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9年, 也即秦王政十八年,這是一個劃時代意義的年份, 從這年開始, 王翦王賁上陣父子兵,五國殲滅機徹底上場,以千裡江山為圖, 構築了自己轟轟烈烈的事業。
秦王政十八年,王翦攻破邯鄲, 擄趙王遷,趙國滅亡。】
聽聞此言,始皇帝卻對天幕表揚王翦的功業之事毫不感興趣, 畢竟該表彰的他都表彰過了。
早就過了激動的時候了。
他更關注的, 顯然是天幕最開頭的那一句話。
之前他就搞不明白天幕的紀年法,總是到處混著說,隻能大致推斷到底是什麼時候的事。
但如今, 天幕卻給了一個明確的時間。
公元前229年就是他在位十八年的那一年, 那麼其餘的時間他便或許可以找到具體的對應時間節點。
妙啊, 等這次天幕結束他就要好好對應一番。
發現這一訣竅的,顯然並不止他一個。
可問題在於……
“陛下!咱距離那秦始皇上百年了啊!”
這紀年表工作量著實大了一些。
【秦王政二十年,荊軻刺秦,讓滅趙之後陡然空虛不知道到底該往哪裡打的秦王政興奮起來, 立馬決定伐燕。】
始皇帝:……
才兩年沒打仗, 怎麼就空虛了呢?
他沒有空虛,隻不過是在衡量到底該如何對付剩下的幾個國家而已, 他不想如攻趙一般耗費如此多的時間精力,不值得。
雖然荊軻確實給了他好大一個把柄,但是他倒也不至於興奮起來吧。
好歹是場刺殺, 自然是驚懼更多一些。
不過正好拿來用一用,荊軻也算死得其所,為秦所用了吧。
【也許是一路上過於勢如破竹,史書甚至不願意多花什麼筆墨來描述戰爭,總之我們隻知道,沒多久,秦軍便在王翦的帶領下在燕都薊城吃上燒烤了。
燕王喜與燕太子丹逃到遼東一代。
燕國名存實亡。
燕王喜這個大聰明竟然還聽信了趙嘉的話,割下自己太子的頭顱獻給秦王政,妄圖保住燕國與自己的王位。
哎,這他就不知道了吧,打你需要理由,但不過是隨便找個理由,彆太將理由當回事,會變得不幸。】
凱旋回到鹹陽城休整的秦軍們有的曾經參加過那場伐燕之戰,憤憤道:“燒烤是什麼東西?我們沒在燕國吃到啊!”
原本隻是湊熱鬨看前朝將領的漢代某武帝則深深與最後那句話非常有共鳴。
沒錯,他漢軍都是正義之師,從來不打沒理由的仗。
打匈奴這是複仇自不必說,打周邊小國,沒看到周邊小國先動了他們的使臣嘛,非常合理,邏輯通。
至於人家為什麼要動他的使臣,那就不關他的事了,反正他是絕對沒有暗自叮囑他們囂張行事的哦。
【不過咱政哥還是講信用的,竟然真的停手了,讓燕王喜在遼東繼續當他的燕王。
但善良這個詞可從來跟秦始皇扯不上什麼關係,因為打殘了燕國之後,秦國有了新的目標,那就是南邊的楚國。
也可能是燕國剩下的地太小,專門為了這點地浪費糧食,咱政哥看不上。】
燕王喜:……
算了,多當一年燕王是一年吧,反正天幕之前早已說過他是亡國之君了。
至於兒子……為了燕國獻出生命,想來他不會有意見的吧。
有意見也沒用。
關於天幕剛剛內涵他的大聰明,他就全然當作聽不到好了。
【秦王政二十一年,秦國先派出王賁打算試探一下楚國,發現楚國還挺好打的,王賁一舉便攻占了楚國十餘座城池,這給了秦始皇極大的自信。
簡而言之,咱政哥他high了,覺得自己太可以了,秦國壯士一個頂百個!
於是麵對王翦所說的要六十萬大軍才能攻下楚國,秦王政遲疑了。他選擇相信更加年輕氣盛的李信,畢竟二十萬打下楚國聽起來好像更加靠譜與熱血。】
秦王政沉默了。
雖然不明白那四個奇怪符號代表的意思是什麼,也知道大概這句話不是什麼好話,畢竟他已經在前麵的天幕裡知道自己信任李信滅楚首戰不利了。
可秦國壯士一個頂百個有哪裡不對嘛。
分明正是如此。
而且他秦軍裝備還更精良呢。
不行,不能飄,這一次,他要直接信任王老將軍,讓他帶領六十萬大軍攻楚,絕對不能給後世留下那個可怕的印象了。
【要說李信,那當然也是一員悍將,其自信也非空穴來風。但秦王政和李信都沒有想到,楚國雖有頹勢,但到底疆域較大,一路殺進去容易,但後患無窮。
外帶秦王政一貫的倒黴debuff,昌平君還在其後叛國反秦了,於是李信軍隊被雙向夾擊,大敗,震撼秦國朝野。】
秦王政剛做好的心理建設,它塌了。
什麼?昌平君反秦了?
雖然他確實曾是楚國的公子吧,但秦國不比楚國香?而且他可都做到了他秦國的相邦了啊,竟然還反秦,害了他二十萬大軍?
秦王政擼起袖子,現在就要開始準備給昌平君找茬了。
不能讓他禍害他大秦的將士們。
【不過秦國也不能說顆粒無收吧,雖然王翦被否定提議之後心灰意冷回家養老去了,但王賁還在為了功名努力奮鬥。秦王政二十二年,王賁水淹大梁城,魏國滅亡。
可魏國的滅亡沒有辦法撫平楚國失利帶來的震撼。
於是,那個曆史名場麵他來了,沒錯,就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秦王撒嬌大法,正是發生於這個時期。】
秦王政絕望地閉了閉眼睛。
為什麼還要再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