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知府歎了一口氣,他的老師是文明殿學士位同樞密副使的老臣,去年過世的時候,一直拉著他的手不說話。
尹知府知曉老師想要說些什麼,老師想說現在的朝廷不儘人意,許多人想要做些什麼,卻被外戚和皇帝的疑心壓製著。
暗中那些遠離京城的魯王,祁王等人表麵上恭敬,不知背地裡在打什麼主意。
大齊皇帝始終沒有子嗣,但政局不穩卻不止是因為子嗣。
前朝高氏王朝衰落之後,戰亂持續了這麼久,有些人知曉如何征戰,或者說已經習慣了四處征戰,停下來之後卻不知如何治國。
從前他們都覺得當今皇上文武雙全承繼皇位之後會大有一番作為,可不知什麼時候開始皇上變了,似是走到了一條錯路上去,就這樣一去不複返,無論如何勸說都沒有任何用處。
尹知府時常想起老師臨終前的模樣,他不想要自己老了也如此,更不想自己的學生也步他們後塵。
尹知府道:“那有什麼舍不得?我說的那幾人都是想要做一番事的,去了八州也許有他們伸展手腳的機會。”
其實今天從衙署出來之後,大家就知曉陳家村做出了蠟箋,還做出了更加緊實的毛氈,其中一個學生拿出了毛氈鋪在老師桌案上,又放好了紙,當場讓老師來試。
試完之後發現果然極好。
還有人借出了蠟箋一觀,眾人七嘴八舌從毛氈、蠟箋說到了陳家村用的大紡車,還有紙藥、線穗和成藥。
又從這些東西提及了宋羨治理鎮州、趙州的手段和方法。
從一物說到政見,算是以小見大。大家許久沒說得那般激動,討論的很是熱烈,不知是誰說了一句:“八州之地若是用這樣的法子治理,不需五年,三年之內可恢複十九年前的繁華,就算及不上京城,也可以比江南州、縣。”
“可惜現在八州之地欠缺人手。”
“我等可以前去,哪怕謀一小職,也可儘綿薄之力。”
本是話趕話,但話音一落,所有人麵麵相覷,然後紛紛看向尹知府。
尹知府經過了思量之後,覺得應該為學生跑這一趟,於是連飯也沒來得及用,直接坐著轎子來尋李佑。
尹知府知曉,自己有了找李佑的念頭,就是拿定了主意。
“皇上會讓六部、樞密院選人,”李佑道,“你的學生不曾投靠過任何人,在外沒有黨羽的名聲,你舉薦的話,八成可以前去,但這次你進宮麵聖,不要對陳家村過多誇讚,以免引來不必要的猜忌。”
尹知府頷首:“知曉了。”
說完正經事,尹知府眼睛瞄向李佑的桌案:“謝大小姐從京城來了之後,有沒有給你帶東西?”
李佑裝作聽不明白:“帶了,有不少藥材,黃精和曬好的蛤蟆,你要不要?我給你帶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