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來, 又是一年台慶將至。
看到行程安排表上的那個《94金鑽群星賀台慶》字樣,再回想一下去年她靠著補位登入女歌星四大的事,李思詩也是不得不感歎一聲時日如飛。
不過認真算來, 她滿打滿算也就是今年年中才開始正式卸任港姐義務、暑假後又忙著去了一趟環姐和幫著籌辦父母的婚禮,再加上後續又接連拍了一部電視劇和電影……這樣的工作安排下來,想要再出什麼專輯也隻能是想想。
畢竟專輯這種東西, 以目前的市場來看, 除非真的花大心思大價錢去操辦,否則她這種選美出身的新人, 肯定是難以和成績一直都很穩定的老將們抗衡。
所以莊夢華和陸怡婷給她製定的, 就是“演而優則唱”的路線——先通過影視這邊將人氣帶起來, 然後將部分歌曲作為電視劇、電影的主題曲或插曲等積累口碑,最後再陸續找時間安排專輯製作。
李思詩對此表示沒有意見:雖然她挺愛唱歌的,但也必須要承認經典歌曲對比起經典影視來,在超越時空的性質上仍然還有所差距。
尤其是目前她的專輯市場起碼有一半是粵語歌的情況下,經典影視特彆是經典的電影,給一個藝人的加成是遠比經典歌曲要大很多。
儘管音樂無國界, 但粵語的使用人群實在比國語、英語這種通用型語言少得多, 因此受限於語言的限製, 隻有“聽”這個效果的歌曲就要比具有視聽效果的影視在傳播性上差上不少——因為電影、電視劇尚且還能使用配音或原音搭配字幕, 而歌曲一旦聽不懂歌詞,流傳度起碼降幾個級彆。
這個情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八十年代那一場轟轟烈烈的雙王爭霸, 論唱功、聲音條件以及專注度等因素, 主攻歌壇的倫永楠無疑要比歌影雙棲的榮玨章略勝一籌,但榮玨章主演的經典電影,卻實在能賦予他的歌曲和人氣太多的加成……
所以在同為港城巨星的情況下,擁有諸多金曲的倫永楠目前在本土受眾更廣也更權威, 但時間越往後就越難吸引那些閱曆還不夠的年輕人,;而榮玨章卻是能靠著那些百年時光難以消磨的經典影視和金曲,成為曆久彌新的雙棲巨星。
而這,就是經典影視的“超越時空”能力。
李思詩給自己定的目標就是抓住黃金時代的尾巴,成為能在港娛最後的黃金時代留有名姓的藝人,因此她自然也是明白,為何要趁著這幾年多加努力爭取上鏡機會的重要性。
當然了,選擇這個路線的關鍵原因,還是因為她現在還太年輕了——雖然總是提起年齡問題這一點看似有那麼點凡爾賽,但事實上在當前這個年代這個圈子裡,年過25勉強褪去稚氣、年過30才開始被認為“成熟”可以擔正的認知下,今年才18歲的她確實又是有點“唔夠稱”的意思……
沒關係,反正來日方長,見縫插針也不是不能發點單曲、細碟什麼的,先把人氣基礎打牢固也好,到時有基礎又有質量的話,搞音樂的成績也能更好看些。
反正她實力和天賦都是在的,也會定時定候去樂雲那邊報到學習keep住狀態,不至於會淪落到如樂壇遺珠商瀾玉那樣,在拿完了各類影視大獎後終於放心花時間去折騰音樂,結果卻是因為又菜又愛玩的本質,一首歌唱完飛速掉粉都算了,差點沒眾叛親離……
李思詩再次為自己認識的樂壇遺珠和靈魂歌姬惋惜了一下,然後就是收拾收拾東西,準備繼續工作。
今年的台慶活動相比去年來說,活動任務儼然是要“輕鬆”了一點:今年沒有了那個白天要特地坐車去深市參加的慶祝高速公路通車的慈善車大賽,因此他們這些歌星組的人白天就隻需要去參加本地和保良局一起舉辦的慈善籌款活動,休息時間就是稍微多了那麼一點點。
至於晚上要錄製的《金鑽群星賀台慶》,因為電視台沒能搶到紅館的檔期,所以舉辦的場地也是放在了電視城一號廠這邊,無論是彩排還是正式錄製,都讓他們這些就在電視城裡工作或者在附近工作的藝人減少了來回奔波的功夫。
相對的,場地肯定也是小了一些,算是無可避免的事。
不過這對於被安排了舞台和觀眾席來回奔跑唱歌比試環節的淩晨,他倒是挺慶幸場地小一些的——雖然他個高腿長挺能跑,但最近被經紀人壓榨得厲害,而工作時間一多休息時間自然就少了,這無疑讓他這個娛樂圈少有的佛係人感覺不太好受。
若不是今年台慶有可能是他們四個人最後一次同台,他說不定都有點不想來的意思了。
而比起四位天王硬是湊出來的檔期,女歌手這邊曾經93年的四大,卻是隻剩下了葉善芸和李思詩這兩人。
原因無他:主力戰場在台島那邊的岑惜蓮,今年和華聲的合約已經結束不好來台慶;而唐靜汶則是因為要籌備演唱會檔期不合,所以也不方便過來。
於是乎,這一次的另外兩個用來對戰四位天王的另外兩位未來天後,就變成了以冷豔風格聞名的班淑妍,以及最近剛剛轉型為古靈精怪風格的程奏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