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唐高宗永徽之治與天冊金輪聖神皇帝的霸氣^……(1 / 2)

【麵對危機, 隻要是人都會做出反應。

更何況貞觀十三年前都為臣子稱頌,被眾多能臣名相重點補習過的李承乾。

既然父親喜愛弟弟遠勝於喜愛他,既然弟弟不讓哥哥活, 那麼哥哥反殺弟弟總沒錯吧?

既然老爹可以為了保住腦袋瓜把爺爺變成太上皇送去養老,那他李承乾搞一波,直接送老爹李世民去養老也沒錯吧?】

【既然怕李泰再搞玄武門2.0, 成為秦王李世民2.0,那就先下手為強, 自己先成為李世民2.0。

老爹的例子不就是一個成功政變的例子, 證明了皇位先下手為強,史書是勝利者書寫的,隻要能夠當好皇帝,創造治世,就會為人稱頌,受百姓愛戴。

不想成為李建成2.0的李承乾, 在理智與情感的雙重作用下自以為很‘聰明’的決定

——走李泰的路,讓李泰無路可走。】

【李世民2.0出現,李承乾準備再現玄武門競爭上崗, 憑自己的努力向世人展示, 他有能力成為競爭上崗的高質量太子。

至於有沒有人跟從他政變,這還用說嗎?

君不見太宗李世民對於玄武門之變可是從未避諱,那些跟隨他進行玄武門政變的人又如何人人看在眼中。

對參與玄武門之變的文臣武將們封賞甚隆,一品滿地走,二品多如狗,多年征戰不如從龍一搏。

跟從李承乾謀反的臣子甚多。

親手把李唐皇位正常繼承機製給砸爛的李世民或許曾試圖修繕這個繼承機製,如登基後就立李承乾為太子就是一個最好的態度。

但玄武門之變的影響還是太大了,成功所獲的利益也太吸引人了。

至此, 玄武門之變2.0開啟。】

殿中滿地走的一品二品臣子:“…… ”

“太子與帝王的關係之親密,本就要超過其他兒子,這怎麼反上了!”

“原先以為陛下不避諱玄武門之變乃光明磊落之舉,未曾想後輩會以此為借口,效仿政變”

“已為太子為何要謀反啊,當年秦王那是逼不得已,不反則死,太子有何理由謀反?”

臣子們不解,臣子們憋屈,臣子們……遺憾。

謀反得來的帝位,總有種名不正言不順之感

當然他們不是在說他們陛下,他們陛下是不一樣的存在,他們是在說其他皇子。

臣子們試圖蓋彌彰。

“仙幕不是多次說了嗎,太子隻要不瞎折騰,安穩乖覺,總能登上皇位的。”

“與其造反,不如好好監國,無事可做就去長孫皇後墳前哭訴想母親了,與太宗相聚時多回憶往昔,比作天作地強多了。”

“學魏王看史修書,燒香拜佛,都比造反來得可行。”

主要吧,秦王李世民的反是那麼好造的嗎?以為誰都是李淵不成?

臣子們篤定。

當然不屑一顧的也有。

侯君集倒是不這麼認為,他冷漠道:“前廢太子不也曾預備謀反,不過不成功而已,太子要是皆不做反應才不可能。”

“魏王來勢洶洶,咄咄逼人,陛下的政變珠玉在前,誰都覺得自己會是下一個開啟治世的明君。”

“太子本人那時又有腿疾在身,整日被臣子批駁,心思敏感,謀反,正常。”

至少在他的想象中,很正常。

擺正心態不作死,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做起來可不容易。

【不過很可惜,玄武門競爭上崗不是那麼容易的,上一屆成功進行政變的李世民是李唐曆史上最優秀的政變畢業生,跟隨他的政變隊伍可是能夠打下一個國家,創建一個治世的開國能臣。

哪能容許李承乾這個毛都沒長齊的小夥子來放肆。

很榮幸,很不幸,李承乾的謀反胎死腹中,血都沒濺一星半點,就有人告發了。】

結果很喜人,但李世民臉上一絲一毫的高興都沒有,隻餘心寒。

李世民一顆拳拳愛子之心,碎了。

碎得一塌糊塗。

李承乾想做李世民2.0,也就是他李世民曾有一度變成李淵2.0.

親眼見‘李建成2.0’兒子謀反,和李建成一樣蠢笨到謀反不成反被告發。

“多像啊。”李世民哽咽,“大哥曾經也想過謀反,最後也是被泄密告發。”

李世民不知曾經的李淵聽到李建成謀反什麼心情,反正他現在的心情很複雜,很酸澀。

而知道厲害的二兒子未來會變成李淵2.0的李淵本淵:“…… ”

“這是現世報?要不然怎麼如此湊巧李世民那渾小子也經曆這種父子相殘之事。

李淵要說沒有一絲一毫的幸災樂禍那當然是假的,幸災樂禍是有,但也僅一絲,更多的是擔憂。

李承乾是他自小就寄予厚望的李唐第三代繼承人,仙幕現在告訴他這個繼承人被玩廢了,甚至搞起了造反,而且這個壞頭還可能延續下去。

試問李淵能夠‘樂禍’得起來?

快樂不了一點。

一點都不快樂的李淵終於放棄龜縮在寢殿中。

揮袖吩咐:“來人!擺駕!”

前麵仙幕在講秦王李世民上位史他不好意思出去,中間在講唐太宗輝煌史他懶得出去。

但現在,他的天啊,仙幕在講後輩糟心史了,再不出去萬一李世民那個渾小子把太子砍了,或者廢了可怎麼辦!

山不來就他,他就去就山。

走!

【李承乾最後的謀反失敗用事實證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胡亂瞎猜是沒有結果的,父子間多多溝通才是正道。

君不見長孫皇後在世時一切順遂,嫡長子李承乾仍舊是賢明的守成之君,李世民對嫡次子的寵愛也還在紅線之內蹦躂,嫡女們的身體也健健康康。

長孫皇後去世後,以胡亂瞎猜進行活動的結果:

父子兄弟之間溝通的橋梁沒有了,調和劑沒有了。

畫風變成了心態崩潰的李承乾覺得父親不愛他隻愛李泰,甚至想廢太子。

畫風變成了李世民覺得嫡次子又不做皇帝,在物質上寵溺些怎麼了,有點小事業開開文學館怎麼了。所以一麵對李承乾嚴加要求,一麵對李泰寵溺放鬆。

才有李承乾先下手為強,李泰欲謀嫡,在李承乾被廢後親口對李世民說出他登基晚年,定然殺子讓弟弟李治上位的承諾,也不知是把小寡夫李世民當傻子還是當蠢蛋忽悠。「1」

最後雙雙失去了登基為帝的機會。】

【可見長孫皇後就應該長命百歲,她要是長命百歲,就不會隻剩下一個愛子的小寡夫,一個被高壓教育的無可喘氣繼承者娃,和覺得不繼承家業就可以被寵寵寵甚至寵出想謀嫡之心的嫡次子。】

李世民覺得,李泰應該是把他這個老父親當傻子忽悠吧,才會為了稱帝說出殺子立弟這話。

李世民捂臉:“總覺得次子與長子腦子都不靈活。”

長孫皇後:“…… ”

長孫皇後很想說,她也是如此認為,好巧。

總覺得生了兩個棒槌。

父親為了成為太子竟然妄圖殺子!這是什麼凶殘帝王!欣兒乖巧伶俐,這個棒槌怎麼忍心說此話!

長孫皇後眼中的嫌棄快浮現成型了,李泰欲哭無淚,哽咽道:“母後母後,仙幕所言兒臣皆不知啊,兒臣怎會殺欣兒,這皆是仙幕在說謬言啊母後!”

長孫皇後很想勸自己相信李泰的話,但……

知子莫若母。

長孫皇後沉默,長孫皇後在沉默中……

笑了。

“娘親自然知曉此話為假,你若有一朝執權為天下之主,怎忍心殺愛子,傳國於晉王。”「1」

長孫皇後看向李世民,笑得溫柔,卻笑不達眼底:“陛下,若仙幕所言為真,您立承乾為太子,而複寵愛魏王,嫡庶不分,禮數有逾於承乾,至此亂象,妾以為諸王目光所及不過一隅,還是在過於局限,不若下放地方體察民間疾苦,為國分憂為好。”

李世民震驚,啞然道:“觀音婢忍心…… ”

長孫皇後冷漠臉:“嫡庶不分,禮數有逾,易有亂象,陛下自當深省。”

她現在算是看出來了,她若真的去世,她的李二陛下,真會如小寡夫一般做溺寵嫡子嫡女之事。

李二:“……”

李二委屈,李二覺得長孫氏說得有理,李二不敢反駁,李二讚同。

去他的‘並不之官’,都給朕下放到地方去,省得為禍中央!

於是,三言兩語之中,李世民決定收回諸侯王身上可以不去封地的特權。

【隻能說李二陛下還是太自信了,錯誤的認為自己是能掌控全局的棋手,最後在棋子身處世事中做出的應激反應中雙雙翻車。】

【不過棋子們應急真的沒反應錯,在李唐後麵的無數曆史證明,老祖宗開辟的登基套路就是會被後輩延續下去。

唐朝皇帝登基真理——唐朝太子沒法依靠太子的名頭輕輕鬆鬆躺贏。】

【細數李唐王朝的政變:成功的玄武門之變,則天廢帝,代唐建周,神龍政變,唐隆政變,先天政變,三庶人事件,馬嵬驛之變、永貞內禪,唐敬宗被弑,仇士良、魚弘誌矯詔立武宗,椒蘭殿弑君,九曲池事件,白馬驛之禍。「1」

失敗的李承乾謀反,景龍政變、張皇後,越王李係謀位事件、奉天之難,甘露之變。「1」

仰望成功範本李唐老祖宗的政變,玄武門變成了競爭上崗的表演現場,李唐的皇位繼承跌宕起伏,太子直接就成為高危職業。

太子底下的臣子和弟弟妹妹虎視眈眈著皇帝之位。

太子為何可以名正言順登基?不就是早出生了一點點嗎?怎麼就你這一支做了皇帝?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老規矩不懂嗎?玄武門競爭上崗的祖訓不懂嗎?

最後導致的就是,坐以待斃的人少,奮起一搏的人多。

唐朝繼承史——皇帝禁衛軍和太子近衛軍在加上諸侯王私兵的三方角足表演史。

唐朝國祚289年,二十位皇帝,成功與未遂的政變將近二十次!近半的皇帝通過政變或上台,或退位,或不得善終。「1」

日常玄武門繼承法。

怎一個刺激了得。】

身為玄武門政變最大的功臣,尉遲敬德可不能讓李世民有這種想法,要是真的要削弱政變的影響力,第一個被結果的人就是他。

尉遲敬德:“仙幕此話未免過於偏激,若無玄武門事變,哪來撥亂反正,哪來華夏第一治世的貞觀。”

他嫌棄臉:“非常之時行非常之策,反對政變之人純粹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說著撞了撞身邊的程咬金,幾乎是用生命去示意:兄弟快發聲!

不用程咬金,其他參與政變的臣子第一個不服氣。

他們紛紛開口道:“仙幕此話確實偏頗,陛下當年所麵臨困境與仙幕所展現之未來可不儘相同。而且政變是否正確不應當觀政變次數,應當與其影響比較而看。”

魏征看懂了李世民那一瞬間的遊移,開口道:“若能使百姓安居樂業,萬象生平,政變,又如何?”

“一國之君,不可拘泥。”

李世民苦笑:“漢朝開國後,有呂後乾政,諸呂之亂,自此無論是東漢西漢都難逃外戚之亂。”

“未曾想朕之唐朝無外戚之亂,竟多了政變……”

李世民確實有這麼一刻懷疑了當年施行政變的正確性。

但……也隻是一刻。

該變還是得變。

“當正如諸位愛卿所言那般,若政變能撥亂反正,使萬象生平,又何懼之。”

“前事不可追,後事不可控,吾等隻能做好分內之事,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政變,是他李世民所做,後果,他李世民也敢擔起。

就是,他多做一點,再多做一點,後世……

後世人若還要非議,那就隨他去吧。

“俯仰天地間,浩然無所愧,如此,則死而無憾矣。”

陛下的話雖堅毅,但臣子們還是從中感受到一絲被世人否定的心酸。

在場臣子:“…… ”

嗚,他們陛下做了那麼多,為何還要否定他們陛下,就因為有些許錯誤和後遺症嗎!

仙幕可不是什麼喜歡否定它家二鳳的人,它平等的喜愛做出了傑出貢獻的帝王。

隻聽仙幕繼續道:

【不過也不能說玄武門就是給後世子孫來了個壞頭,作為繼秦始皇建立大一統王朝之後第二個過百年的大一統王朝,太子不一定登基多正常啊,其它朝代非嫡長子爭位也一抓一大把。

若說玄武門政變有開壞頭,頂多是開了李淵和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父子兄弟相忌的頭而已。

不過這個父子間多溝通也能完美解決,怎麼能甩鍋到我們二鳳身上呢?!

玄武門政變頂多是讓後人發現篡位也沒什麼了不起的。

競爭上崗怎麼了?競爭好啊競爭妙,要是每個通過競爭上崗的皇帝都像李世民看齊,虛心納諫,用人不疑,成為開創治世的皇帝,百姓們也是非常歡迎的。

隻要上位以後乾的好,依然會被後人推崇。

就是可惜,政變常有,文武雙全,開創治世的李二陛下就這麼一個,才有這些後人時常懷念李二陛下,懷念貞觀。】

剛剛還惆悵的太宗瞬間不惆悵了。

剛剛還害怕仙幕瞎說什麼話,害他們會被清算的一品大臣們瞬間不慫了。

支棱起來。

“競爭上崗,多精品…… ”

支棱了沒一秒,尉遲敬德被捂住了嘴巴。

競爭確實出精品,但不要忘記還有被代唐的周國。

李世民笑了:“眾愛卿不用如此拘謹,仙幕所言朕聽在耳中,自不會介意。”

啊,這世界還是喜愛他李世民的人多啊。

李世民:偷偷暗喜。

不過嘛,想到仙幕提到的政變,李世民苦惱:“後世政變確實太多了。”

其他臣子也是這麼覺得。

李唐才不到三百年,皇帝才二十個,政變就有二十場,那不得每個皇帝來一場政變,每隔十幾年來一場政變?

更不要說這些政變名字所透露出來的信息。

細數這些政變,這其中甚至夾雜著‘廢帝’‘代唐建周’‘皇帝被弑’‘矯詔立武宗’。

李世民蹙眉:“不知代唐之周為何人所建。”

竟然還成功建周,可見那時的唐朝多危急。

“不知這些皇帝因何被弑。”

更重要的是,其實他很想知道。

李世民惆悵:“不知大唐到底有何不足,為何國祚才289年。”

作為一個打下大唐江山的皇帝,他真的很想知道大唐因何而亡,現在是否能補救。

仙幕好似猜到了老祖宗們的期待,繼續道:

【不過太宗雖然沒有第二個,但太宗之後擁有貞觀遺風的皇帝倒是有。】

【非常幸運,唐太宗的繼承者並不是一個小辣雞,相反,他是一個能出治世的好皇帝。】

“哦吼!”

諸臣子兩眼放光。

“這是準備介紹後世的帝王?”

臣子們端正身姿,側耳傾聽。

就連李承乾都忍受不住這份誘惑,本來死寂的目光放出光彩。

他並不清楚父皇最後對他的處置,但他知道,若是能給他二次機會,他定然會做得比新帝更好。

李世民握住身邊長孫氏的手掌。

他心有所覺,這個新帝應該就是他的……

【唐高宗李治,字為善,唐朝第三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貞觀二年出生,貞觀十七年被冊為皇太子。貞觀二十三年即位。「1」

就是他,開創了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的永徽之治。】

開創治世,是在場所有人最期待看到的局麵。

眾人的目光這下子沒有任何掩飾地看向長孫氏身旁的李治。

此刻,他不再是單純的晉王李治,他還是一個登基後會如太宗陛下一樣勤懇為民,開創治世的皇帝。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