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疑塚再多,也多不過漫長的曆史長河中一批又一批的盜墓賊,總有盜到真正墓葬的那一天。】
是了,這個是疑塚,換一個繼續就是了。
總不可能每個像是大墓的都是疑塚吧。
【但疑塚之事陰差陽錯也並非完全沒有用。
譬如馬王堆漢墓之所以得以保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盜墓賊打洞打了許久仍舊一無所獲,以為這是個疑塚,在距離白膏泥土層一丈遠之處停住了腳步。
馬王堆漢墓得以幸運地存活至發掘之時。】
疑塚是有用的!
就是不知道保護得是誰的墓。
但能攪亂一點視線是一點啊!
諸位有錢之人覺得自己又行了。
但帝王們明顯冷靜了很多。
謝邀,帝陵乾不了這種事。
帝王下葬舉世皆知,想要瞞天過海,實在需要億點點技術含量,這方法他們尚未想到。
【可能有此等命運的陵墓到底是極為稀少的,埋得越早,被發現可能越大,這是毫無疑問的,還得想點彆的法子。魏國征南將軍張詹更玩得好一手“此地無銀三百兩”。
他彆出心裁地想出了一招——哭窮。
張詹明確在墓碑上刻著:白楸之棺,易朽之裳,銅鐵不入,瓦器不藏,嗟矣後人,幸勿我傷。
為了做戲做全套,他甚至特意命人將自己的陵墓修建成破破爛爛的樣子。
這看起來效果的確是顯著的,自他去世之後兩百餘年,墓葬未被盜掘。】
還能這樣!
果然還是得薄葬啊。
他們也要效仿!
某些摩拳擦掌的皇帝們卻被自己的臣子趕緊製止了。
帝陵修得破破爛爛如何能揚我朝之聲威?
再說了,陛下看看你自己的做派吧,你就是再愚民,人也不至於蠢到相信帝王陵墓裡什麼也沒有好不好。
彆想了。
李世民自己本也打算有樣學樣,至少刻一句話意思意思的。
但想到張詹墳墓的下場,又想到了自己昭陵的可悲,深深歎了口氣。
都怪張詹!
要不然說不定他昭陵也不會被盜呢!
【可元嘉六年,大饑。實在走投無路的百姓終於將目光放到了張詹墓之上,本著有一點是一點的想法,最終進入了張詹墓。
誰能想到,張詹這人他不講武德,嘴裡沒一句實話,他們竟然還天真地信了這人的話。
張詹墓中金銀銅器光輝燦爛,甚至連墓中的釘子都是金子做的。
自此之後,盜墓之百姓信了一句話:眼見為實。】
主打的就是一個真誠的漢代諸位帝王:……
你說你這不是害人嘛!
看看他們,多實在。
劉徹甚至覺得寫他茂陵的史書在誇大其詞。
他才不相信真的給堆出來了呢。
不管,他也要學會陵墓之事低調。
能少一次是一次,在身後之事上,做人還是不能太誠實啊。
【但張詹此舉,可謂是讓後世之人倒了大黴了。從此薄葬之論再無任何信譽可言。
於是那些真正選擇薄葬之墓,也悉數被盜掘一空,甚至因為東西太少讓盜墓賊白費力氣,還對屍骨進行羞辱泄憤。】
早已厭倦了曆代厚葬之風,打算自己一切從簡的士人:……
提問,他們到底還要不要為了不讓盜墓賊惱羞成怒,帶點東西下去呢?
張詹!我等同你勢不兩立!
【因而,縱然想儘一切辦法,然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最終還是沒能抵禦不惜用性命盜墓的盜賊的掠奪,一座座墓葬被盜掘一空。
總之在這場漫長的拉鋸戰中,機動性更強的盜墓一派取得了絕對的勝利。】
做慣了勝利者的帝王們悉數沉默了。
沒想到生前風光一世,死後卻成了絕對的失敗者。
世上怎會有如此大起大落的人生啊。
【不過,你以為離得近就能安然無恙嗎?實際上,本朝人才是最該警惕的啊。
西漢帝陵的最大敵人是西漢末年的赤眉軍,東漢帝陵的最大敵人是東漢末年的董卓,唐帝陵的最大敵人是唐末軍閥溫韜,而清帝陵的敵人呢,則是清末的軍閥孫殿英。
像溫韜,那簡直可以說是掌握了本朝陵墓修建的圖紙,那盜掘起來可不是輕而易舉嘛。】
唐朝帝王:!!!
他們可算是知道自己的帝陵為什麼天幕說毫無疑問,被盜掘一空了。
連圖紙都有了,不被盜才奇怪吧。
這簡直就像是敞開了大門等人來啊。
清朝帝王:???
這個孫殿英是何人?
【說起清陵,那隻能說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前腳慈禧太後剛辦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驚世大葬,恐怕墳頭樹還沒長出來呢,孫殿英便將清東陵洗劫一空了。
清朝畢竟是外族出身,對於陵墓的修建沒有那麼講究,埋得比較淺,孫殿英用炸藥輕而易舉就炸開了。
乾隆及其妃子所有的陪葬寶物全被拿走,當然包括他們的貼身下葬品。
非但如此,孫殿英管拿不管埋,拿走財物之後看也沒看七橫八豎躺了一地的屍體,徑直走了。】
乾隆拍案而起。
他,十全老人,自覺自己文武雙才,怎麼會被如此粗蠻之人盜了陵墓。
竟然還體麵全無地七橫八豎地躺在地上?
這個孫殿英到底是何人?他要誅了他祖宗九族!
【方才風光大葬過的慈禧墓自然也難逃一劫,據說孫殿英打開慈禧棺木的時候,慈禧尚未來得及完全腐朽,給自己準備的身後之物還沒捂熱便被悉數搶走。
連慈禧地麵建築上精心準備的金磚也給撬走了。
如今去參觀,隻能看到破破爛爛僅存的三塊了。】
這事慈禧能忍?
既然離她如此之近,又連這該死的盜墓賊的名字都有了,她責無旁貸。
立馬決定全國通緝孫殿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