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才不管什麼反諷不反諷呢,甚至欣然接受了這一解釋。
“看,天幕連理由和諡號法都給找到了,不抄一下不合適吧。朕覺得不錯。”
和撫四夷有什麼毛病嘛。
他大漢從來不主動出擊,都是被迫反擊,可不是和平至上主義嘛。
至於為什麼最後會匈奴遠遁,小國賓服,那不正是以德服人,賓至如歸嘛。
要學會活學活用,反正他才不知道什麼叫害臊。
衛青今天也是被自家陛下刷新下限的一天。
這話說出去您自己相信嗎?
【這又有什麼呢,反正你沒看隔壁的隔壁的羅馬帝國知道了漢朝之後在商業互吹的時候還在那邊宣稱早就聽說漢朝子民仁德善良嗎?
這是外賓對我們愛的認可啊。
距離產生美,誠不欺我。】
劉徹也繃不住了。
距離產生美,嗯,也沒什麼問題吧。
國與國之間的胡吹就不要當真了吧。
如果明天匈奴肯向他稱臣,後天他大漢的國書上就會寫上漢匈本兄弟之邦。
問題不大。
【但要細究起衛青橫空出世的炸裂,那就不得不先提一提北邊那個匈奴了。之前提到,李牧反擊匈奴,最終使匈奴十數年不敢入趙邊城。
而秦始皇又派蒙恬為將,修繕故長城,又將南下打秋風的匈奴給趕回了漠北老家。
但我們不能因為蒙恬打得順手就忽略了匈奴的成長。
在頭曼單於時代,匈奴已經開始格外重視狩獵之事,不僅僅當作是娛樂和捕食,更是當作一種軍隊的訓練方法。
而匈奴子民從幼年開始,便於馬背之上鍛煉騎射,匈奴全民皆兵不是蓋的,也慢慢發展壯大起來,幾乎與秦帝國同時成為一個一統的草原部落帝國。
匈奴隻是缺少一個發展壯大的機會而已。
而這個機會,他們沒有等太久。】
始皇帝都不必再往下聽,就知道這什麼機會是指他秦二世即位。
畢竟是第一年就能被打進鹹陽的存在。
北方守軍不得不南下捍衛首都,又怎麼可能還有餘力戍守長城。
彆說守軍了,蒙恬都自殺了,真是守了個寂寞。
【曆史有的時候就是這樣充滿了巧合。
在秦二世元年登基的,可不止秦二世一人。
匈奴漫長的曆史舞台之上,隻此一位彆無分號的雄主正式登位。數年之內,便趁中原內亂之機會,東破東胡,南並樓煩,河南王地,西擊月氏,甚至將手伸到了今天的新疆一帶,勢力範圍直達烏孫和大宛等地。
北至貝加爾湖一帶,是個名副其實的大一統帝國,史稱“百蠻大國”。
而這位雄主,便是頭曼單於之子,冒頓單於。】
始皇帝簡直有點懷疑是不是自己有哪裡不對。
為什麼其他人的兒子看起來每個都很棒的樣子。
怎麼隻有他搞不出合格的繼承人。
這不應當啊。
但除了不明真相的始皇帝,其他皇帝可不會去羨慕頭曼單於。
畢竟腦袋有點涼快呢。
哪怕國家發展不那麼快,也還是活著比較重要吧。
【而匈奴的壯大跟頭曼單於“巴甫洛夫的狗”一般的軍事訓練方式脫不開乾係。
因為頭曼單於原本想要廢立自己這位長子,於是將其送到月氏為質,前腳剛送去,後腳就攻打月氏,想借月氏的手殺掉長子為幼子鋪路。
誰知道冒頓單於藝高人膽大,竟然逃回了匈奴。
頭曼單於覺得自己的兒子十分英勇,便給了他一萬騎兵讓他訓練並且再也沒想過廢立之事。
很可惜,他沒想法,可不代表他兒子沒想法。
父慈子孝的皇家故事在漠北也毫不遜色呢。】
始皇帝:???
知道頭曼不太聰明,沒想到這麼蠢。
突然覺得也沒什麼了。
這種蠢貨生了個聰明能乾的兒子隻能說是替天行道了。
如果不跟他的帝國出現在同時代他還能多誇讚那個什麼冒頓幾句。
經常拿冒頓殺父這件事情內涵匈奴的漢朝皇帝不甚在意。
就是這個什麼“巴甫洛夫的狗”是個什麼意思啊?
【冒頓用嚴格的軍事訓練方式來訓練自己手下騎兵的忠誠。冒頓作鳴鏑,鳴鏑所射向的地方,手下將士必須毫不遲疑,跟隨鳴鏑的步伐。
冒頓用自己喜愛的馬和美妾試驗之後,確信手下將士已經養成了條件反射。
遂在與頭曼單於一同行獵之時以鳴鏑射向頭曼單於,萬箭齊發。
冒頓代父自立,從此拉開了匈奴強盛的序章。
而此刻,中原恰好大亂。
等到高祖統一了中原,北麵一望。
好家夥,非但整個北麵儘入匈奴囊中,西域二十六國,也皆成匈奴的附庸,西漢開國之初,就給人包了餃子啦。】
劉邦:???
天幕你為什麼聽起來這麼幸災樂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