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她從前跟樂雲學習聲樂一樣,樂雲先是讓她從打好基礎和模仿他人開始,等到了某個差不多的時候,就讓她把之前記住的東西全部“忘掉”。
“新人期可以模仿,但不能一味模仿。”樂雲當時如是教她道,“當你模仿彆人的時候,即使你會在這從中吸收了彆人的優點,但無可避免的,亦容易會把彆人的缺點也吸收過來。”
“做歌手,最需要的是個人風格,最重要的也是個人風格。”
做藝人也一樣。
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儘可能短的時間門裡做好計劃,然後見招拆招、強化自身。
所以李思詩在這一場隻屬於她的試鏡裡,一改那保險亦保守的逐層推進式模仿和暗中的創新,而是乾脆大大膽膽地玩了個大起大落曲折迂回的做法,在說那句兩人來港城是為何目的的同時,亦是做好了後麵的後備方案。
比起逐層推進式的細膩演繹,李思詩這種大起大落的對比演繹,儼然就是更適合現在這種在現實表演的場合——更何況李思詩不但身姿動作做得好看,眼眸間門的感情作業也是交得足足的。
在欲語還休又無言以對的複雜神情中,明明是隻要不瞎的人都能看得出女主角對男主角有情,但女主角就是強硬地壓下了選擇男主角的衝動——這樣一來,先前被那神情款款眼神“騙”住的人,便能愈發感受到女主角那藏在圓滑精明外表下那顆情真意切的心。
靠著這樣一層套一層的套路,那種劇情期待全數拉滿時卻又始終出乎意料之外的兩極對比,更是能讓人深深感受到那種難以言喻的戲劇張力:彼此的感情在時代洪流裡無處安放,所以不管女主角再怎麼為這份和她的按摩工作一樣“見不得光”的感情而動容,但她亦是由始至終都明白——
她應該選擇什麼,又應該放棄什麼。
所以,兩人的這一次爭吵和抉擇,最終就是以雙方各自回歸原位、按照原定的“目標”繼續生活打拚為止。
程賀生饒有興趣地看著李思詩在這一場戲的表演,對她的演繹很是滿意:說真的,自從娛樂圈的水越來越渾之後,他就很難得再見到這種戴著枷鎖亦能跳出驚豔舞蹈的新人了。
李思詩演技如何?
好,非常好,很適合女主角“呂遙”這個角色——哪怕年齡稍顯稚嫩,也照樣能通過自己的想法和演繹,去另外塑造出一種少年老成的精明感和疲憊感。
理智告訴他,現在就應當是趕快簽下眼前這顆超新星,然後抓緊時間門開機拍戲;但不知為何,可能是在那虛無縹緲的潛意識中,程賀生卻是有種莫名的得來得太容易的不真實感。
於是,鐘愛文藝片的程賀生導演就開始犯起了文青病,覺得不能那麼輕易就定下女主角的人選,還想要再多麵試一些人,幻想能繼續精益求精……
聽到程導演說她表演得不錯、但現在一時還未能確定角色最終人選之後,李思詩倒也沒有氣餒,禮貌性地鞠了一躬,作為了這場試鏡的最後收尾。
確認眼前這位程導演還沉浸在自己的腦海中遨遊、沒有問題想要問自己,李思詩便主動地表示自己一會還有事要忙,先走一步離去。
一來可以留給程導演思考的空間門,二來她也是真的忙,回去還要繼續學習來保持住學業成績。
看著李思詩離去的背影,已經和某部分fans取得和解、確認一定會出演這部電影的男主角的淩晨,卻是悄悄留在現場探頭探腦。
不同於還需要等程導演最終通知安排的李思詩,淩晨本身就是男主角第一人選,他要是故意想留一會的話,借口多得是。
作為今次對戲的對象,淩晨是依然能感受到李思詩那每時每刻都在觸碰天賦極限的表演力度和努力——特彆是方才那場戲,因為需要突出李思詩的表現,他在有意收斂和角色人設的雙重加持之下,差點都要被拚儘全力的李思詩給壓戲了……
幸好他還穩得住,堅持用無言沉默的眼神回應了李思詩那沉默中爆發的眼神戲,等李思詩按照劇情轉身離開消失在“人海”之時,他遙遙凝望著那個背影的眼神,亦是透露著無法言說的迷茫。
按理說,這樣實力優秀又能和男主角演員擦出火花的女主角試鏡者,程導演還有什麼需要再考慮的?
就算他一向都很挑剔,但李思詩這個質素,放眼目前港城娛樂圈還在營業的女藝人,想找一個在各方麵上能和李思詩相比、並且片酬還要合適的同期或者前後輩,這還真的很難找得出來的了……
淩晨一邊這樣想著,一邊探頭探腦去嘗試瞄程賀生的筆記,隻隱隱約約從後邊看著他在女主角的那一頁裡寫下李思詩的名字後,就快速地翻了過去。
接著,程賀生又在看不清楚對應角色的下一頁裡,也寫下了李思詩這個名字。
不過這不同於被記下了好幾個的前一頁,這一頁裡的下半截“人選界麵”空空如也,如今就隻有李思詩一個名字待在上麵。
淩晨正要再往前一點,看清楚這一頁的對應角色到底是誰時,程賀生腰間門的手提電話忽然響了:“喂?是我……”
“你是說——已經息影了兩年的商瀾玉最近準備複出?而且還對我之前遞過去的劇本很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