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 第191章:枷鎖之舞 難得再見到這種……(1 / 2)

聽聞程導演說可以開始了, 李思詩深呼吸一口氣,和站在旁邊的淩晨對視一眼,無需言語就已經各自按照角色人設而轉換了相應的模樣。

看著李思詩狀似隨意地在整理鬢發的同時,悄悄用小指尖勾了一小縷前額的鬢發下來, 程賀生立刻就猜到了她的意圖:女主角在這個時期投資失敗精神頹靡, 而李思詩此時的模樣則是陽光健康的小仙女掛, 紮著一個極其簡單的低馬尾都過分青春逼人——所以她便嘗試在“神”去貼近女主角人設的同時,也不忘在細節中爭取用“形”來為自己塑造的角色現象加分。

不得不說, 李思詩這個妝造上的小心機確實儘得TBL那位老牌造型總監之韻味,隻是這麼簡單的一小縷被勾下來的前額鬢發, 配合著李思詩展現出來的疲憊神態,瞬間門就破壞了陽光小仙女的第一印象, 轉而增添了一份風塵仆仆的厚重。

知道自己此時的年齡和外形在爭取角色上其實有點吃虧, 所以李思詩就是有意將自己的一切往成熟那邊靠,不過這又區彆於當初“易桑”一角的那種師奶滄桑樣, 而是改換成被大城市繁重生活壓得喘不過氣的那種屢敗屢戰姿態。

但因為女主角那發誓要在大城市闖出一番名堂的“野心”,因此在這樣疲憊的神台之下, 眼中依然藏有一旦遇到機會就會繼續奮身拚搏的火焰。

比起記憶裡已經封神的角色“成品”,這個還未因為商瀾玉的關係而修改過的女主角人設,多少也是給了她一點與之不同的可操作空間門。

在這一場戲前麵的劇情部分, 男女主角已經是因為同在陌生大城市打拚的羈絆,因為同樣背井離鄉孤身奮鬥的而共鳴, 成為了一對借著“好朋友”之名作為掩飾、實則卻是摻雜了寂寞和欲望的“搭夥夫妻”。

這是許許多多前往大城市漂泊的人的寫照,為了理想而前來, 卻又在殘酷的現實裡被打擊到之後,就會與身邊有著同樣背景經曆的人互相取暖——但這樣的關係是多半混合了不道德的欲望驅使,所以這樣誕生於寂寞和欲望的“愛情”, 一般都很難長久和圓滿,通常就隻會維係在一個特定的時間門和地點裡。

李思詩要演的這一場戲,正是整個故事的轉折點,以及本地人對新移民的態度寫得最細的一個部分。

女主角的性格在前麵的劇情裡,都是展現著因為來得比男主角早很多而顯得圓滑精明的一麵,結果圓滑精明的她在投機炒股失敗之後,那種挫折感便是更要比尋常人來得更深。

而腳踏實地努力乾活的男主角攢了些錢,想給家鄉青梅竹馬的未婚妻買份禮物,讓女主角幫忙參考參考。

在隔著櫥窗望金鋪裡麵的展品時,一向表現得落落大方的女主角難得是因為穿著寒酸而躊躇在門口不敢進去;相反之前一向都沒什麼主見地聽女主角指揮做事的男主角,則是誌得意滿地頂著一種獨屬於大陸才能養出的質樸直率,拉著女主角進了金鋪裡麵。

“有什麼好怕的,我有錢呀,我也是真的想進去買東西的。”兩人此時都是無實物表演,淩晨入戲地拉著李思詩的手走了兩步,然後就在一個臨時假設成櫃台的桌子前站住。

他所扮演的男主角在這個時期似乎依然帶著未曾褪去的大陸式思維,認為工作無分高低貴賤,大大咧咧地一邊挑選手鏈一邊說女主角做按摩女郎很辛苦的事,聽得已經隨波逐流地覺得自己做按摩女郎的工作很見不得光的女主角越發難堪。

尤其是女主角此時已經和以前不同,沒有存款不說,還因為投資失敗而欠了一身的債,對前路一片迷茫——忽然那個自欺欺人的“好朋友”,就在給他未婚妻買生日禮物的同時,還給自己買了一個同款的金手鏈……

這段劇情裡兩人說話的時候,對麵是有著櫃姐的,所以女主角才會格外感到羞惱。

在這種無實物也沒有相應搭戲對象的情況下,要做出這個七情上麵卻還得顧忌旁邊有人於是刻意收斂的樣子,難度明顯就是提高了不少。

不過李思詩還是特彆戲精上身地完成了這一小節,那又羞又惱到最後幾乎有點惱羞成怒的模樣,程賀生仿佛都覺得自己能看見李思詩所扮演的女主角的眼中景象——港城各種服務行業人員在劉北樺那一係列倡議改良服務態度的公益廣告出來之前,大多數時間門都是平等地歧視每一個人……

不止對外地人,對本地人更是粗言來穢語去,不熟悉這種奇怪氛圍的人,就會覺得這些服務行業人員眼高於頂,見了非本地人就白眼翻上天。

雖然這其中有部分是基於工作太累導致的怨氣發泄,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這個時期很多人還沒有“服務”的概念,然後就出現了這種一開口就像是在撩是鬥非的各種找架吵場景。

女主角顯然就是那種一時失敗就會低沉一番的性格,兼且她亦在思緒混亂的同時,還記得起男主角那個一直掛在嘴邊、但卻始終未能將其接到身邊的未婚妻。

而男主角這樣單純地喜歡未婚妻、也單純地喜歡她的迷惑操作,再加上兩人那種曖昧不清的姿態,便是讓“櫃姐”八卦地吃了好一會瓜。

那依稀帶著同情和嘲諷的笑,讓自覺被人看穿了所有的女主角無地自容。

迷茫、愧疚、不安等眾多情緒紛湧而至之後,氣得跑到街上的女主角,就終於是對男主角說出那句藏了許久的心裡話:“衛邵軍同誌,你來港城的目標不是為了我,而我來港城的目標,也不是為了你啊……”

這樣直擊靈魂的拷問,最終就是打破了兩人有意無意維護的“友情”,開始將他們逃避多時的、赤果果的現實擺到明麵上。

哪怕在漫長的路程之中許多人都會忘記從前的目標,而感情的事也很難說得清楚,不過他們這種不清不楚的情況卻是——普遍,但又不代表著正確。

所以這一場戲,是逃避至今的兩人第一次直麵眼前這樣錯綜複雜的關係,亦是兩人必須要麵對的第一次抉擇。

至於女主角的心裡話,就是言簡意賅地說出了她在這場關係裡的抉擇,決心拋棄靈魂的共鳴,然後回歸現實的責任。

原版商瀾玉的演繹,是在步步推進層層疊加下的最終隱忍爆發,和她在前期戲份裡的“收斂”搭配得天衣無縫,在層次豐滿的逐層推進裡,第一次收線完善女主角那理智重於感情的過分精明。

若是想要保險的話,李思詩其實大可以照樣畫葫蘆地複製記憶裡商瀾玉的表演,然後加以部分屬於自己的獨特韻味,穩妥地在程導演心裡記下一筆。

但李思詩從一開始就不打算抄已經寫好的作業,反倒是特彆費力氣地另起爐灶給自己重做一碗飯的原因,則是因為她不想真的成為那些人口中的“商瀾玉第二”或者“翻版商瀾玉”,而是想成為獨立的“演員李思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