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太令人尷尬了。
若是讓劉季知道自己曾經竟然有過這麼天真的想法,恐怕是要連大牙都笑掉了。
【“漢王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因此誌向雖死不易。”嘖嘖嘖,聽聽,多麼動人的剖白,多麼堅定的拒絕,誰聽了能不動容啊。
這話莫說是放在BE組,那就是放在HE組,也是多麼肉麻炸裂的存在啊。
畢竟衛青那最多也就是一句心照不宣的“以臣之尊寵”嘛。】
衛青:???
說淮陰侯就說淮陰侯,沒事乾帶上他做什麼。
他也不過是實話實說罷了,再說了,天幕有沒有本事把原本的事件完整放出來啊。
他可是實打實地將屬下帶回長安讓陛下處置了,這難道還不夠嗎?非要說的這麼文鄒鄒又那什麼嘛,放出來多讓人不好意思啊。
沒錯,淮陰侯本侯已經在未央宮尋覓可以容身的地縫了。
可惜劉邦完全不能體諒韓信的麵子問題,驟然聽到這話,簡直是不敢置信,還要專門再問一遍,拉出來拚命鞭屍:“什麼?這話你說的?乃公怎麼從來不知道你是這麼想乃公的呢?再說一遍嘛。”
韓信:……
始皇帝也沉默了。
他不是沒見過單純的臣子,但是這麼單純的,他還是第一次見。
人和人的參差啊。
他禮賢下士,同吃同穿,反而把人尉繚給嚇跑了,還說他長得很可怕。
這韓信怎麼反過來為這點小事如此記掛,死心塌地?
他可以!
【韓信可不止說了一遍,在之後謀士蒯通勸韓信自立的對話中,韓信又擴充說了一遍。但很可惜,雖然說了兩遍,但劉邦本人對此毫不知情。
這倆人,絕了。
反正就是重點事項堅決不說,對誰說都不能對對方說是吧。
韓信本來政治情商就不高,他不高你劉邦也不高嗎?他不說你自己不會問嗎?要不要看看你曾孫是怎麼做的,好好學學吧。人家可還沒遇到你們這麼重大的問題呢。
元朔五年,衛青大勝而歸,漢武帝賞賜千金。寧乘對衛青建議將這千金送給漢武帝寵妃王夫人的母親,以取悅漢武帝。
衛青覺得很有道理,於是給了五百金為其賀壽。
其實前朝聯絡後宮,很是有些敏感。但人家不靠自己猜啊,漢武帝知道此事,直接坦言相問,衛青便實言相告。寧乘也得以發家,三方都很愉快。
所以,啊,漢初的兩位,你們的嘴是擺件嗎?】
劉邦簡直心梗。
這是什麼背刺祖宗的曾孫,要不是看在你功業似乎很大的份上,簡直不想要這個後代了。
大將軍手握軍權,這麼敏感的話題是能直接說的嗎?不該試探試探嗎?結果竟然還交流成功了?
有沒有一種可能,他就是因為情商很高,所以才不直接問呢。
誰知道你韓信這小子背著他竟然會說這麼肉麻的話啊!
早知道他肯定會問啊。
“你是這麼想的,為何從來不跟乃公說呢?”
韓信忍無可忍,終於直率道:“這種話還要我親口說出來嗎?難道不該是君臣共識嗎?”
劉邦無言以對。
怎麼就共識了?你什麼時候背著乃公達成了這樣的共識。
“既然你是如此作想的,那你固陵之時又為何姍姍來遲,非要乃公將地許給你才肯來決戰?”
韓信更是一頭霧水。
“陛下都進軍到陽夏了才想起來約期,是不是有點太遲了?”
再者說了,他自覺自己完全受得起陛下當日許下的封地,有了這般許諾,他更鬥誌昂揚,加快了行軍速度,也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吧。
劉邦很是震撼。
你的看法我的看法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
秦王稷則看熱鬨不嫌事大。
太好了,被曾孫上了一課的,終於不僅僅隻有他一個人了。
【於是蒯通那句著名的“飛鳥儘,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似乎隱隱之中,便成為了韓信結局的預言。
有人說,韓信若當日選擇自立,天下鹿死誰收尚不可知。不過也要客觀地看到,韓信其實並沒有建立起自己的體係,自立之事也不過是空中樓閣而已。
畢竟一直到垓下之戰後,為他掌管大後方的是曹參和高邑,那可妥妥的都是劉邦的心腹。
且決戰之後便被迅速奪兵權,這其中沒有任何糾纏,所以顯然,韓信本人大概率並沒有謀反的想法。
再說了,就韓信這點三腳貓的政鬥經驗,想打通完美結局,實在難度係數有點大啊,玩不過老狐狸呀。】
劉邦震怒。
說誰是老狐狸呢?
雖然他年歲確實長了韓信不少,但也不至於是老狐狸吧。
韓信困惑。
還要建立自己的心腹體係的嗎?他壓根就沒這麼想過,根本沒思考過還有這種可能來著。
【總之,韓信錯過了自己自立的最佳時機。而後楚漢決戰正式開啟,韓信老人家更為致命的一點來了,他決戰竟然遲到了。
這一致命的問題更進一步加深了劉邦對於韓信的猜忌,從此韓信的命運逐漸往難以挽回的方向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