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不聽勸諫的‘狂野’李二鳳(2 / 2)

“張玄素竟因頻頻進諫被太子暗殺,幾欲送命!”

“於誌寧也是!”

“還有那個誰也……”

眾人齊齊驚呼,每驚呼一聲李承乾的臉色就白了一瞬。

他有種感覺。

完了,一切都完了。

“太子,為何會如此……”

李世民看著李承乾的目光,尤其陌生。

對他而言,足疾是小,耽於享樂,狎昵小人,嬉戲過度,漫遊無度是大。「12」

但……刺殺臣子更大。

一國之主派人刺殺進諫大臣,最後讓臣子百般逃命,還是依靠刺客不忍才活下去。

不要說什麼根本就沒有的虛心納諫和知人善任了,這代表著一國之主毫無容人之量。

不可抑製的,李世民心底浮現出淡淡的失望。

對自己,對嫡長子。

李承乾蒼白著臉,想學李泰一樣往長孫氏身後躲,但長孫氏身後已有李泰,且他是太子,怎能做這種怯懦之事。

李承乾呆立原地,想破腦袋也想不出來為何未來的他會如此做。

他蒼白著臉搖頭:“兒臣……”

“不知。”

他不知未來的自己為何會如此作為。

他雖喜享樂,但應該做不出來狎昵突厥小人,刺殺能臣之事才對。

李承乾有種被世界丟棄的孤獨感。

即使長孫皇後和李治一左一右牽著他的手,也沒有緩解。

他被拋棄了。

他覺得他這這個儲君,做到頭了。

其他臣子其實也很莫名其妙。

太子雖不似太宗陛下一樣是千年難得一遇的聖君,但也是守成之君,太宗居諒暗,庶政皆令太子聽斷,太子表現得頗識大體,甚至居守監國也無明顯錯處。怎麼年歲增長竟越發好聲色,慢遊無度。「13」

太子未來怎會如此荒謬?

【史學界有第三種說法是:貞觀十三年之後的李承乾和貞觀十三年之前的李承乾在史料中有如此大的性格差異,唐太宗李世民自己也應當負起一部分責任。

因為二鳳這個老父親的所作所為,讓李承乾變成了一個喪失安全感,想努力爭奪父親寵愛的小作精。

作天作地破罐子破摔,在發泄情緒。】

第三種說法,完全打破了眾人的認知。

眾人:“???”

“小作精?”

小作精這個意思他們不懂,但是爭奪父親寵愛,破罐子破摔的道理他們還是懂的。

二鳳這個老父親的所作所為得負起一部分責任這句話,他們也聽懂了。

聽懂了仙幕意思的眾人,齊齊轉頭,看向‘父親’本人。

“所以……”

“是……”

“陛下未來做了什麼事情?”

第三個原因的答案顯而易見。

僅憑仙幕隻言片語了解未來的李承乾隨著眾人的目光看向李世民。

即使心如溺水般幾乎窒息,腦袋中也不由的冒出問號:“?”

小作精?

所以不是未來的他年歲既長爆發出他不知道的惡行,而是有外因驅動。

而這個外因的源頭,正是……

他的老父親。

【我們家平等喜愛長孫皇後所出之娃的二鳳啊,他後期的所作所為,讓嫡長子李承乾心態崩了。】

李世民心驚:“難道源頭在朕?”

一時之間,李世民心中是又驚又喜又恐。

驚嫡長子的變化源頭竟係在他,喜有了可破局之法,恐……難以破局。

李世民心中失望早已煙消雲散,不複存在,存在的,隻有希望。

他希望這一切真的有解決之法。

沒有一個人比他還希望承乾這個長子能夠平安無恙。

【李世民平等的喜歡每一個嫡子嫡女,從他的行為中可見一般。

他喜愛嫡長子李承乾。

八歲立為太子,名師賢臣批量輔導,皇帝親身上陣教導如何治國,甚至多次讓李承乾監國,李承乾做出一點成績,史料上定然會出現唐太宗李世民誇讚李承乾的話,甚至在李承乾開始‘作’起來時,前仆後繼的解救李承乾措施,不計其數。「1」

唐太宗李世民喜愛嫡長子李承乾,毋庸置疑。】

眾人認同。

他們陛下確實喜愛嫡子,他們可以肯定,他們陛下想把皇位傳給李承乾的心從未變過。

李世民也認同仙幕的話,他立這個太子可不是立著玩的,為的就是能讓李唐的皇位傳承能夠順利進行,無波無瀾,順順利利。

不至於像他一樣,還得來一場玄武門政變血洗皇宮,一步踏錯,還有可能步入萬丈深淵。

皇位的傳承就應該順順利利,隻有歡欣鼓舞,沒有血光之災才是。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沒有貞觀十三年的‘變態’,憑借李承乾嫡長子、東宮太子的正統身份;憑借長孫皇後與李世民被曆史承認的恩愛情分;憑借他的舅家乃風光無限的長孫家族。「14」

隻要李承乾隻做分內之事,不胡亂折騰,聽從老父親與身邊諸多賢臣的話,乖乖活到貞觀二十三年,沒人敢對他動手,誰也不敢說他不是皇帝。】

仙幕的話,在場的眾人聽得能夠把頭點斷。

前仆後繼的賢臣名將與太子接觸不是接觸得玩的,就是因為知道太子是板上釘釘的下一任皇帝才敢與東宮接觸,所以各個世家裡的青壯子弟一波又一波的在東宮擁有一席之位。

為的,就是與未來儲君混個臉熟,為的,就是潛邸情分,從龍之功。

【但,問題就出在李世民這個人平等的愛著他的嫡子們。】

李世民心中一咯噔,一股不妙的感覺湧上心頭,隻覺得背脊發涼。

他喜愛承乾這個嫡長子沒錯,但也同時喜愛著……

他平等的喜愛每一個孩子。

甚至因為其他孩子絕對不可能登基為帝,不可能成為太子,會……

更加疼愛對方……

寵溺對方。

這下子,麵色發白的變成李世民了。

仙幕的輕微提點,他好像就看到了未來他會如何做了。

溺子。

是他會做出來的事情。

仙幕的這一句話,提點的不止是李世民,其他臣子不是蠢蛋,相反,他們很聰明。

他們的視線不用看其他人,第一時間看的就是站在皇後身側的李泰。

一個被仙幕預測未來會謀奪皇位的嫡次子。

這個人,絕對和李承乾這個嫡長子被廢除太子之位有關。

尉遲敬德發誓:“要是沒關係我今天就倒著走出皇宮!”

程咬金和秦瓊等人送了他一個白眼。

程咬金壓低聲音:“有本事你大聲說給魏王聽啊。”

像是誰猜不到這件事情會和魏王有關似的。

絕對有關係,沒跑了。

李泰被眾人的目光注視得身子僵硬,嚇到不敢動彈,他小心地挪動步子,讓自己離母親更近一些。

這殘酷的世界啊,隻有娘親這邊能夠給他帶來一絲平和的溫暖。

李泰瑟瑟發抖。

但又有誰能知曉長孫皇後平和麵容下心底的波濤洶湧呢?

長孫皇後眼眶中晶瑩閃動,隻能握緊身邊兩個孩子的雙手,仙幕現在說的,可都是她的親生兒啊。

天知道長孫皇後現在多想拍李世民一個腦瓜子,順便祈求上天讓她再活二十年。

她死後,一切都亂套了。

【李世民也喜愛魏王李泰。

多喜愛呢?

寵冠諸王,是唐太宗最寵愛的孩子,這名頭,沒跑了。】

李泰這下子麵色是真白了。

之前對自己寵冠諸王有多自豪,現在就有多惶恐。

就像看到了一道催命符。

同一時間的聽到的李承乾,不一樣的是臉不小心黑了。

李承乾不敢再看仙幕,聽到仙幕說到這裡,就迅速低下頭,不想讓眼底的陰霾顯現於人前。

確實寵,當他在麵對無數讓他約束自身,做好儲君榜樣之時,他的弟弟隻有各種榮譽加身。

從未有人對他的所作所為加以指責。

明明隻與對方相差一歲而已,環境卻截然不同。

【李泰也有備受皇帝寵愛的資本。

才華橫溢,聰敏絕倫,好士愛文,工於草隸。

這是來源於諸史料中提煉出來的對他的誇讚。】

【李世民有多寵愛這個孩子呢?】

【李世民登基第二年封越王,督十六州,封地多達22州。之後每年頭上多一個官銜,什麼左武候大將軍、鄜州大都督、雍州牧、相州都督一個個的往上疊加。「15」】

蜀王李恪聞言低頭,再聽一次,還是深覺悲涼,同人不同命,明明他比李泰大一歲,但卻同年受封,同年受封也就罷了,封地卻隻有8州。

李泰受寵如斯。

【這份寵愛疊加到了貞觀十年,也就是長孫皇後去世那年,唐太宗不舍得李泰去封地也就罷了,甚至想邀請入住武德殿。】

“武德殿?”眾臣子震驚。

武德殿那是什麼地方啊,那可是皇宮中最靠近東宮的宮殿,皇帝不讓魏王去封地也就罷了,竟然還想要讓魏王入住武德殿!

此刻,所有人目瞪口呆。

李承乾猛得抬頭,不可思議地看向李世民。

父親,未來竟然如此寵愛弟弟。

知曉未來會入住武德殿,李泰現在一點開心的感覺都沒有,隻覺得仙幕說得越多,他現在死得越快。

李泰嗚咽:“我不是,我沒有,我什麼都不知道。”一連三否定,就希望老哥能夠不要再誤會這些了。

李承乾哭笑,他還能誤會什麼?眼見著太子之位都要動蕩了。

誰知道呢。

長孫皇後聽得呼吸困難。

武德殿近儲君之殿,在東宮之西

重兵把守,位置重要,敏感之地。

然後她家陛下竟然讓次子入住武德殿……

長孫皇後覺得自己要是知道這種情況還敢死,那絕對是不可能的。

死了都不能瞑目!

李世民感受到眾人的視線,捂臉。

他……好似知道未來為何想要讓李泰入住武德殿。

用膝蓋想都知道,親人接連出事,他定然更疼愛嫡出子女。

“公主們皆入住皇宮,承乾位太子定然入住東宮,治兒年歲尚小定然也在宮中。三個嫡子,唯有泰兒在宮外,朕如何放心,欲使之安全,不處嫌疑之地,接入武德殿,正常。”

李世民肯定。

其他人聽了李世民的解釋,隻覺得……

這操作很李世民。

是寵溺嫡子嫡女的陛下,沒跑了。

不過不知他們親愛的陛下是否還記得,上一個入住武德殿的,可是有謀儲之心的李元吉啊。

【不過還好世界上還有名為魏征的諫臣能夠有辦法讓皇帝保有理智,才沒有讓李承乾這個小太子因為這件事情提前變態。】

【不過其實也沒差多少,這件事情充其量隻是壓垮李承乾這個太子的其中一根稻草,還有許多稻草向他迎麵撲來。】

【承乾變態的貞觀十三年,李世民疼愛魏王到“魏王多從太宗遊幸”;到“太宗得一鴻雁,每日從京至東都與魏王書信來往數次”;到“讓魏王可乘小輿至於朝堂”;到小報告說魏征、房玄齡等三品以上大臣對李泰不夠尊重,太宗的雷霆震怒與嚴詞質問即到,一堆惶懼流汗的鵪鶉中唯有了魏征的據理力爭才讓李世民意識到自己的以私愛忘公義。「15」

李承乾在辛苦勞作的時候,李泰和太宗四處玩;李承乾被眾臣子批的時候,李泰在和太宗每天鴻雁傳書四五次談天說地;李承乾苦哈哈自己走路上朝,李泰坐小車車悠閒上朝;李承乾被四五品小官指著鼻子罵罵咧咧的時候,太宗因為小報告就去質問一二三品的開國大佬說他們是不是對親愛的嫡次子不夠尊重。

EMMMMMM就很難評。】

一品大佬之房玄齡:“……”

他們相信,這群惶懼流汗的鵪鶉中一定有一個是他。

其他人有一個是一個,不敢講話。

愧疚於自己沒有像魏征一樣站出來勸諫是另一方麵,另一方麵也是像仙幕所言那般,覺得……

就很難評。

這群人中,唯有魏征站在皇帝下側,麵色嚴肅,眉頭緊皺。

渾身氣勢都帶著一種‘受夠了’的暴躁感。

【更不要說魏王的居住地了,魏王府邸大到“東西儘一坊”,像是把大名鼎鼎“居地三十頃,周回十七裡”的芙蓉園送給魏王都是正常操作了。「15」

府邸之景美到被稱之為“都城之盛”後世聞名,千萬人打卡。

寵祿過盛,屢次受諫。】

“謔!”

眾人目光緊盯他們親愛的陛下。

隻覺得陛下的操作真可謂是仙幕常掛嘴邊的‘騷操作’

終於忍受夠了的魏征:“陛下對魏王真可謂是寵愛至極。”語氣幽幽。

“陛下親口言侈本不可長,竟還準許魏王盛修第宅。

守已成之基業,其道不易,居安思危,有始有終,才可定其世。魏王一府之地東西儘一坊?陛下不若直接把京城劃送給魏王如何?”嘲諷滿分。「15」

岑文本跟著歎道:“瘡痍未複,德教未普,朝廷資產屢空,陛下此舉過了。”

尤其是看到仙幕上自己對魏王府邸過於奢侈上疏過,但卻被皇帝嘉獎一通敷衍了事,岑文本心中更覺陛下對魏王過分寵異。

李世民弱弱不敢言。

他理虧,他無理,他……李世民憋紅了臉:“玄成、景仁說的極是。”

魏征甩袖,這次是真氣了,有種未來是被皇帝氣死的既視感。

【但其實要數壓垮李承乾的最後一根稻草,上麵這些的力度充其量就是把李承乾這個太子砸到吐血的頑石罷了。】

臣子:“……”

頑石也是很是傷人的好不好?

這還接二連三的砸,一不小心砸死人都有。

【就是頑石的數量有點多,從貞觀十年開始,把李承乾砸道‘吐血’。】

【真正的重擊,是貞觀十四年,十五年。】

【那年,唐太宗準許李泰在府中彆置文學館,任自引召學士的文學館,「15」才是壓垮李承乾的最後一根稻草。】

“謔!”

“熟悉的文學館!”

臣子們沸騰。

這波操作他們怎麼覺得很眼熟啊!

這波操作不僅僅他們覺得眼熟,未來的李承乾也覺得眼熟。

豈止是眼熟,那真的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操作了。

當年他們的秦王老父親就是這麼搞的啊!

李承乾感同身受未來的自己了。

他懂得了未來的自己聽到這個消息的感受了。

未來的他一定很害怕,很惶恐吧。

一個儲君,處處受限,備受否定,暗無天日。

而這時身邊的弟弟卻如嫋嫋明月一般升起,受群星環繞,萬人誇讚。

甚至……

像他政變上位的父親一樣,開起了文學館,廣招人才。

之前看父親上位史看得有多興奮開心驕傲,李承乾現在的心情就有多陰鬱。

他深溺於名為‘李建成’的湖底,渾身被‘李建成’這三個字圍繞著。

他會如上一個被廢的太子李建成一樣死於同胞兄弟的刀劍下嗎?

李承乾不得不說一句,他不知道,他不能肯定。

【看著備受皇帝寵愛的弟弟廣召時俊,門庭若市。

不知道這時候的李承乾想到了什麼。

是想到他的老父親秦王李世民開文學館廣招俊才,終得十八學士,還是想到楊廣偽裝仁孝儉約恭敬。

是想到李建成身死的下場還是想到楊勇的遲鈍被陷被廢。

是想到母親不逝世後自己與父親愈發少的交流,還是想到寵冠諸王的魏王會是下一個秦王,會開啟第二輪的玄武門之變。

父親是真喜歡李泰這個弟弟。

貞觀十五年弟弟李泰主編的《括地誌》完稿,父親如獲至寶,頻頻大肆賞賜,其賞甚至遠超他這個太子的規格,惹得群臣勸諫。「15」

父親果然喜愛弟弟,為了不限製弟弟的開支,甚至取消了東宮的出用庫物限製。「15」

寵愛有加禮秩逾製,讓他這個太子為弟弟讓步。

父親果然喜愛弟弟,勝於喜愛他。】

一段似是太子獨白的話,讓臣子們沉默。

褚遂良:“人有情,然後製法,後有國家,有儲君諸王之分。聖人製禮,尊儲君卑諸王。儲君正體,特須尊崇,諸王雖愛,不得超越儲君,現如今儲君用物竟因王而退步……”「15」

褚遂良眼中流露出悲意:“所以有嫌疑之漸。佞巧之奸,乘機而動,私恩害公,惑誌亂國。此乃禍亂之源。”「15」

其他臣子沸騰。

“陛下功超邃古,道冠百王,發號施令,為世作法,怎在教子上糊塗。”

“陛下愛子,當教之以義方,諸侯王與儲君本就敏感,此等情形下陛下怎能讓儲君讓步。”

還有那什麼文學館自行招募學士,上一個這麼乾的皇子,叫李世民

上一個被李世民廢掉的太子叫李建成。

上一個寵溺超過太子的諸侯往叫楊廣,上一個被楊廣乾掉的太子叫楊勇。

這是讓儲君讓步嗎?這是在打壓一國儲君的臉麵啊!

李世民連屁不敢放一個。

都不敢說這是未來的他做的,不是現在的他做的,請臣子們不要馬前炮。

因為仙幕上清晰的展示,

褚遂良甚至因為這個事情上疏勸諫過,隻是他樂嗬嗬地表示讚同後卻一點也沒放進心中,繼續我行我素,寵溺魏王。

魏征幽幽:“陛下,您晚年太過狂野了。”

李世民恍若心口被紮。

魏征仍覺不夠繼續道:“比您年輕時野多了。”

蕭瑀這個毒舌接著插刀,他嘖嘖稱奇:“年輕時尚且能聽勸,臨到老了,竟什麼勸也聽不進去了。”蕭瑀嘲諷臉,“陛下,是臣等勸得不夠好聽嗎?還是隻有魏征勸您才聽”

李世民:“朕朕朕…… ”

未來的苦果,現在竟就要償還了嗎QAQ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