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將相失和的秦國, 那自然是要拉出隔壁千古有名的“將相和”美談出來給大家欣賞一下,沒錯,就是我們負荊請罪的主角——廉頗。
而另一位主角呢, 是完璧歸趙和澠池會盟中觀看趙王鼓瑟與秦王擊缶, 不然就要血濺五步的成語所有人藺相如。
所以嬴小米你看看人家,人家是先有意見然後調和成了千古美談, 看看你自家吧,差點就把屋頂給掀了吧。】
嬴小米?嬴小米是誰?
秦王稷很是困惑。
按照語境來說這似乎說的是他無疑,可怎麼哪裡都很奇怪呢。
廉頗和藺相如的事情他也有所耳聞,隻是沒想到趙國君臣如此矯情, 竟然還成了一個後世美談了?
今天也是嬴小米困惑不解的一天。
【廉頗是戰國末年趙國的知名將領之一,在趙惠文王時期,那絕對是妥妥的第一把交椅,不然也不會因為趙惠文王封了藺相如為上卿,位在自己之上就心懷不滿是吧。】
藺相如:……
他以為天幕誇了他們趙國將相和就不會再提這一茬了,沒想到天幕還來了個回馬槍。
【廉頗的戰績也是可圈可點的,無論是在前期替趙國四方征戰也罷, 甚至在閼與之戰後秦昭襄王惱羞成怒轉而發兵攻幾, 在此攔下秦軍攻勢, 大敗秦軍的,正是廉頗。
可廉頗比較倒黴,跟白起恰好生在了同一時代。
因此作為將軍,廉頗似乎總是在戰績上查無此人, 畢竟以當時趙國的國力, 最大的對手定然是秦國,毫無疑問,廉頗打不過白起嘛。】
廉頗憤慨看向天幕。
雖然他心中並無全勝的把握, 也知道秦武安君白起的赫赫威名,可將軍怎麼能說自己不行?
他又沒跟白起對上過,要是長平之戰換他來上,戰果如何尚未可知呢。
反正不會跟趙括那小子一樣。
天幕怎麼能如此信誓旦旦說他定然打不過白起。
【但我們不能因為第一名的成績太過耀眼就忽略第三四名的成績是吧。】
原來剛剛說他不如白起自己還是氣早了。
怎麼就三四名了呢?
好吧,就算他勉強比不過白起,那第二名又是何人?
【長平之戰後,趙國陡然衰微,其他諸國自然也是磨牙吮血,想從這個昔日強國的身上賺取好處,燕國也並不例外,燕王喜甚至親往前線隨軍攻打趙國,這便是鄗代之戰,又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而這場並不知名戰役的作者,正是廉頗。
鄗代之戰趙國大獲全勝,乘勝逐北五百餘裡,一直打到燕國都城薊城,燕國隻好割五城而求和,此戰廉頗終於得以封侯。
順便提一句,燕王喜正是燕國最後一任君王,是為亡國之君。】
燕王喜:……
謝謝你天幕告訴他了一個這麼“驚喜”的勁爆消息呢。
趙孝成王則冷哼一聲。
他趙國雖然打不過秦國,但還能打不過你這麼個小小燕國?
他趙國可還有戍守在長城的邊防軍未曾啟用呢。
隻是……這燕王喜是亡國之君,那這那這趙國的亡國之君又是誰啊?
不會是他吧?
說好了那一統天下的秦王是秦王稷的曾孫呢。
哦,趙孝成王麵無表情地想了起來。
秦國四年換三王。
這秦王稷這麼能活,他那兒子怎麼這麼廢物?
他可不想做亡國之君,他祖父滅了中山之後,中山國的亡國之君下場如何,他還沒有忘記呢,畢竟他祖父的生平,曆代趙王必須仔細誦讀,絕不能重蹈覆轍。
【但廉頗最為著名的,還得是那句“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尚覺自己年輕力壯的廉頗:???
有沒有一種可能,白起跟他年歲相差定然不多,怎麼到他就廉頗老矣了呢?
【不得不說,悉數將身家性命係於君王之身,是古代將領的悲哀,也是對古代君王質量的考驗,通常情況下,這種考驗一般都是不合格。
尤其是曆超過兩代君王的將領。
廉頗正是如此。
在趙孝成王薨後,其子趙悼襄王即位,第一年就把廉頗的軍職給解除了。畢竟此時的趙國朝堂,哪裡又還有像藺相如一樣的文臣呢,廉頗與當時手握大權的郭開有私怨,在朝堂之上處處飽受排擠。
廉頗遂離趙去魏。】
趙孝成王聽天幕如此一說,第一時刻是先放下了自己的一顆心。
啊,至少他不是那個亡國之君。
等等……這豈不更說明他沒有多久就要快死了嗎?
然後才想起來自己那不成器的兒子。
趙國經長平之戰,國力已然大衰,怎麼還能輕易放走鎮守四方之大將啊。
【而廉頗一去,秦國對趙國的蠶食更加嚴重,趙悼襄王便心生後悔,恰好廉頗在魏國也並不受到重用,而廉頗自己也仍舊思念故國。
趙悼襄王便想要迎回廉頗,但迎回之前總得派使者試探試探吧,看看廉頗還能不能行了,不能打了要回來不是也白浪費俸祿嘛,趙悼襄王算盤打得在秦國都能聽見了。】
秦王稷:???
天幕你不提他秦國是會被憋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