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霍去病與衛青這兩位軍神級彆的人物相繼去世之後, 漢武朝的對外戰績一瀉千裡。匈奴也得以喘息,還小小贏了幾場戰爭,俘虜了些許漢朝的將領。
但正如學者點評的那樣, 漢武朝仍舊以最原始最殘酷的方式打垮了昔日不可一世的草原帝國, 在經過漢武帝的深重打擊之後,匈奴再也沒能成功爬起來。
河西, 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環。
在失去河西之後,匈奴人愈往西北遷徙,愈深深感受到張掖與酒泉等地的重要性,於是趁著漢朝改換國策的時間自己也抓緊休養生息,準備一舉奪回河西。
昭帝元鳳三年,時任匈奴單於伸出了試探性的爪子, 很可惜,得到了漢軍猛烈地反攻,自此之後,匈奴不敢入張掖。
張掖, 從此之後,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張大漢之掖肘”。】
劉徹簡直要被匈奴單於給逗笑了。
先不管幾十年之後的戰爭失敗, 反正他大漢是最後的贏家。
就說這匈奴人, 手中握著河西這樣的寶地,一開始竟然沒有意識到河西的重要性?
他打從張騫帶來西域諸國的確切位置之後, 便立馬盯上了這塊看起來狹長的土地。
而且這可是匈奴人國境之內最重要的農田地區, 隻要奪下河西,匈奴便再無穩定的糧食來源。
他取名字, 可從來都很生動形象的。
【再加之自漢匈戰爭開打以來,漢朝便開始馬不停蹄地溝通西域,而在匈奴北遷之後, 漢朝的影響力開始漸漸滲透進了西域諸國。
聯烏孫,征樓蘭,伐車師,從此,匈奴在西域的影響力消失殆儘,取而代之的,是冉冉升起的華夏漢朝。
在漢朝的巔峰時期,僅僅憑借漢使手中的符節,便可調動西域數以萬計的軍隊。
鄭吉發西域兵滅車師,陳湯更是直接帶著西域兵打進北匈奴的領地,斬殺郅支單於。這是漢朝曆史上第一個被斬殺的匈奴單於,雖然隻是二分之一個大單於,但好歹也算是個大單於吧。
最為著名的,還得是陳湯那句振聾發聵的語句:“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從此,漢朝永遠以一種強悍無前的剛強融入了華夏的文化之中,成為了華夏骨血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劉徹等人已經跟不上節奏了。
等會兒等會兒。
什麼叫做二分之一個大單於啊?
好像是聽到了什麼北匈奴,難道還有南匈奴?
看來匈奴是真的落魄了啊。竟然連數萬西域兵都打不過了。
好嘛,真是看匈奴的熱鬨不嫌事大。
【雪上加霜的是天公不做美。自霍去病與衛青大破匈奴之後,匈奴的天災頻頻,根據史書推測,在軍臣單於死後的六十年之中,連著戰爭加上天災,匈奴人損失恐怕堪稱慘烈。
但有一說一,氣候麵前人人平等。漢武時期原本就是曆史上一個重要的氣候變遷時期,因此見於漢朝史書的漢武朝天災也十分頻繁,漢武帝一共在位55年,發生了43次自然災害。
可以說,漢朝也絕對是以一種頑強的意誌力扛著天災在打匈奴,隻是成王敗寇,最終的勝利者,是華夏民族。
而凝聚力不夠強的匈奴,最終因為天災與戰爭的失利,最終走向了轟轟烈烈的五單於動亂時期。】
多……多少次?
四十三次?!
劉徹完全被轟轟烈烈的五單於動亂給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並且努力想靠自己的努力給五單於動亂提供機會,因而還未注意到這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次數。
但是漢武朝的官員們簡直是眼前一黑。
能上史書的,絕對是大災害啊。
這簡直是一年一回的節奏。
不必多提,自然是他們的任務。
已經被未來即將要擁有的工作量壓垮了。
那確實,天幕說的對,他們漢武朝還真是十分忙碌啊。
前麵打仗,後麵籌軍餉,還得勻人去解決天災的善後事宜。
【終於,在公元前52年,呼韓邪單於降漢,並於次年入長安朝見大漢天子。漢宣帝於甘泉宮會見呼韓邪單於,終西漢一朝,南匈奴始終稱臣於漢朝。
而北匈奴也因為擔心南匈奴有了漢朝的庇護會反攻自己,一方麵不敢輕舉妄動,另一方麵,也開始遣子入長安,以獲取漢朝的允諾。
當然漢朝的回應堪稱是一代模板,那叫一個長袖善舞,左右逢源。首先,對待自己的小弟,那一定是十分熱情,積極庇護,年年送禮物。緊接著,對於北匈奴,那就是不接受不拒絕眉來眼去,誒,就吊著。
隨後的東漢將這一套有樣學樣搞了過去,並得以發揚光大。
可以說,看到各位老祖宗們都這麼流氓,我們可真是放心了不少呀。】
劉詢:……
國與國之間的事情,怎麼能說是流氓呢?
他這叫大國外交!
劉徹卻越想越覺得妙哉。
於是他暗戳戳與霍去病交流了起來。
“你看啊,兩個大單於就會有兩個匈奴太子,到時候都讓他們來我大漢,南匈奴質子便演奏樂器,北匈奴質子翩翩起舞,豈不是更能弘揚我大漢之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