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那個“4歲影後”薇莉特的事, 那可真是在李思詩的記憶中印象相對比較深刻的了——當年這個頒獎名單一出,何止是震驚了娛樂界,直接說一句震驚全世界都不為過。
畢竟這個年齡實在是太過太過“年輕”了, 在正常人的思維和印象裡, 一個才4歲的孩子說不定都還沒有自理能力, 卻是能在電影裡表現得如此出色, 而且還能憑借這一部電影以超級幼齡的小童星之身,拿下許多成年女演員都可望不可及的水城影後榮譽。
因此,薇莉特在拿下了水城影後這個大獎之時, 伴隨而來的爭議亦是相當之大:有人認為她實在太幸運地碰到了適合的電影題材, 再加上導演引導得好和她懂得配合,所以就在天時地利人和的集合下, 達成了不止是水城電影節曆史上最年輕的影後成就,也同時達成了世界影史上最年輕的影後記錄。
而相對的, 亦有人認為薇莉特不應該拿這個獎, 因為他們覺得才4歲的孩子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演戲和演技, 電影之所以能拍攝成功, 最大的功勞應該歸功於引導薇莉特的導演,讓薇莉特能夠“本色出演”裡戲中的小女孩主角。
另外還有對兒童保護這個方麵比較關注的人,還覺得這樣的“本色出演”其實不是“榮譽”,而是“欺騙”——因為傳聞中這部電影的導演是騙薇莉特說她的母親去世了,所以薇莉特才會在這部《上帝的小女兒》中完美又生動地演繹出了在得知母親因為車禍後不治身亡後, 每天向上帝祈禱、祈求上帝把母親還給她的可憐小女孩。
雖然李思詩不知道薇莉特在慢慢長大些成熟些之後,會對這部為了讓她“本色出演”而算得上欺騙了她幼小心靈的電影有什麼看法, 不過在李思詩這裡看來,她在這部電影裡的表演確實是出色又驚豔。
至於突破重圍拿下影後大獎這件事,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可以說, 薇莉特的年紀和這部電影的成功是互相依存的,是和李思詩最近在港城引起現象級熱度的《人在江湖》一樣,在某個天時地利人和的時候裡抓住了那一瞬而逝的機會,然後就達成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結局。
水城電影節最喜歡創意新穎的電影,又“敢於為天下先”,所以他們膽敢給薇莉特這個年僅4歲卻表現驚豔的小女孩一個認可,頒發出一個重量級大獎。
換了柏城和康城,這部電影和薇莉特就未必有這個機會。
李思詩不想和薇莉特、水城電影節的主辦方硬碰硬,而柏城這邊偏愛的故事題材又不符合她現在的風格,所以想要去歐洲那邊曆練一下的話,她今年是真的就隻能選擇法蘭西的康城電影節了。
好在,如果薇莉特今年以“史上最年輕的影後”為水城電影節打響名堂的話,李思詩便是另有一個搞宣傳輿論攻勢的想法了——作為歐洲最負盛名曆史最悠久的三大國際電影節,柏城、水城和康城這三方每年都在明裡暗裡互相較勁,而且幾乎都是強製性要求想要參加主競賽單元的電影要在他們的電影節上舉行全球首映,用這樣強硬的規則來維護自己的地位和威望。
一部電影在製作完成之後、正式進入院線公映之前,通常會按照原設定的宣發計劃去開辦一係列的宣傳活動,而在全球範圍內首次麵向媒體或公眾公開的放映活動,就是所謂的“全球首映”。
這個全球首映,用港城這邊的一個俗語詞來形容就是“頭啖湯”,也即是“第一口湯”的意思。
雖然不知道味道如何,但“頭啖湯”總是更容易吸引人前來嘗試,因而一個電影節裡如果能擁有數量越多、質量越高的電影新作前來參與,那麼這個電影節的地位、名氣和影響力,就都會得到相應的提升。
所以,要是碰到名導新作、巨星雲集又或者是大熱改編,總之就是一旦出現看起來很有得獎潛質的電影時,這三個電影節的主辦方還會紛紛各展神通開始“搶片”,甚至不惜以對其暗中許下保送進主競賽單元的承諾……
在港城沒有這種頒獎典禮和彆處有所競爭的案例,但電影公司之間的爭搶也是不逞多讓,不過隻是把“保送名次”換成了“院線分配”、“利益割讓”之類的條件。
綜合這樣的曆史競爭關係參考,要是今年水城真的如她記憶一般頒發出“史上最年輕的影後”,那麼李思詩是有打算在康城那邊折騰一下“史上第一個華人康城影後”的公關營銷工作。
雖然不清楚現在的水軍攻勢能不能掀起驚濤駭浪,但來都來了,不用儘全力去拚一把又說不過去——要是一個走運還真的讓她公關成功了,那麼她就真的是港城曆史上乃至華人曆史上第一個康城影後,在獎項方麵直接就能飛升到和孔薇、商瀾玉一個檔次,三人各占一座歐洲三大電影節影後榮譽。
這是她的試煉,也是她的機遇——當然目前最重要的問題就在於,該拍一部什麼樣的電影帶去康城?
原先那個以港城某位水餃女富豪的人生經曆改編而成的劇本,不止康城那邊不太吃這個類型的題材,現在的她也不太吃。
雖然今年的水城電影節因為某些緣故而難得地提前了舉辦時間,提前到了4月底就要開始,但康城電影節慣例的5月份舉辦時間卻是沒有變化,因此距離她要帶著電影前往康城的日子,隻有3個多月的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