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拍戲時總是忍不住在心裡罵幾聲仆街導演, 但事實上,程爾健和劉濟祥這兩人還算得上是相識於微末時的老朋友了。
當時他初初進入電影圈裡爬摸打滾,而劉濟祥則是剛剛從攝影師轉職導演, 兩人又是對動漫、遊戲都挺癡迷的性子, 因合作拍戲結緣就一拍即合相見恨晚,即使拍完戲也是時有聯係。
連帶著這部電影的另外兩個主要配角演員陳少臻和佘軒華、大反派演員吳晉儒, 分彆就都是TBL兒童節目主持人、攝影師、舞蹈組藝員、龍套小演員出身——也不知道該感歎一聲TBL訓練班不愧是港城娛樂界人才輸送工廠呢,還是該說緣這個東西確實妙不可言,兜兜轉轉, 一群舊時的老夥計全都彙聚在了這個劇組裡頭。
看到李思詩被程爾健“提點”明白了現場情況, 扮演大反派“亨哥”的吳晉儒, 這時也衝她揮了揮手打起招呼:他在《新編三笑姻緣》裡扮演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 不過也就隻有幾場華府出遊的外景戲, 在那邊跑完龍套後就馬不停蹄地來了《人在江湖》的劇組繼續做大反派, 和曾經當過《新編三笑姻緣》女主角的李思詩也算是有過數麵之緣。
就目前來說, 李思詩乃是這個劇組最大牌的一位了, 而且背後還站著莊夢華這個大靠山, 但凡是有點眼色的人,肯定都是會主動與李思詩交好。
也不是什麼跟紅頂白趨炎附勢, 純粹就是圈子裡正常的人情世故相識相交。
不過相對來說, 和李思詩最為熟絡的,還得是出演這部電影中一個戲份不多的女配的萬嘉湄——導演劉濟祥大概是挺喜歡挑熟人用的, 之前找程爾健和萬嘉湄合作拍了一部題材有點相似的電影《寮街故事》小賺一把,這次碰上雖然是漫畫改編但同樣是描述社團題材的《人在江湖》, 就再次聯係起了從前合作過的藝人。
要不是今天沒萬嘉湄角色的戲所以不在現場,李思詩也會跑去程爾健身邊說話。
“其實我也不是很想來,但我簽了好幾部戲的合約……”程爾健還在TBL兒童節目組的時候就被胖子黃征挖出來簽約了, 還是有心捧他接班侯北樺的那種看重。
可惜,黃征找機會讓他露臉的電影都總是差那麼一口氣,票房口碑麻麻,唯一一部票房大□□碑亦可的《人魚傳說》又不是主擔,這次讓程爾健接這一部原定兩位男主演都不願接的《人在江湖》,也算是大家好聚好散的意思了。
拍完這一部,程爾健從前簽的合約就全部完成。
到底黃征現在和彆人合作搞起了電影公司,實在是沒有從前那麼多精力去強捧一個外形實力都可以、可惜運氣和上進心卻明顯不足的男主角了。
況且現在又已經是江湖片和英雄片的末路時期,又逢盜版VCD、DVD、錄像帶等盜版影音載體橫行,導致不少港產片的票房都不容樂觀;因此即使是這部人在江湖有著漫畫原著基礎,黃征其實也不怎麼看好這部《人在江湖》。
至於為何黃征會將它作為自己電影公司的開業作,純粹就是因為編劇兼公司合作者之一的王雲雋大力推薦,以及報上來的拍攝預算資金很節省很好看——新開張第一炮嘛,不圖什麼黑馬跑出以小博大,小賺一點不虧本就算是開門紅了。
李思詩目前參演的電影票房成績就沒下過千萬,再加上前麵又有著《人魚奇緣》這部在東南亞票房大爆的人氣基礎,以這部電影那連演員片酬都一起算上也都不到150萬的製作成本,上映後隻要能再次超過千萬票房,那麼分到他們手上的錢就已經是足夠可以的了。
反正此時隻想著小賺一點就算滿足的三人,是很難想象得到這部結合了天時地利人和的電影,能達到一個什麼樣級彆的真正的“開門紅”,以至於最終成為90年代中期的救市爆款大IP……
真是時也命也。
“你在想什麼?”看李思詩一臉若有所思的樣子,程爾健小聲問道。
“好好演吧,這個角色很適合你,說不定這次就‘翻身’了呢。”李思詩意味深長地說。
“嗯嗯,說不定這次我能混個最佳男主角提名什麼的……”程爾健點點頭。
像這種相對比較小眾又另類的題材,他也不圖什麼票房大爆的奇跡出現,相反是可以寄望一下獎項這邊——拿獎估計也是很懸,但靠著題材和演繹混個提名,到也算是對給他機會上位的黃征有所交代了。
不得不說,程爾健雖然平時挺愛“偷懶”,有時間就抓緊機會玩遊戲打機的,但一開工之後也是兢兢業業交足了功課,一聲“A”過後,原本和大佬造型完全背道而馳的軟萌大灰兔立刻就變身為真正的大灰狼,就連對鏡撩起鬢發的一抹輕笑,都仿佛是透露著新紮紅棍的自信張揚。
這是一場男主角“賀楠”帶著小弟們去某家桑拿中心解決對家結拜兄弟的戲,因為在劇本撰寫時參考了這部戲裡某個金盆洗手大佬的大量真人真事回憶,所以導演劉濟祥就采用了一種類紀實的拍攝手法,來增強故事的殘酷感和現實感——順帶一提,那群自帶飯盒過來客串臨記的古惑仔們,就是這位金盆洗手大佬的前小弟……
當然了,這位金盆洗手大佬在戲裡肯定就是擔任了相對“正派”一方的角色,是為男主角的上級“大佬D”。
而這部電影一開場,就已經是出自同一社團但又不同分工的大佬們明爭暗鬥之時。
按照江湖規矩,在正式撕破臉皮前,大佬們都是會各自派得力手下在暗地裡預先比拚一波,所以男主角這次才會是按照大佬D的安排,帶著自己人去埋伏對家的結拜兄弟。
這種真的要“見血”的劇情,用這樣類紀實的拍攝手法拍來,那仿佛身臨其境引人入勝的感覺,簡直是驚險刺激絕讚無比。
儘管最早在港城發揚這種拍攝手法的人是那位口碑兩極分化的墨鏡導演,不過墨鏡導演在拍攝時是更注重那種獨屬於文藝片的腔調;而這裡雖然都是同樣通過抽幀的方式來營造一種特殊的畫麵效果和觀感,但更注重的則是混合了動作片和江湖片的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