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工部和戶部尚書即刻覲見。”
雖然他不理朝政,懶得管政事,但是陵墓的事,他是萬萬不能袖手旁觀的。
【關於試掘對象的選擇,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選擇永陵。永陵呢,是嘉靖皇帝和他三位皇後的合葬陵。
原因嘛,很簡單,嘉靖在位時間足足45年,所以永陵的修建時間很長,是除卻長陵之外,規模第二大的明代帝王陵寢。
既然挖不了第一大的,那怎麼也得試試第二大的吧。】
嘉靖皇帝萬萬沒想到,竟然還有自己的事。
不過他很快就心滿意足,他在位四十五年呢,雖然之前天幕批評他煉丹藥,還說什麼丹藥沒用,他看這不就挺有用的嗎。
劉徹等漢代帝王則很震驚地發現,可天幕貼出來的圖片分明隻有一個封土,如何能埋上一位帝王,三位皇後?
難不成皇帝和皇後還要擠在一個地宮不成?
合葬不應該分丘而眠麼,就跟活著的時候大家也不住在一個宮殿一樣啊。
那樣才寬敞嘛。
始皇帝也十分不滿。
同樣是修仙,這什麼嘉靖還不乾活,結果還能在位45年?太沒天理了吧。
那個漢武帝還活到70歲呢。
始皇帝麵無表情地思忖道。
【另一種說法呢,是說要選獻陵。獻陵是明成祖兒子明仁宗的陵寢,選獻陵的原因呢,則是因為獻陵陵園規模小,發掘起來比較方便。
最重要的是因為獻陵緊鄰長陵,而明仁宗的入葬時間又跟明成祖很接近,畢竟明仁宗僅在位十個月就跟隨他爹而去了。
想來差距如此之近,陵墓規製會是跟長陵最為相似的,這才是試掘的最好對象。】
朱棣無力吐槽。
得,這就是還是緊盯著他的長陵不放的意思唄。
但……
他伸手狠狠點了點朱高熾的額頭。
“十個月?你怎麼才當了十個月的皇帝就死了?”
朱棣簡直要被自家兒子給氣死。
朱高熾垮著臉欲哭無淚。
隻當了十個月皇帝更加悲哀生氣的,不該是你兒子我嘛。
一腔富國強兵的抱負還沒來得及施展就一命嗚呼了啊。
朱棣深覺之前天幕說得有道理,自己這個兒子,就是不喜歡打仗騎馬這種運動,天天就知道吃。
“從今天開始,你每天跟著我去跑馬。”
朱高熾雖然很不情願,但是想想自己僅僅十個月的皇帝生涯,深覺他爹說得也不是不行。
業已登基的朱高熾更是如雷轟頂。
什麼,他才剛登基啊。
怎麼就知道自己要駕崩了呢。
唯一的安慰就是,仁宗是個令人滿意的廟號,竟然被他得了。
瞻基真是他的好兒子。
【不過事實證明,其實當時應該是把明十三陵都勘測了一遍,哪個有突破就發掘哪一個。最好是能發掘永陵或者獻陵。
而便是在考古學家一籌莫展之際,定陵挺身而出。
救了自己的祖宗和爺爺的陵墓一命。】
朱翊鈞欲哭無淚。
雖然嘉靖皇帝是他的親爺爺,可不代表他真的想為親爺爺挺身而出啊。
彆讓他知道到底定陵是哪一步出了問題。
他換不了太子,難不成還責罰不了臣子了不成?
朱厚熜也沒想到,那位倒黴的萬曆竟然是自己的孫子。
如此孝敬,你祖父我就笑納了。
朱高熾則拍了拍自己的胸口。
真是他的好子孫!
你的恩情,我會記得的。
【定陵確實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畢竟這位皇帝也是明朝知名度很高的一位皇帝。
“明之亡,非崇禎,實亡於神宗。”說的便是萬曆皇帝。
這位皇帝二十多年未理朝政,鞭屍自己昔日的老師,大明帝國江河日下,幾乎隨著他一同躺進定陵之中。
定陵本身,本就應該是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帝陵。】
朱翊鈞表示,是誰在胡說八道?
怎麼就明實亡於他之手了呢?
還有,他不想要定陵成就這樣的傳奇色彩。
天幕說的讓他愈發慌張了。
張居正他活該,當年如此嚴苛對待自己,還大言不慚,說什麼“吾非相,乃攝也。”就該想到死後並無安寧,他如何做錯了。
至今想來,他仍舊對自己這位昔日嚴厲的老師有些害怕。
而在張居正仍舊活著的時空。
大家不敢發一言。
天子師?天子師不是首輔嗎?
陛下鞭了首輔的屍?
不可能吧?陛下分明對首輔言聽計從啊。
這顯然也在張居正本人的意料之外。
他雖然知道自己死後家族未必繁昌,但鞭屍還是……
朱棣脾氣可不夠好,一聽這話,原來是個敗家子啊。
他頓時連那最後一絲愧疚都沒了。
這種敗家子,給他們擋擋災怎麼了,總不能真的讓後世人挖了太子的陵又來挖自己的長陵吧。
【定陵命途多舛,在發掘之前,便曾經遭受過三次大火,可能也正是因為這種摧毀,導致定陵的寶城一角有坍塌跡象,而這種坍塌,是冥冥之中,定陵對考古學家的呼喚。】
朱翊鈞:???
顧不得彆的,他簡直要無能咆哮:他的定陵才沒有呼喚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