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唐憲宗之時,距離太宗陛下過世已經一百六十多年了,中間添油加醋一把,外帶勸諫再火上澆油一把,太宗陛下從此便成了個吃丹藥過世的典型案例。】
長孫皇後聽天幕的口氣,好像自家二郎並不是吃丹藥吃死的,大大鬆了口氣。
還好還好,她家二郎沒有變。
而唐憲宗時期的李藩就有億點點尷尬了。
這不是怕舉彆人的例子聖人不當回事嘛。畢竟聖人立誌於中興大唐,他自然希望聖人可以福澤延綿。
不過……
李藩輕輕歎了口氣,他都把太宗陛下搬出來了,可惜聖人該吃丹藥還是吃。
隻希望今天聖人看了此天幕,可以回心轉意吧。畢竟聖人不是最信此等神仙之術嗎,聽神仙跟他說吃藥無用,應當便不會再吃了吧。
【唐太宗是不是吃死的,沒有定數,但反正這個唐憲宗是沒學會他們家太宗陛下的虛心納諫。唐憲宗一直沉迷於追求佛骨,企圖煉出長生不老藥的迷夢之中,還將上書進言,讓他不要沉迷在追求佛骨中的韓愈貶官,最終吃丹藥中毒,死在了宦官手中。
恕我直言,這佛陀跟道家理論都不一樣,唐憲宗還真是有夠花心的。
不過史料記載,即便沒有宦官來殺,唐憲宗也已中毒太深,命不久矣了。他的兒子唐穆宗繼位後,處死了為唐憲宗煉丹的術士,你以為他就改邪歸正了嗎,沒有!曆史給我們最大的教訓就是曆史永遠會重演。不久,唐穆宗也迷上了吃丹藥,年僅三十,便被毒死。】
李世民:合著朕白給你們做例子是嗎?
等會兒,宦官?
李世民有些不可置信,他們家後代這都是些什麼啊,怎麼還能被宦官給殺死的,這未免也有些過於沒有能力了吧。
他要融了大唐的煉丹爐,煉什麼丹啊,彆煉了。
李藩無語望天。
元和中興,難道終究隻能是一個夢想嗎?
被點名的唐憲宗格外尷尬,什麼叫花心啊,那自然是多方神佛求告,萬一哪個門路就成了呢?
隻是……
他斜覷向身邊各個戰戰兢兢的宦官,心裡頭暗自思量。
要不再換一批?
哎,玄宗陛下也真是的,搞出這麼多爛攤子的事,讓他們這些後輩處理起來可真是有些捉襟見肘啊。
畢竟權力下放簡單,想收回來,可就難如登天了。
【但太宗陛下年輕時對神仙之說是十分嗤之以鼻的,曾嘲笑秦始皇和漢武帝追求長生的事,說秦始皇被方士欺騙,白白花了這麼多時間精力,結果還不是死在沙丘,漢武帝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方士,結果沒用,就把方士給砍了,由此可知,神仙之事不過是虛妄而已。
這話說的在理,畢竟李賀詩雲:“劉徹茂陵多滯骨,嬴政梓棺費鮑魚。”嘛,後世之人可要好好學學這邏輯啊。】
本來已經快樂地坐等看戲的劉徹萬萬沒有想到還會有他的部分,一時僵在原地。
他差點拍案而起。
可惜麵前沒有案。
他不就是被方士忽悠了求了求神,為什麼要一直被拉出來鞭屍啊。
氣死他了,他要把方士全都下大獄!敗壞他名聲!
還劉徹茂陵多滯骨,劉徹是你能叫的嗎?那個誰,李賀!
劉徹大概不知道,這世上還有一句話叫:人怕出名豬怕壯。
剛好和他非常搭對。
秦都鹹陽
眾人皆拜伏於始皇帝嬴政的腳下,便是連扶蘇,也不敢再發一言。
他感覺自己身上被打的地方更疼了。
鮑魚?
是他想象中的那個鮑魚嗎?
始皇帝看著天幕的視線幾乎要殺人。
梓宮,鮑魚。
好,好,彆讓他知道這個秦二世是誰。
他斜覷了扶蘇一眼。
方才天幕說劉據不願做扶蘇,他便隱約有種猜測,那秦二世或許有可能不是扶蘇。
直到方才此言一出,他便知道,他所料不錯。
扶蘇雖然喜歡出言頂撞他的政策,但卻好儒家,最喜歡那些什麼君臣父子之說,會給他梓宮上堆鮑魚?
恐怕扶蘇可以立馬自儘在他梓宮前了。
但秦二世若不是扶蘇,還能是誰?
他雖然對扶蘇不算很滿意,但觀他大秦這麼多公子,卻也沒有比扶蘇更合適的了。
原本還打算過兩年把扶蘇送到軍營邊塞曆練一番,漲漲見識和魄力,不要一天到晚沉浸在儒家的那些空想的書裡,現在卻有些難得猶豫。
難道要他親自教扶蘇?
算了,他還想多活兩年。
他要不要也學學後世,立個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