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程賀生的話, 李思詩沉聲道:“程導演,你應該明白,要不要接一個角色, 這個不是我能獨自作主的。”
“是的, 我明白,但我很希望你能聽一下這個……”程賀生有點焦慮地想要再說些什麼, 卻又被李思詩開口打斷。
“程導演,今晚太晚了, 可能你一時之間就有點迷糊了……”李思詩歎了一口氣,又在對麵的沉默裡話鋒一轉, “不過, 既然被你吵醒了,那麼我可能就有點興趣, 聽你給我講一個‘故事’吧。”
“噢……對, 沒錯, 我的確想和你講一個‘故事’。”程賀生恍然, 連忙順著李思詩的話說了下去,“隻是一個‘故事’而已。”
要不是李思詩提醒, 他還真的是“迷糊”了——即使圈中許多導演和編劇也是一時上頭就不顧時間不顧地點不顧一切地給想要合作的藝人打電話,但這種乃是非正式的聯係, 哪怕李思詩能夠獨自作主,他這次做得也太過急切。
所以, 李思詩才會用“講故事”這個借口,來給雙方一個台階。
心裡再次感歎了一下李思詩這個後生女心思慎密之後,程賀生組織了一下語言,便是真的以一種仿佛是長輩給晚輩講故事的形式,去給李思詩講述起了自己經過刪改後的角色故事。
李思詩認真地聽著——大概是因為程賀生考慮到現在沒有紙質劇本、兩人又是電話通話的狀態, 所以他把這個故事說得極其詳細,甚至都不能隻簡單地概括為角色故事,而應該是通過角色故事的牽引,繼而能窺探到整個完整劇本的脈絡和細節。
這其實是一個相當冒險的舉動:俗語有話“劇本劇本,一劇之本”,而港城這個年代正處於大量資本衝擊影視界的時代,跟風模仿和偷劇本然後搶拍播映的汙糟事屢見不鮮,就連白紙黑字的合約製約都完全抵擋不住利益驅使,那就更彆說是口頭上的講述和約定了。
但此時的程賀生,卻還是為了爭取她的出演,而把這個珍貴的真正完整的劇本給她透露了出來。
不過,程賀生萬萬想不到的是,李思詩乃是一個在他整個劇本都未曾正式成形的時候,就已經“看”過成品電影許許多多次的人。
因此程賀生這樣詳細的講述,對於李思詩來說,感動雖然有那麼一點點,但更多的,則是對記憶中的“成品”的補全。
不同於記憶中《大城小愛》裡女二號方寧的平平無奇工具人形象,在程賀生的描繪裡,方寧這條副線亦有著另一種區彆於主線的重要,並且還一連牽涉了好幾個劇情的最終發展——
例如從一開始,男主角衛邵軍、女主角呂遙、男二號虎哥以及女二號方寧這四個人,串聯起來的就是三段互有交錯的愛情故事,同時也是暗喻著人生的三個階段:男主角衛邵軍和女二號方寧是回不去但卻溫柔過歲月的初戀,為了守護這段最終回不去的感情,當中那兩個曾經單純美好的人,都為之努力拚搏過。
而男主角衛邵軍和女主角呂遙的感情,乃是誕生在艱難時期裡相互陪伴的愛與欲,說不上是非對錯,卻就是尤為刻骨銘心。
最後男二號虎哥和女主角呂遙則是婚姻的模樣,或許最初隻是建立在利益交換的基礎上,但亦是最堅固的聯係,或許雙方都不是對方的最愛,卻就是讓想要的一切需求都能得以滿足,最後化作日久生情的依賴,非強有力的意外都無法割舍。
儘管第一個階段和第二個階段的故事在整部電影之中都屬於次要的副線,但程賀生卻還是想要認真地講述它們的存在,並且以這兩個階段作為人生首尾,去描繪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
但可惜的是,李思詩記憶裡看到的那個“成品”,乃是程賀生在無奈之下最終妥協的產物:由於第一個階段的故事和人物被有意淡化,第三個階段的故事就在加戲的過程裡達到了現實意義上的感人至深,甚至幾乎到達了有點喧賓奪主的勢頭。
這其實是程賀生最不願看到的——但如果找不到完美的第一個階段故事的角色演員,那麼的確就隻有這樣刪改,淡化掉女二號方寧的存在,才能使這個劇本達成另一種意義上的圓滿。
不過,如果能遇到他心目中完美的“方寧”,那麼這四個角色串聯而成的主線故事,才是真正達成了他和編劇想要的環環相扣、層層推進。
這個電影的中文名喚作《大城小愛》,暗喻的就是小人物在大時代下的掙紮和成長,故事裡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著缺點,但卻是讓看故事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在某個時期或者整個人生的代入。
哪怕是設定為“完美無暇”的方寧,她最終也是有一個難以評定的抉擇——在男主角和她攤牌之後,她放開了男主角,也放過了自己。
而這,就是程賀生賦予這個看似柔弱、但卻極其果斷的女孩的最終結局。
明麵上像是在為男女主角的最終重逢而鋪路,但事實上,她卻是對姑媽、男主角以及女主角這三條線的最後彙總。
在那個搶著去大城市打工發夢的年代,有“衛邵軍”可能不一定會有“虎哥”,但如果有“呂遙”的話,就一定會有“方寧”。
沒有什麼特殊原因,就僅僅是大部分“異鄉人”在大城市發夢時的必然故事,難辨是非對錯,亦難以去指責誰,這種人生中很難避免的彎路乃是一個時代和一代人的縮影。
所以,假如生活是一部電影,“呂遙”的出現就必然會伴隨著“方寧”。
而方寧這個角色,除了是作為以明寫暗的呂遙的對照,亦是承接著姑媽這個角色的另一條人生道路——姑媽因為在年輕時偶遇荷裡活大明星,然後就因為與大明星有過一次的歡宴而耽誤終生,這種憑著短暫愛意度過餘生的角色,看起來便是帶著一種傳統而古老的“朦朧美好”。
不過這對於今時今日的這個時代來說,卻是包括程賀生在內的許多人都為之感歎、卻又不願再看到的悲情故事。
所以在這部所有人都有遺憾的電影裡,沒有“錯”的方寧在程賀生的“偏愛”裡,超脫了慣例的現實,不會因為虛幻的“理想”和“責任”,在隱藏著欺瞞的夢境裡度過一生。
相反的,方寧是會在男主角兼丈夫衛邵軍和她攤牌離婚之後,得到了衛邵軍的財產以及姑媽的遺產,再以女主角呂遙介紹的舞蹈工作為基礎,學著在這個陌生的大城市裡一個人活出新的人生。
同時亦是因為她的放手,完結了“港城夢”之後、再度因為各種關係而前往異國他鄉譜寫“留洋夢”的男主角和女主角,才得以有機會等到命運般重逢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