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作為普遍意義上承接唐朝的下一個封建王朝,由於其落差過大,在人們心中的普遍評價總的來說就四個字:“積貧積弱”。實際上, 宋朝的人力物力乃至國家財政收入都大大多於唐朝的。
為什麼會有這個刻板印象呢。一方麵, 宋朝雖然錢多, 但是他開銷也大啊。
就不算他往各個鄰國每年交的歲幣了, 單就為了維持他國內那數量龐大的驚人的冗官與冗兵,就隻能橫征暴斂以充國庫,導致了普遍意義上的民貧。因此, 宋朝是曆朝曆代之中農民起義發生最多的朝代。
《水滸傳》的原型也正是取材於宋。
沒錯,宋朝雖然一生都在打本土保衛戰,打著打著還打沒了一大半的疆土, 但是他的軍隊數量是真的前所未有的龐大哦。
在宋神宗年間,宋朝的軍隊人數就已經是開國時的5.3倍了,軍費開支更是大的驚人,竟然占了全部財政收入的六分之五。】
始皇帝,劉徹與李世民雖然分屬在不同的時空, 但此刻聽到天幕此言,竟然不約而同地沉默了。
???
不是, 這打得什麼仗啊, 你每年花了六分之五的國家財政, 結果還打丟了半壁江山?
這是真實能夠存在的情況嗎?是不是有點太不合理了?
尤其是李世民格外的難以理解。
畢竟天幕都說了,你宋朝的國家財政收入是大大多於唐朝的。就這?
他大唐可從來不可能花這麼多錢去打仗,還搞不搞民生了?
關鍵是還沒打過。
【其實你要說宋朝的軍事實力菜的很突出吧,那確實也很突出。畢竟縱觀曆朝曆代,我們很難找到如同宋一般,從未在對任何一個國家的對外戰爭中取得絕對性勝利的朝代。
宋朝生生把自己活成了華夏曆史之中引以為戒的另一個反麵典型王朝。
但宋朝的軍事實力完全就屬於一個薛定諤的狀態。隻要沒有皇帝在背後拖後腿, 啊,雖然這個情況發生的概率是99%,但是防守反擊宋朝又好像能時不時支棱一下,譬如發生了許多次的首都保衛戰啊什麼的。
畢竟宋朝甚至能在元朝的鐵騎之下支撐了足足四十六年,是元滅國路上遭遇到的最頑強的抵抗,沒有之一,正說明了當宋真的想打的時候,也不是不能打,畢竟其實宋朝軍隊的裝備,那都是十分先進的。】
什麼叫皇帝在背後拖後腿啊?
還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性?
這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王朝啊。
有點好奇。
另外……
既然能打,為什麼一天到晚要在自己家門口打仗啊。
那不是無論贏了還是輸了,都得自己掏錢嗎?
【但是宋朝之戰鬥力如此令人堪憂,其源頭或許可以追溯到宋朝一以貫之的軍製上來。自宋開國以來,便製定了“三權分立”的軍事牽製模式。
也即將軍權一分為三,相互製約,掌兵權者無發兵權,有發兵權者無握兵之權。是以“猜防”為核心的新一代兵製防範措施。何為猜防,那自然是猜忌將領,防備士兵嘩變咯。
當然,不能不說,這確實讓宋朝沒有走五代其他國家的舊路,安安穩穩延續了許多代,但代價嘛,那當然是讓後世之人很想平等地創死每一個宋朝皇帝。
這項軍事舉措加大了宋朝軍隊間的內耗,成功讓宋朝的將軍以保全身名為第一責任目標,自太宗以後數代,世無名將,唯一一個有點水花的狄青,還死於猜忌,抑鬱而終。】
李世民:……
很好,叫什麼唐太宗?他要告訴自己的後繼者,一定要給他換一個廟號,受不了了。
希望天幕能夠清晰地告訴他每一個宋朝皇帝的廟號是什麼,他連廟號都不想跟這些傻缺皇帝一樣。
劉徹:???
這製定的是什麼破製度啊。
從未見過如此垃圾的軍事牽製製度。
你這是讓武將去打仗嗎?你這簡直就是讓武將直接去送死。
就是再天才的武將,被這製度一牽絆,至少得有一半的才能直接荒廢了吧。
【狄青年少之時因與鄉人爭鬥,最終被判充軍,這反而給了狄青又一條出路。
狄青自小擅長騎射,因此在前線與西夏作戰之時,格外勇猛,大大小小打了二十餘場仗,陷金湯城,奪取宥州,可謂是宋軍之中的一股清流。
經過十餘年的征戰,終於因戰功升至樞密副使,出身行伍而能官居樞密,這在宋太宗之後,是前所未有的先例。】
啊??
衛青迷惑,衛青不解。
這個狄青竟然名字中有一個字跟他一樣呢,因此他忍不住多了幾分關注。
可是……
他從前是奴仆出身能得入宮中為陛下肱骨那是陛下的恩賜與知遇之恩。
可是怎麼行伍出身成為重臣在那個什麼宋朝也如此艱難呢?難道宋朝已經沒有軍功授爵了嗎?
【後又在平定儂智高叛亂之中居功至偉,成功平定了叛亂,因此官居樞密使,要知道,樞密使是宋朝的最高軍事長官。
狄青的出現可以說是極大程度地鼓舞激勵了當時底層武人與士兵的鬥誌,讓他們好似看到了除了讀書之外的另一條通道。
因此,在擔任樞密使這四年之中,每每狄青出現,士卒們總會爭相誇讚指點。而以此之故,狄青成為了文官集團的眼中釘。
從此,彈劾狄青的奏折便如雪花一般送上了宋仁宗的桌案。
譬如什麼狄青家的狗頭上生了角,還屢次發光,所以應該逐出京城。
什麼京師發生了洪澇災害,狄青竟然為了避水舉家住到了大相國寺的大殿之上,民情激憤之類雲雲。】
這都可以?這理由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