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便罷了,就當被狗叫了兩聲。
呸,誰家的狗敢衝著他亂叫,是不怕死嗎?還是好氣。
【許多人以為宋真宗是因為澶淵之盟欣欣自得,遂前往泰山封禪。不過這倒是跟曆史不太符合。其實真宗封禪,反而是因為真宗頗以為此盟之簽訂為大功,因此對在陣前指揮得當的寇準也高看一眼,十分厚待。
這樣的厚待惹王若欽的嫉妒,因此他上奏真宗,問真宗為何澶淵之役不以為恥,反而認為寇準有功於社稷呢?
並將澶淵之盟比作城下之盟,認為這是一件奇恥大辱。
真宗無話可說,於是時常怏怏,問王若欽應該如何,於是王若欽順勢提出,不然便行封禪之大功業,借以鎮服四海,誇示戎狄。】
等會兒等會兒。
劉徹邏輯差點沒捋順。
這個封禪自然是大功業,但是是要你先有功業,先踏平戎狄,再行封禪,向四方彰顯自己的權威和鎮服四海的魄力吧。
你這邏輯是不是有哪裡不大對勁。
沒聽說過還能反著來的。
始皇帝聞言則冷哼一聲。
寇準當然有功於社稷,這個什麼王若欽不過是故作文字遊戲罷了。
人家澶淵之役扭轉戰局,當然是大功。
雖然此澶淵之盟的確是城下之盟,讓人不齒,但寇準可從來沒讓你去簽訂澶淵之盟啊。
該深以為恥的,隻有你宋真宗一個人而已,莫挨能臣!
【按照先前朝代的慣例,要封禪,自然就得先有祥瑞,可宋真宗沒有祥瑞,這怎麼辦呢,問題不大,偽造天書就是了。由此,開始了宋真宗為期十五年,愈演愈烈的“天書運動”,從此之後,宋真宗沉淪在製造祥瑞的故事當中,每年都有不同的新花樣。
真宗朝一片烏煙瘴氣。
用宋史的說法,是“一國君臣如病狂。”還倒當真十分貼切。
當然,除了所謂祥瑞之外,還得說服那些文官,讓他們沒事少插嘴。
宋真宗便宴請重要官員,並賞賜一尊酒,囑咐他們帶回家與妻子同樂。
等待臣子們回家一看,發現尊中滿是珍貴的明珠,這是他們的封口費。
咱大宋皇帝,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那都不是問題。
於是真宗便順利無礙地大行封禪。
封禪大典持續了足足五十七天。】
震撼,除了震撼,前朝皇帝們已經再也說不出彆的話來了。
他們單知道會有臣子為了討自己歡心搞點什麼祥瑞過來,反正他們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當不知道是真祥瑞開懷片刻便罷了。
怎麼還有皇帝這麼掉價,還自己親自搞什麼祥瑞,什麼天書啊。
還一搞就是十五年?
再說了,一個皇帝,都淪落到要反過來賄賂臣子了,而且賄賂的目的還是為了去封禪,這皇帝當得也真是沒誰了。
就這種皇帝,也配跟朕同登泰山?
快有多遠滾多遠吧。
【自秦始皇於泰山封禪之後,泰山封禪成為了赫赫功績之帝王向上天昭示自己恢弘功績之神聖典禮。自秦始皇封禪至宋真宗之時,曆經一千餘年,卻僅有五位皇帝登臨泰山舉行封禪大殿,能去泰山封禪也成為了帝王的榮耀之一。
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前期)。
看看這些光耀史冊的名字,因此能否去泰山封禪,也都是帝王在心裡掂量的東西。
然鵝,自宋真宗之後,再也沒有皇帝去泰山了。
要知道,乾隆都經過了泰山好幾回,愣是沒去啊。
連乾隆都不去的地方,可想而知,宋真宗是真晦氣啊。】
被點名的皇帝們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了一陣晦氣。
這泰山封禪,突然就不是很想去了呢。
要不還是換個地方吧。
李隆基:……
光耀史冊就光耀史冊吧,為什麼就隻有他還帶個括號備注的?
李世民突然就不覺得有任何遺憾了。
幸好一直不舍得花這麼多錢去封禪,一直想著往後拖一拖。
還好沒去,再也不想去了。
【終北宋一朝,能稱得上一聲強硬的君主,或許也就隻有宋哲宗趙煦了,發動兩次平夏城之戰,使西夏臣服。可惜,早死,病逝之時,年僅23歲。
繼承他的皇位的,那便是雪鄉二聖之一的宋徽宗。
而那場滅亡了北宋的靖康之恥,這樣一場堪稱是亡國之難,反而滋生了一批挽救大廈於將傾的名將。
而我們八大軍神的最後一位,也終於隆重出場。
評價:不出場也罷,換個時間會更好。】
???
???
趙匡胤表示,天幕你禮貌嗎?怎麼就不出場也罷了?
其他朝代的皇帝更是一頭霧水。
就這破國,還要挽大廈之將傾?埋了吧。
怎麼連這種朝代都能出個軍神啊,他們不服。
【那自然是我們的嶽元帥,嶽武穆了!
作為公認的,八大軍神之中最倒黴的那一個,我們嶽武穆真的是一顆將星墜落到了泥潭裡了啊。
縱觀其他七個軍神,哪怕最終身首異處,但人家至少君臣相得過啊。
人韓信還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呢。
隻有我們嶽武穆,他是真的什麼都沒有。】
韓信雖然很好奇這個嶽武穆的故事。
但是他還是要先再說一句。
不要再提那句話了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