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侯可真奢侈啊,要我說,現代玉價這麼貴,都得拜這些老祖宗所賜,知不知道玉是不可再生資源啊,怎麼都拿來做這種沒有用的東西了呢。】
漢代諸位:???
怎麼就沒有用了?
玉石有十一德,更是可以防止屍體腐爛,靈魂不朽,甚至起死回生。
東漢帝王們也不同意。
不都說赤眉軍發掘西漢皇陵之時,正是因為西漢帝王們身著玉衣,“有玉匣殮者皆如生”麼?
再說了,明明在他們大漢,玉也是很貴的,你們後世之人買不起玉跟他們有何乾係。
【畢竟玉是真的不能防腐啊。金縷玉衣被發現的時候,墓室頂已經坍塌,金縷玉衣也被壓成扁平狀,裡麵並沒有成型的骨骼,甚至有人懷疑不會下葬的時候忘記裝上劉勝本人了吧。】
劉啟:……
他們漢朝之人在你們後世人看來有這麼愚蠢嗎?
【後來,考古學家在對金縷玉衣做整理之時,發現了一些灰褐色的粉末,經檢測,這些灰褐色的粉末便是因地下水和石灰岩溶解後的骨骼。
在金縷玉衣的頭部,也發現了一些牙齒,因而證明,劉勝的屍骨在玉衣中已經腐朽,隻有這些微的粉末證明他曾經來過,否則還不知要被編出多少狸貓換太子的逸聞呢。】
什麼?
金縷玉衣竟然不能使人屍身不朽?
那他們豈不真的飛升無望了。
雖然早就已經猜到了會是如此,但被天幕如此一針見血地指出,各位帝王們還是不想接受這個結果。
不聽不聽,王八念經。
【但金縷玉衣嘛,又不是單單隻有劉勝夫妻才有的,更為震撼的是長信宮燈。長信宮燈,被譽為“中華第一燈”,是中國工藝美術品的巔峰之作,更在1993年被鑒定為國家級文物,赫然列於首批禁止出境展品。
而這長信宮燈,正是出自劉勝妻子竇綰的墓中。】
天幕放出了長信宮燈的360度環繞照片,各個角度都有,旨在讓大家欣賞長信宮燈的美貌。
劉徹本人一臉問號。
這玩意,宮裡不到處都是嗎?
而且還沒有斑駁褪色,怎麼就國寶呢?
你們後世之人到底是有錢還是沒錢啊,一會兒對金銀珠寶如此嗤之以鼻,一會兒又對這種裝燭台的宮燈視若珍寶。
真是讓人想不通。
金縷玉衣不是劉勝夫妻獨有的,難道這長信宮燈就是嗎?
【通常而言,對於一座貴族大墓的發掘考古,一般都能夠糾正許多史料上的錯誤觀點,從而深深挖掘出埋藏了上千年的真實曆史。
譬如方才所說,張儀與蘇秦的故事,正是因為馬王堆漢墓才讓他們徹底清晰出來的。
那麼,對於劉勝這個曆史上點名表示“為人好酒好內”,是否也是謬誤呢?】
雖然覺得可能性不大,畢竟劉勝是自己的兒子,從小是個什麼樣子劉啟本人心知肚明。
但還是忍不住隨著天幕的反問升騰起些許的希望。
萬一這兒子其實很優秀,隻是善於藏拙呢是吧。
如果已經登臨帝位的劉徹知道他爹是這麼想的,一定會坦言戳破他爹這不切實際的想法。
彆想了,父皇,他八兄便是如此不正經,之前給他送的那都是什麼奇怪的禮物啊。
好吧,其實也蠻新奇的。
八兄他永遠走在房內之術潮流的最前沿。
司馬遷對自己寫的這一點十分篤定,任憑天幕如何說得玄虛,他都不為所動。
他所言之事,定是屬實。
開玩笑,自己跟中山王可是一個時代的人,關於中山王的那些作風他還用不上道聽途說到處翻尋史料,他可謂是掌握了第一手的資料啊。
【這一點,我們似乎可以在劉勝墓中找到答案。
在劉勝墓中,出土了各式各樣,各種材質的酒器,除了常見的青銅酒器和漆酒器之外,甚至還有琉璃酒器。
琉璃在漢代可是十分昂貴的,琉璃器皿並不多見,甚至比玉石還要貴重。所以會有人選擇用琉璃製品代替玉石做死後禮器,祈求屍身不朽。
譬如在琅琊漢墓之中,便出土了完整的玉溫明,正是由漢製琉璃製成,價值連城,我們不能因為它現在廉價、非天然,就歧視古人的審美,這在當時可貴了。
而劉勝卻用這般昂貴的器皿製作酒器耳杯,似乎可以論證,他確實是個嗜酒之人。
但想到他弟弟是豬豬,又覺得倒也未必,說不定人就這麼奢侈豪邁呢。】
劉徹:???
他哪裡有這麼奢侈,他本人甚少使用琉璃酒器的好嗎?
打仗很貴的!再次強調真的很貴,他的私庫都快被掏空了好不好。
但是聽天幕的意思,琉璃在後世竟然十分便宜。
玉石倒是價格愈發高昂。
還真是世間變化,滄海桑田呐。
劉啟表示,完了,沒救了,似乎是嗜酒實錘了。
但問題不大,這點問題他早就放棄治療了。
他的兒子什麼奇形怪狀的愛好都有,他不應感到奇怪。
【再說一遍,我們現代考古,那是很講求邏輯證據的,我們不能欺負古人不會說話啊對吧。
終於,我們在劉勝墓中象征著庫房的北耳室中發現了一大批碩大的陶酒缸,每個酒缸都能容納一千斤酒,終於證明,誒,劉勝確實好酒。】
劉啟心很累。
這簡直就是二次傷害。
算了,畢竟兒子有一百二十多個兒孫都被記載了,區區好酒,算得了什麼。
但是這一次,沒人救得了劉勝了,他要寫信去罵人。
你說你自己奢侈就奢侈吧,怎麼還都帶到墓裡去給後人知道了呢。
【劉家人求錘得錘,向來喜歡自己按章。劉勝墓中除了價值連城的酒器之外,還出土了三件銀祖和銅祖,生怕彆人不知道史料是真的。
由此考古事實與史料相結合,我們終於可以證明,劉勝此人耽於酒色的標簽,沒有白貼。他就是這樣的人兒。
所以雖然我們不知道他到底是不是真的有一百二十多個子孫,但劉備能攀上他這個祖宗,絕對不奇怪,他絕對為了劉漢皇室的壯大做出了突出貢獻。
為國生子中山劉勝啊。】
劉啟:……
那敗家子怎麼不在長安?
就該讓他好好聽聽自己乾了什麼事。
怎麼還要陪葬這些玩意呢?
能不能有個正形了?
劉備也沉默了。
突然就沒那麼想認祖歸宗了。
【當然,老劉家還有一項壓箱底的重器,那就是錘祖宗。但劉勝能力比較有限,主要是錘了他爹。】
劉啟:???
他可沒有沉溺酒色啊。
他的寵妃可沒有幾個,遇到王氏之後更是獨寵她們姐妹二人,怎麼還會被這敗家玩意給錘呢。
【在劉勝墓中放置陶酒缸的地方,還有一些陶器,裡麵主要是一些糧食作物,但就在這些陶器之中,有一些動物的遺骨,經檢驗發現,竟然是鼠類的骨骼。
這明顯是將老鼠作為食材特意儲存起來的,畢竟可不會同時有上百隻老鼠打洞打到陶罐裡來的。
這就不禁讓人想起了漢景帝陽陵陪葬坑中出土的“褐家鼠”的遺骨,出土的地點還同時出土了“大官之印”,即負責掌管膳食的“大官”。
於是大家激動起來,仔細一研究發現,之前輕飄飄以為是老鼠自己鑽進去的觀點是錯的,因為陽陵帝陵的土質厚度遠遠超過了褐家鼠能活動的範圍,所以褐家鼠不是自己進的帝陵,也是被放進帝陵裡的!
哦!驚天大秘密,原來漢景帝父子都喜歡吃老鼠!】
【鼠鼠這麼可愛,你們怎麼忍心吃鼠鼠呢?】
劉啟無言以對。
難道食用鼠類在後世是什麼稀罕事不成?
但都怪劉勝那小子,不然人家後世之人根本沒往自己喜歡吃鼠類的方向去想,自己在後世人眼中竟是如此高潔光輝的形象麼?
結果這一切都被劉勝給毀了。
即刻就要寫一封告誡信去教育一下劉勝。
之後沒事乾少在自己陵寢中埋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還得跟徹兒也說一下,到時候讓他記得監督一下他那個不省心的兄長。
絕不能讓他敗壞乃父的名聲啊。
【但這也不是什麼大事啦,雖然我們現代人覺得很離譜,但在當時,應該是常事,畢竟在廣州南越王墓、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中均發現過鼠骨。
而吃老鼠的記錄,最早可以追溯到北京猿人時期,問題不大,說不定是社會習俗呢。
再說了,皇帝怎麼就不能愛吃老鼠啦。
雖然漢武帝時期的蘇武牧羊時蘇武是被迫食鼠解決溫飽問題,但說不準是匈奴的老鼠不如大漢的老鼠好吃呢,是吧。】
生活不易,劉啟歎氣。
他當然知道這事在他大漢不是什麼稀罕事,可天幕你能不能不要強行解釋。
越解釋顯得他吃老鼠之事越發奇怪和荒誕了。
分明隻是個常見的事。
罷了,他要即刻下令,他駕崩之後,不必按照份例陪葬鼠類。
他不吃還不行了嘛。
劉徹長長籲出一口氣。
還好他不喜歡吃鼠類。
他不吃任何長得不好看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