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昆明池, 其實還是有幾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的。前麵都說了,修建昆明池的時候,正是漢武帝到處搞錢打漠北之戰的時候, 那麼,他是哪裡來的閒錢修建的昆明池呢。
沒錯, 搞錢這種事情,你永遠可以相信劉豬豬。
他讓漢初靠捐錢得來“五大夫”爵位的那些商人們悉數為吏,來修建昆明池,如果實在是不願意來修昆明池, 那也行,要求不高, 就一人提供一匹寶馬給朝廷吧。
好家夥,這麼一搞, 昆明池建完了, 還額外搞出了一個連的戰馬以供給漠北之戰。
真是好一個大機靈鬼啊。】
在京城的商人們:……
還要求不高,隻要一人一匹寶馬?
知道寶馬多貴嗎?好吧, 貴不是問題,主要是, 馬匹可是戰略資源,沒點深厚的渠道, 根本搞不到的!
他們這位陛下,永遠都讓他們在強人所難和更加強人所難之中做出抉擇。
漢武朝的官員們卻習以為常。
這不都是他們陛下的常規操作嗎?
反正就是到處薅羊毛就是了。
商人們還隻是花點錢而已,看看他們,不比商人們更淒慘嗎?
【不過呢,雖然這個池子名叫昆明池,但是漢武帝最終並沒有選擇武力征服昆明國,於是這個昆明池就變成了旅遊勝地, 漢武帝還專門在昆明池內養了許多魚。
豬豬養魚,那也是不走尋常路的。
嗯,他等這些魚長大之後,就賣給了長安的市民。
可以說,昆明池,發家致富小能手。】
劉徹:……
怎麼辦,聽起來好像的確是他能乾出來的事情。
那養都養了,既然吃不完,不賣掉不是虧了嘛。
皇帝就不能做生意啦?
賣爵位也是賣,賣魚也是賣,不還更省心一點嘛。
【但昆明池確實是個軍事用池。又過了幾年,漢武帝下令重新修整昆明池,並在這裡治樓船訓練水軍,最終一舉攻克南越國。
從此之後,終漢武一朝,昆明池水軍的訓練成為了一項軍事慣例。
後來,長安昆明池也成為了曆代君王打卡的重要景點。
原因無他,咱豬豬雖然要掙錢,也要練兵,但他還要美觀。
班固曾在《西都賦》中如此盛讚:“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似雲漢之無涯。”
張衡這個理工男也曾寫過一篇《西京賦》,其中說到:牽牛立其左,織女處其右。
很有可能,就是指漢武帝在修建昆明池的時候左邊樹了一個牽牛的雕像,右邊立了個織女的雕像。
好家夥,這漢武朝水軍練的不是戰艦,是鵲橋啊。】
劉徹表示,這怎麼就不行呢?
一池二用才是好池子嘛。
白天練水軍,晚上當景點,豈不妙哉。
這既要又要還要的作風聽起來可真是他劉家的好子孫呢。
劉邦忍不住嘖嘖稱奇。
這後代也是有夠神奇的。
怎麼好像的確感受到了他一顆帝王心思底下奇怪的文人巧思了呢?
這一點可沒有乃公豁達瀟灑呀。
【話說回來,雖然元狩年間是漢武朝最意氣風發的歲月,那些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戰役都出自這個時間段。但實際上,自元狩之後的元鼎和元封這十年,也仍舊屬於漢武朝的上升期。
正是在這一時期,雖然沒有出動大規模的精銳部隊,主要是依靠一些亡命之徒與流民,但是在這一階段,漢武朝仍舊戰無不勝,最終東南西北四麵開花,初步奠定了中華的版圖。
可以說,漢朝澄澈的明月之光輝已經照耀到了除今日之西藏、青海之外的其他大多數地區,尤其是雲貴地區和福建地區的開發與治理,更是從此徹底納入了中國的核心地區,兩千多年了,始終是中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彆說中國人了,就連外國人都完全沒想過,呀,這兩個地區還有可能分化出中國的嗎?
而這背後,定然有衛青的手筆。】
那不然呢?
劉徹發出了樸素的疑問。
他都封衛青做大司馬大將軍統帥四方兵馬了,雖然說其他地區沒有匈奴這麼難打,用不著讓衛青親自出征,還是陪著他到處巡遊天下比較好。
但後勤調度,征戰策略的敲定,都還是需要有人事先進行規劃的嘛。
若去病已然注定早逝,那這個任務,除了交給仲卿,他又還有誰能夠信任呢?
天幕這真是多此一句。
【畢竟隻要看看元封五年前後的漢武朝戰績表就能夠清晰地看出,元封五年,無論是對於漢武帝本人,還是漢武朝這一朝代而言,都是一個巨大的轉折點。
自從衛青當上漢武朝最高軍事領導人的那一刻直到元封五年,漢朝對外戰績無一敗績。
而元封五年之後,不說出現了毀滅式的下降吧,那也能稱得上是斷崖式下跌。
原先在衛青還在時聽指揮屢立戰功的將軍們失去了衛青這顆遠程大腦之後,也節節敗退,戰鬥力陡然下降。
之後十餘年,漢武朝對外戰績敗多勝少,說準確一點,也就贏了大宛那一次,還是慘勝。】
元封五年?
劉徹在心裡盤算了一下,頓時將心提到了嗓子眼。
方才天幕說,去病英年早逝,病逝於元狩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