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個能延續大唐輝煌的皇帝。
眾臣子暗想。
小李治被臣子們如狼似虎般饑渴的眼神嚇到,迷茫著小眼神。
他雖是垂髫小兒,但也不是小傻子。
方才兄長一直被否定,他懂,但現在的局麵他就覺得有些迷了。
如果他沒有聽錯,仙幕的意思是未來李唐的皇帝是他?
李治茫然望仙幕。
隻覺得生活突然給他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
【對於唐高宗的評價,曆史評價兩極分化。】
“兩極分化?”
李世民倒吸一口涼氣。
一瞬間腦中冒出很多大逆不道的事情,才會讓一個皇帝兩極分化。
不過一瞬間他想到自己身上。
世人對於他的評價,不也是兩極分化嗎?
所以不急不急,這個小兒子還能看看,還能救。
其他臣子倒是不如李世民冷靜,腦中已經在腦補到底是怎麼分化了。
“所以晉王殿下未來到底如何?”
臣子們好奇到手都要搓斷了,他們最喜歡看仙幕劇透未來了。
現在的晉王殿下還是毛都沒長齊的奶娃娃,竟然就能夠知曉他未來的性情。
不得不說,仙幕這種展望未來的功能,他們很喜歡。
【唐太宗對唐高宗的評價一直很統一,畢竟我們的太宗陛下隻見過做太子的李治,沒有見過登基後掌握九五大權的李治。
所以唐太宗覺得,李治是一個仁孝之人,公輩所知。
對於李治的仁孝李世民放心到什麼地步呢?
他放心到覺得李泰登基李承乾這個廢太子和晉王這個小王爺一定會死,但是相信李治登基後魏王和廢太子一定可以活下來。「1」
對於李治的仁孝認知,李世民就是到死也沒有改變。】
仙幕展示出為何會如此說。
他很貼心的展示出史料。
本以為自己這波過去的李泰就見仙幕上播放他的視頻,視頻中的他跪立在李世民麵前承諾將“殺子傳弟”,言辭之懇切,麵容之諂媚,令人不忍直視。
如果不是李泰熟悉的狗樣子,他還真信了這鬼話。
李泰欲哭無淚:“這件事情不是已經講過了嗎?為何又被拉出來鞭屍。
仙幕沒有解答李泰的問題,隻是冷不丁的轉場到另一個視頻。
另一個視頻就沒有上一個視頻那麼溫和了,隻見他李泰站在比他身子小一圈的李治麵前,麵容猙獰,語氣凶狠,仿若要殺了對麵之人一樣恐嚇小李治:父皇如果你他登基,定要推拒!
在場的臣子:“……”
在場的臣子麵容複雜地看魏王,不解又好笑道:“殿下怎有兩幅麵孔呢?”
而且這兩幅麵孔差距好多。
魏王李泰:“……”
李泰麵色漲紅,不敢言語。
看到視頻最後李治把他威脅的話統統告訴父皇,不敢言語的李泰惡狠狠的在心中罵罵咧咧。
李泰悄咪咪地瞪向小李治,隻覺得這人哪裡仁善,應該是個心機狗才是。
一點兒都不懂得保守彼此的秘密。
繼續罵罵咧咧。
不過臣子們看向這裡卻滿意極了。
他們也是隻見過登基前的晉王,沒法子穿越未來去看未來的晉王。
但該說不說,仙幕所言的‘仁孝’不僅僅是太宗陛下對晉王是這種印象,他們所有人對晉王都是這種印象。
誰叫晉王雖幼而聰慧,但軟軟糯糯,寬厚仁慈,實在好脾氣。
晉王的好脾氣人皆知曉。
隱隱猜到自己被誇讚的李治:臉紅。
不過是害羞的。
【對於唐高宗的文治武功,未來史學家們的評價也不低。】
“謔!”
臣子們放聲:“晉王未來長成了文治武功樣樣精通之才?”
長孫無忌興奮臉,有種與有榮焉的感覺,他們長孫家出來的,就連外甥質量也不逞多讓,各個都是文武雙全的天驕。
雖然這其中有所波折,但最終上位的還是他們長孫家的血脈。
實際上長孫皇後多次同他說不要在意這些血脈,長孫家應該多韜光養晦。
但……
長孫無忌還是更喜歡長孫家站在權利的頂端,受到萬眾敬仰。
如此,才不辜負他們長孫家的大名。
臣子們倒是不懂得仙幕的彎彎繞繞。
他們隻是開心,他們的未來陛下會是一個能夠做出卓越政績的君王。
【文治上,高宗即位之初,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太宗舊臣得到重用,基本上遵守太宗的成規法令執行。所以在很多人看來永徽之政,好聽點就是有貞觀之治遺風,打趣點就是……君臣上下蕭規曹隨。「1」】
貞觀老臣得到重用,臣子們很放心,就是這個君臣上下蕭規曹隨嘛……
被仙幕點到名字的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在臣子們的打趣注視下臉不紅心不跳。
李勣:“怎麼怎麼,咱們貞觀一朝齊心協力製定的法令自然是最好的,蕭規曹隨怎麼了!”李勣驕傲挺胸,隻覺得胸前恍若有貞觀重臣的胸牌在閃閃發亮。
褚遂良笑了:“能夠蕭規曹隨代表貞觀法令完整可參考性強,後世帝王皆可在此基礎上進行調整刪改,臣隻希望後世朝廷之風氣皆如貞觀。”
他們貞觀自然是最好的。
李世民並不因君臣上下蕭規曹隨而覺得李治和臣子們不爭氣,不懂得創新。
創新這玩意兒在他們這個時候可不是什麼非常好的東西,他們喜歡的是有效,喜歡安穩。
貞觀政令能夠有效的治理永徽之政,在他看來,那就是永徽的君臣對他李世民的肯定,也代表著永徽的朝廷風氣如貞觀一般良好優秀,才能運行貞觀政令。
李世民:驕傲,滿意!
【李治是一個如同老父親唐太宗一樣,很有賢臣緣的人。
源於他也是一個有知人之明的君主。
身邊的賢臣的名頭雖然不如老父親李世民的淩煙閣二十四賢臣一般響亮,但仍舊掩蓋不住的光芒。】
賢臣的名頭一個個被仙幕拉出來溜達。
功績也被拉出來。
這其中雖然很多人沒有出現在朝堂中,甚至大多數人還未嶄露頭角。
但從這些人的名字他們倒是可以認出其中一些人。
房玄齡:“那排在第二名的不正是身於範陽盧氏北祖大房盧承慶?”
褚遂良給予肯定回答:“此人雖還未嶄露頭角,但確實也是出儀矩優雅,博學多才之輩。”
“哎哎哎,那個人也不錯,這不是魏公介紹給陛下的那個那個嗎!”李勣恍然看到一個名字,撞了撞身邊的魏征,示意他注意。
魏征順著李勣的手指頭看過去,指向的正是一個名為杜正倫的人。
其他人也順著手指看過去。
蕭瑀思索片刻,張口道:“這不是洹水杜氏的小子,你在貞觀元年推舉過。”
魏征點頭:“此人才能古今無比,確實可稱之為賢才。”
李勣撓頭:“不過此人陛下在位時應當就重用過,看其在貞觀後期曾遭貶,可能那時犯事了吧。”
就是不知道犯了何事。
沒有仙幕透露,他們還不知原定的未來,杜正倫會因勸諫太子時不慎暴露太宗之語而被厭棄。
臣子們就像找寶藏一樣在上麵找著賢臣,這些賢臣家境貧寒的有之,出身高貴如京兆韋氏小逍遙公房的有之。
但不可否認,確實都是可造之才。
李世民很欣然,但在大兒子麵前又不好意思表示得太滿意,隻能小聲對長孫皇後說道:“治兒可堪重用。”
一個有知人之明,容人之量的皇帝。
【更不用說他們自己進行的一係列文治措施了。
永徽元年,把三日一朝改為一日一朝,勤勉執政。
永徽二年,開始慢刀子細磨侵占百姓田地惡霸和門閥士族的肉,下令把所占百姓田宅還給百姓。
永徽三年,編纂法律,編成全麵體現中國古代法律製度水平的中華法係代表性法典《唐律疏議》。「1」
不過你們知道的,有貞觀遺風的朝代就是一個執法狀況寬平公正,犯罪率較低的朝代,所以這部律法在當時對外邦的影響更大。
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全國人口增加;設置常平署糧多囤糧,糧少‘送’糧,穩定物價都是基操了。
總的來說,除了永徽四年爆發了以文佳皇帝,或者說文佳女帝為首的農民起義之外,永徽政局還是比較穩定的。「10」】
看到‘一日一朝’李世民覺得這兒子真勤勞。
他那時候還經常一日一朝呢,一時間隻覺得這兒子真沒辜負他的期待。
看到慢刀子磨惡霸和門閥士族的肉時,李世民很擔心,因為他知道門閥不是那麼好對付的,一朝不慎就很有可能死無葬身之地。
當看到編纂法律與常平署時李世民還想著可以借鑒一番,然後……
李世民就看到了永徽年間竟然有女帝!
“文佳女帝為首的農民起義?”李世民目瞪口呆。
“永徽年發展得未免太快,竟然有女帝了。”
不可否認,李世民有點欣賞這個女帝了。
“雖然一看便知起義未成,但這女子勇氣可嘉。”
其他臣子的心路曆程也和李世民差不多,就是看到這個女帝時尤其驚訝。
“此女子應當是曆史上第一個自稱皇帝的女人。”此話並不是說她真的是第一個,但不可否認,出現在史書上,她確實是第一人。
仙幕似乎也覺得這人值得介紹,直接用視頻的形式放出此女子的起義曆程。
這是一個名字他們看不到的女子,隻能看到是一個明顯的代號。
李世民笑了:“能夠在永徽四年就起義,看來這個女子與吾等同時的人。”
甚至這個人現在就與他們一同看著仙幕的解說。
是的沒錯,此時的浙江,一個女子就發現她所能看到的文佳女帝名字與其他人不同。
意識到這點,她眼中愈發堅毅。
文佳皇帝。
沒想到,她陳碩貞有一天真稱帝了。
仙幕展示出了女帝的完整故事:
自幼父母雙亡,隻能寄人籬下,明明身處山高穀深,河道交錯,物產豐富的浙江清溪縣,卻因為賦稅繁多,而百姓困苦。
即使遇到百年不遇的洪災朝廷也照征不誤。
民不聊生,賣兒鬻女,流離失舍,餓殍載道。
私開東家糧倉救濟災民,被打得遍體鱗傷,得百姓所救,自此,弱小的陳碩貞以死,一個想拯救百姓出疾苦的陳碩真出現。
以道教和摩尼教為信根基,以火鳳社升仙山受仙法為名頭,以建立新朝獲得安居樂業為目的。
發展信眾,招納能手,得百姓信任,發動起義,百姓群起響應,起義兵就有數萬之多,更以兩千人馬攻陷睦州全州縣,讓朝野震動。
不過起義軍總歸是未經訓練,麵對訓練有素,指揮得當的官兵,力不從心,前後夾擊下起義失敗,華夏曆史第一位稱帝的女帝英勇就義。「11」
其他臣子看到仙幕展示的起義事件一點都沒有牝雞司晨的感慨,他們現在隻想穿進仙幕所講的這個永徽年,把那些在洪澇中還征稅的官吏掐死。
“這些糟心玩意兒是眼瞎嗎?怎麼一點眼力見都沒有,這些百姓都如此淒慘了竟還征稅,這是眼瞎還是心瘸??”
臣子們罵罵咧咧。
看著是真想進去掐人,不是說假話。
李世民心痛:“浙江竟有這等遭遇。”他不行了,一想到現在的浙江也可能會有這種待遇,他就想整頓浙江官場了。
都洪災了中央怎麼可能還讓百姓納稅,一定是這些地方官吏欺上瞞下。
李世民:“氣煞我也!”
不過他在浙江清溪縣這場悲劇中好似看到了他貞觀的影子。
征伐高句麗的遼東戰役延續到了永徽,才有朝廷死活也要征收賦稅。
也才有他兒李治在看到起義軍時‘罷遼東之役及諸土木之功’的政令。
李世民:“看來得抓緊研製大炮,省得未來打高句麗時還得征兵納稅!”
一時間,李世民想向目標進發的緊迫感更足了。
【武功上也不逞多讓。
東邊,先後被滅掉的百濟和高句麗;西邊,降服西突厥,大唐疆域西至波斯;北邊,擒車鼻可汗,平定漠北。
唐朝對外的聲威,在高宗時為極盛,登上了最高峰。
唐代版圖,在唐高宗總章二年為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一說裡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1」】
“沒想到朕未打下的高句麗竟在治兒時被打下。”一時之間,李世民眼中異彩連連。
他李世民,最喜愛這種文治武功樣樣精通的繼承人了!
其他臣子:“!!”
他們也最喜歡這種文治武功超強的皇帝了!
唐朝版圖曆史最大,他們好愛!
這名頭,他們喜歡!
【曆史評價:唐高宗外圓內方、膽大心細,凡他所要,無不達成。
唐高宗的發展、鞏固、鋪墊,不至於讓貞觀之治成為短暫的高潮,讓後續的盛世成為有源之水。
唐高宗,用“無為”的傳統政治思想和實際達成的事功來衡量,他都是一個成功的帝王。「12」】
【或許李唐高宗自己也未曾想到,幼時隻想侍奉雙親,年長隻想侍奉君王。
居廟堂之上想為國儘忠,退居家之下想勸諫君主的他會成為一個備受部分人肯定的治世之君。「13」
達成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的永徽之治成就。】
【嗯,是的,部分人這麼認為。】
【還記得我們方才說的對唐高宗兩極分化嗎?】
【在許多人的眼中,唐高宗一生都被他人所左右,沒有辜負唐太宗“仁弱”的評價,比如:把李唐拱手送‘周’。】
【唐高宗這個皇帝當得還沒他媳婦兒——前後當政四十餘年,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周朝的開國君主天冊金輪聖神皇帝來得矚目呢。「1」】
一連串的頭銜,讓在場的人皆記住了幾個關鍵詞。
“唐高宗一生都被他人所左右……”
“確實又仁又弱……”
“唐高宗的媳婦兒前後當政四十餘年,是唯一的女帝,是周朝的開國君主……”
“天冊金輪聖神皇帝??”
“李唐拱手送‘周’??!”
“則天廢帝,代唐建周!!!”
李世民:“所以李唐建國不到五十年就被周朝撅了?!”
就在他親愛的兒子這一代,被撅了!
一切,突然連貫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