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 西漢篇十六 衛霍九(2 / 2)

第二年,他改元元鼎。

而元鼎和元封加起來才十年,那豈不是說明仲卿在去病死後十年便也要先走一步了?

那才多少年啊!

尤其是天幕之前曾經說過,他要活到七十歲的。

竟然要忍受十幾年的敗仗,劉徹從來就沒吃過這種苦。

嚶嚶嚶,不會真的被他猜中了吧。

衛青:……

啊這,他帶出來的將軍們這麼廢的嗎?

難道是自己平時沒有給那些將軍們施展發揮的空間,沒有得到鍛煉嘛?

可是,可是他可不敢拿陛下的錢開玩笑啊。

難道打勝仗就這麼難嗎?

分明如今的匈奴和四夷都很好打呀。

【而戰爭的失利要付出的代價遠遠不止是戰場上的代價。當戰爭所能帶來的收益抵不過損失的時候,漢武朝的經濟也隨之崩盤。

漢武帝最後的十多年,基本上就是在解決之前數十年激進措施帶來的全部積弊。可以說,衛青去世帶來的山崩地裂般的影響絕對不容小覷。】

可不是山崩地裂的影響嗎?

劉徹欲哭無淚。

他自登基以來製定的所有國策,都與他心中曾經設想過的對匈開戰有關。

政策一經製定,哪裡是這麼好修改的。

而且還是戛然而止,突然屢遭失敗。他肯定被打蒙了了呀,怎麼可能甘願信這個邪。

誰知道除了仲卿和去病,其他人都是這麼廢物!

嗚嗚嗚,他的大將軍們呀!

劉徹左邊看看右邊看看,一時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先找誰哭唧唧真情流露一番。

【更加雪上加霜的事情在於,劉家皇帝那刻薄寡恩是寫在DNA裡的,作為離政治機器隻有一步之遙的漢武帝劉徹,更是其中翹楚。

而要讓這麼一位一生熱衷集權大一統的帝王付出他的信任,是難如登天的。

元封五年,緊貼著大司馬大將軍衛青的薨逝,那項綿延了兩千多年的刺史製度幾乎同時上線。

這雖然是中國監察製度的一大進步,但是這項製度出現最開始的契機,實際上卻是帝王缺乏安全感的體現。

而這麼一位在權力巔峰浸淫數十年的實權天子的不安,對於國家運行機器而言,也是一場滅頂之災。

可以說,後來的漢武朝堂會變成那樣血流成河的大逃殺現場,帝國二把手兼刹車器控製者的缺席,絕對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衛青:……

天幕你這就強人所難了吧。

他自己在心裡估算了一下,如果真按照天幕所提供的時間線,自己怎麼也是活到了將近五十歲,雖然不能算長壽,但是也絕對算不上短命。

主要還是因為去病死得太早了!

任誰曾經擁有過一個如此閃耀的後繼統帥人選之後,都不會有再培養一個備胎的想法的。

他同陛下之前就曾經商議過,大漢的下一任四方統帥,定然是去病無疑。

而他們要做的,便是在下一任天子登基之前,將去病培養成下一位鎮國護石。

誰能想到,計劃趕不上變化呢。

他決定了,從今天開始,每天監督去病喝補藥,一天喝三回!

霍去病覺得自己背後有點發涼。

【畢竟自元封五年之後,漢武老年旅行團甚至都隻在泰山周邊的山東這旮旯轉悠了,要不就去去甘泉宮,像元鼎元封這樣一年去一次,一次去半年的漫長旅途是再也沒有過了。

合理推測,如果不是因為咱豬豬真的愛好求仙,可能直接就地變成宅男了。】

劉徹沉默了。

什麼老年旅行團!

他們不是出去玩的,分明是去丈量天下的,順便看看他大漢目前的現狀,不能完全被那些基層的官員們忽悠啊。

再說了,你們以為出去巡遊是什麼簡單的事情嗎?

若不帶著仲卿,以他天子之尊,去這麼遠的地方,是很危險的。

雖然他確實打算如天幕所說親自去朔方跟單於喊話,但可不代表他真的願意以身犯險哦。

他可從來不是什麼莽撞的人。

上一個建議皇帝親自出戰,自己在後麵守城的官員,墳頭草都已經三米高了。

【但無論衛青之薨逝在漢武朝引發了怎樣一場沉默的海嘯,但死者不可複生。

這位曾經一舉打破匈奴不可戰勝神話的將軍最終還是先於他的君王,埋進了茂陵之中。

縱觀衛青的一生,七戰七捷,七戰共帶出了九位侯,十四位將軍,更是為大漢帶來了全新的戰鬥方法,是在草原之上掌握大兵團協同作戰的第一人。

非但如此,衛青上得了戰場,下得了朝堂,是漢武帝最為信賴的政治夥伴,也是漢武帝身後最大的依仗。

“長平桓桓,上將之元”是無上的光榮。

而這兩位沉眠於帝王之側的大將軍們,共同用他們自己的一生,詮釋了那句著名的歌詞:“你曾經是我的邊疆。”】

就知道天幕提那個什麼盧山沒有好事!

雖然他熱愛搞陵墓建設,但是他也實在不怎麼想幫兩位大將軍搞陵墓裝修事業啊!

但這句“你曾經是我的邊疆”到確實是去病和仲卿最貼切的寫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