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戰國篇五 白起其三(1 / 2)

【秦國第一個出手, 用千金收買趙國人,散布謠言表示,廉頗算什麼, 他秦國怕的, 隻有那個之前大敗過秦軍的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

再加之趙王對廉頗不滿久矣, 趙括說起兵法又侃侃而談, 糊得外行人一愣一愣的,趙王遂決定換將。】

趙孝成王很是憤怒。

雖然他的確也是被趙括當時規劃的攻秦之計說動了心,又想起閼與之戰時故馬服君的赫赫戰功。

想著虎父無犬子嘛,他選擇相信趙括並不意外。

再說了, 雖然長平沒有打多久, 在長平之前,秦趙兩軍已經對峙兩年有餘,他們在後方提供一十多萬大軍的補給何其艱難。秦國到底是強國, 又據有富饒的巴蜀, 他們趙國的糧食產量怎麼跟秦國去拚?

再堅守下去,他趙國恐怕要先餓死了。

【秦王稷知道了此等重大利好消息, 簡直可以說是心花怒放, 趕緊暗中換白起上場並嚴格封鎖消息。

也就是說, 很可能初出茅廬的趙括直到戰場兵戎相見,才知道可能自己之前做錯攻略了, 這試卷題目不對啊。

說好的初中數學卷怎麼換成了大學高數?】

趙孝成王深以為然。

就是哇!當時探子分明來報, 說秦武安君白起重病,秦國沒有換將的意思,他才徹底放下心來。

本來白起就夠變態了,臨時換將還不通知,秦王稷你不覺得自己太缺德了一點嗎?

後世人雖然對長平之戰的始末已經十分清晰了, 但是在這個大學高數又是何物?

大學他們是知道的,怎麼後麵加上兩個字他們就完全看不懂了呢。

【白起對於趙括這種初出茅廬將領的心態拿捏十分得當,抓住了他實操不足的本質,後退誘敵,分割圍殲。前線軍隊恐怕是教科書版的節節敗退,於是引得趙軍深入追擊,而秦國奇兵已繞至後方趙軍的最後一道防線處,自兩翼包抄趙軍,截斷趙軍糧草。

於是趙軍變成了甕中之鱉。】

趙孝成王簡直是痛苦麵具。

長平之戰之時,他已細細讀過每一封戰報,實在不必講得如此詳細。

但他很痛苦,有人看得十分津津有味。

那便是秦國的曆代先君們。

好啊,怎麼世上還有這麼配合的對手啊,他們秦國可終於是出了好一口惡氣。

多來點,他們愛聽。

畢竟聽完這後世子孫的熱鬨,他們怕是得殫精竭慮地直麵來勢洶洶的敵國軍隊了。

隻怕沒有第一個趙括給他們送人頭。

【但趙括不可謂不英勇,在發現趙軍陷入秦國重圍之後,自各個方向努力突圍。可是,他麵對的是白起啊!

白起令兩翼秦兵出擊,直接將趙軍斷成了三節,一個口袋變成三個口袋了,趙軍將令難傳。】

其他朝代的人聽到天幕如此說,可能還沒有什麼感覺。

而與秦昭襄王同處一個時代的六國國都人民已經開始感到窒息了。

沒錯,那可是白起啊。

【趙括堅守四十餘天,組織了四到五次大型突圍,卻仍舊無法成功,趙軍自相殘殺,軍心動搖。在最後一次突圍之中,趙括被射殺,剩下的趙軍投降。

其實這也不能完全怪趙括。畢竟論起動員能力,那趙國是遠不能敵秦國的。

在成功圍困趙軍之後,秦昭襄王親自前往河內動員秦民,將趙國派出的援兵和糧草封死在包圍圈外。

但長平之戰到底是在趙括的領導下取得了如此開天辟地般的失敗,趙括喜提成語典故“紙上談兵”。】

趙孝成王終於破案了,他就說怎麼自己當時派出去的援兵怎麼都無法支援到趙括大軍。

合著是有秦王稷親自壓陣啊。

早知道他也親自上了。

當時怎麼沒想到呢。

隻是這個天幕實在可惡,殺人還要誅心。

紙上談兵?這嘲諷的,可不隻有趙括一人啊,信了趙括紙上談兵的自己不是顯得更加可笑嗎?

【燕趙多悲歌慷慨之士,也就是說,燕趙多出能打之善將,白起深覺之前的上黨之亂便正是因為上黨人心不向秦。如今趙卒因饑餓投降,他日必定反複,重成秦國心腹大患,於是使詐,將趙國降卒皆坑殺之。

長平一戰,趙國儘損四十五萬趙軍主力。

從此,六國再無能與秦相抗者,可以說,秦國的統一從此變成了時間問題。】

秦昭襄王聽得那叫一個心花怒放啊。

想想確實,齊、楚、趙都打趴下了,那下一步豈不正是應該一統天下嗎?

怎麼還搞到曾孫那一輩去了。

就是他搞不定,怎麼著兒子也能搞定了吧。

而前代的君王表示人已麻,勿cue。

多少萬?四十五萬?

對不起,是他們之前對一十四萬太大驚小怪了。

【可也正是長平之戰,是秦昭襄王的轉折點。長平之戰結束後,白起認為應該直搗趙都邯鄲,直接物理滅亡趙國。

這可讓趙韓魏都大驚失色,這可不行。

於是趕緊重金用間賄賂秦相範睢,引起範睢嫉妒之心,恐白起功高無上,不想讓白起有滅趙之功,於是勸秦王接受韓趙割地的請求,秦王許之,召回白起。

從此秦國將相失和。】

秦王稷:???

他秦國將相失和了?他怎麼不知道?

他之前分明不是還讓應侯去武安君府探過病嘛,應侯回來後還轉達了白起不願意上前線所說的話,並對白起格外寬容。

而且,他非偏信範睢,不過趙國到底自趙武靈王後國力大增,雖然長平慘敗,但他秦國也損失不小,萬一當真即可滅趙,萬一引得其他國家直接來伐,大軍若救援不即,恐怕他秦國會反受其亂。

畢竟他就是這麼搞垮齊國的,前車之鑒,不得不防。

他以為這些白起都該心知肚明才是。

這不是待國力稍稍恢複,就又去打趙國了嗎?

是他白起又突然撂挑子了。

【比將相失和更可怕的,是君臣離心。

長平之戰結束不久,秦昭襄王覺得差不多了他又可以了,決定再次伐趙。可這一次,白起提出了反對意見,但秦昭襄王堅持伐趙。因白起拒不出戰,秦昭襄王不信這個邪,沒有白起,他難道還真打不贏嗎?

於是派其他將領前往伐趙,果然屢遭大敗。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