

李世民也沒想到竟然還有原因,他眉頭蹙起,腦中想了又想,實在是想不出到底還有什麼原因能夠讓他“早逝”。

嗯,想不太出來。

【李世民16歲時母親太穆皇後重病,他晝夜侍奉不解衣冠,竇皇後去世守孝三年,虛弱到拄著拐杖才能站起來。竇皇後死後好多年見到竇皇後神主的時候還是會悲慟嗚咽哭倒在地上「4」

《冊府元龜帝王部》:帝至太穆皇後神主,悲慟嗚咽,伏地不能興

帝自穆後寢疾,朝夕侍側,不解衣冠,所進湯藥,必先嘗之。

及丁穆皇後憂,毀瘠三年,杖而能起。「4」】

【看了以上這些,就應該知道,咱們的李世民可不是像榜一榜二大哥那樣的冷酷之人。

咱們的李二鳳是個重情的小哭包,此事知者甚多,堪稱舉世皆知。】

眾臣子猛點頭。

嗯嗯嗯嗯

這一刻原先認識李世民的人,剛認識李世民的人都點頭。

認識李世民的表示他們的陛下表達感情的方式非常奔放。

仙幕形容的小哭包一詞也非常貼切。

剛認識李世民的人從仙幕從頭到尾的介紹中也看到了這皇帝確實重情,他們原本不信什麼君臣之情,現在已經開始相信世界上君臣也有真情在了。

然後不可避免的,他們把仙幕的上句話同這句話聯係起來。

重情和早逝有什麼關係?

有武將恍若未覺,出聲道:“重情要是能夠和早逝聯係在一起,可不是什麼好話。”

李世民心尖拔涼。

拔涼到甚至不去計較仙幕說他是小哭包這件事情了。

一股子不妙的感覺湧上心頭。

此刻,唯有被仙幕拿出來作為對比的秦始皇和劉徹心思複雜。

這仙幕怎麼回事,怎麼是把他們薄情這件事情拉出來溜了?

他們深覺冒犯!

劉徹冷笑:“這仙幕真的是隻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隻要榜三的命,不要朕的命。”

他們的命也是命好嗎!

【但就是這麼個重情之人,少年喪母,中年喪妻,晚年喪兒。】

【心愛的妻子早早離世,喜愛的嫡子嫡女半路夭折,兄弟們也一個個走在前頭。

負麵情緒積攢了一堆,可不就一擊斃命了嗎!】

“!!!”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