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宋朝篇三 宋真宗+嶽飛引入(1 / 2)

【由於宋真宗玷汙泰山之事過於出名, 經常掩蓋宋真宗其他光輝事跡,因此泰山之事我們等會兒再說。

作為宋朝的第三任君王,雖然宋真宗罹患嚴重的“恐遼症”, 但是他還是前後兩次都效仿前兩位皇帝禦駕親征了,隻不過每一次的過程都很“精彩”便是了。

鹹平二年深秋, 遼軍再次大舉攻宋, 在忻州刺史的鼓動之下, 宋真宗第一次禦駕親征。

由於禦駕親征的路線過於曲折, 先到澶州,再折往大名府, 這一路上,宋軍在前線節節敗退,損傷慘重。等真宗真正抵達大名府之時, 遼軍已經將黃河以北的河北與山東等地區洗劫一空, 正在北撤的過程之中了,可以說,這次禦駕親征完全沒有帶給遼軍任何實質意義上的打擊,很可能都沒碰到遼軍的麵。

但是,咱大慫嘛,那心理治療大法是最會的了。

隻要遼軍撤退了,那不就是我大宋的勝利嗎?

於是宋真宗便認為自己此次出征大獲全勝, 還親作《喜捷詩》與群臣唱和,好一派向榮之景象啊。】

聽到鹹平二字, 又聽到說是宋朝的第三位君王,趙恒終於相信,天幕所內涵的這個玷汙泰山之人是自己無疑了。

竟然還在詆毀他鹹平二年的那次親征。

怎麼不算大捷呢?

要知道,那可是遼軍啊, 他宋朝之軍隊如今步步掣肘,硬碰硬如何是好,自然隻能先行驅逐出去,待得來日兵力強勁,再做打算嘛。

趙恒完全不覺得自己的想法有任何問題。

某種程度上也算是漢朝正經意義上的第三個皇帝,且好巧不巧的也經曆過匈奴兵至甘泉自己準備親征,匈奴卻業已撤退之尷尬境地的劉恒:……

就勉強算你兵力孱弱,為了民生計未曾追擊,但倒也不必這般大張旗鼓吧。

這毫無疑問,是一種屈辱,如何便能如此欣然接受,還大肆宣揚,當真不害臊嗎?

劉恒妄圖感同身受,但失敗了。

【第二次,便是大名鼎鼎的澶淵之盟締約現場。那是景德元年的故事,此刻遼國迎來了那位青史留名的著名女政治家蕭燕燕,也即遼承天太後蕭綽。

在蕭太後的治理之下,遼國日漸強大。

而這一次,蕭太後與其子一起親率二十萬大軍南下,兵臨澶州,宋都汴梁因此一夜之內,五傳緊急軍報。

宋真宗立馬問計群臣,丞相王欽若等人主張棄城南逃,而剛剛升官才一個月的寇準嚴詞拒絕,堅決要求守衛國都,並懇請宋真宗禦駕親征。

宋真宗勉強同意了。

宋人陳瓘精準吐槽:當時若無寇準,天下分為南北矣。

某種程度上,這也算是北宋之人對於南宋的預言吧。隻能說,趙宋家的天子,不愧是你們啊,一脈相承。】

漢唐的眾位簡直一下子沒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沒聽錯吧,沒聽錯吧,這才是這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啊,按道理來講不應該正是蒸蒸日上的時候嗎?怎麼就快進到要棄都逃跑的時候了?

是不是有點太不合理了?

趙恒憤憤然為自己辯解:“朕分明是一口應承,何來勉強?這都是天幕的汙蔑之言。”

【為什麼說真宗是勉強應下呢,其恐遼症在這一次親征過程中發揮得淋漓儘致。

行至韋城,真宗聽說遼軍此次兵力強勁,兵勢極盛,便打了退堂鼓,打算直接往南就去了。還好又一次被跟隨他一起前往前線準備順手接管指揮權的寇準又一次按下了。

寇準嚴肅表示,如果陛下現在後退則軍心渙散,恐怕連金陵都保不住。

沒有辦法,真宗隻好咬牙繼續前往澶州城。

寇準一入澶州城,便接管了大軍,並讓宋真宗上城牆鼓舞士氣,最終斬殺遼軍數千人,並且射死遼軍主將蕭達蘭。

蕭太後一見形勢有變,又擔心時間拖久了遼軍孤軍深入恐反而有變,遂提出和談。】

先於宋真宗的所有能夠收到天幕的有識之士全部嗤之以鼻。

這正是反擊的大好時刻,誰在剛剛小獲勝利的時候和談啊。這種虧本的買賣,傻子才做呢。

宋真宗之後的宋朝時空:……

不好意思,大冤種是我們自己。

累了毀滅吧,習慣就好。

【宋真宗一聽立馬欣然應允,表示,和談!當然要和談,不僅可以和談,還可以送玉帛,隻要遼軍同意退軍,這些都是可以商量的嘛,並且一再放寬底線,表示,百萬玉帛也是可以的。

當然了,宋真宗那可是多麼會給自己找理由的人呐。他可不覺得送玉帛是什麼有損顏麵之事,你看,他不過是效仿漢朝給匈奴送玉帛的舊事罷了,他又有什麼錯呢?】

劉啟表示拳頭硬了,手邊的東西簡直燙手啊,要不是這個宋真宗實在讓他鞭長莫及,高低得把手頭的東西砸他腦袋上。

朕要是能有百萬玉帛,國內不必屯兵提防諸侯國,你看他還給不給匈奴來一仗。

漢武之後的漢朝皇帝更是快被氣炸了。

合著你這個鱉孫看史書隻看一半的是吧,氣死他們算了。

趙恒卻振振有詞。

什麼叫給自己找理由呀。

若是惹急了遼國,讓其放棄和談,最終從其他方向進攻汴梁又該如何。

他這是為國計!

【俗話說的好,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休想得到。但是這世界通用規則一般的鐵律,放在大慫身上,顯然是不成立的。

遼國以不利之軍事局麵白撿了一個大便宜。

雖然寇準向真宗進言,表示非但不該送玉帛,更應該趁機讓遼國歸還燕雲故地。但是這種有可能擾亂議和大計,讓自己趕緊安安穩穩回皇宮安祥富貴的進言自然被真宗駁回。

寇準隻好反過頭來威脅出使的使臣,告訴他,如果超過三十萬,那他也不必回來了。

終於,在使官的斡旋之下,沒有超過三十萬之數。

澶淵之盟約定,遼宋約為兄弟之國,宋真宗尊蕭太後為叔母,遼聖宗稱宋真宗為兄。

宋朝每年向遼國贈送白銀10萬兩,絹帛20萬作為歲幣。

因為這數量大大低於宋真宗的預期,於是聞言大喜,大肆獎賞赴遼和談的官員。

真宗以為這是一樁大功績,很是自得。】

李世民:???

這皇帝什麼毛病?

智商還正常嗎?

如果二鳳陛下熟悉當代網絡用語的話。

地鐵,老人,手機。恐怕就是他對於宋真宗最真實的感覺。

劉徹反而沒了方才的憤怒。

他跟個傻子計較什麼呢。

就這種蠢貨,還配評價他大漢之先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