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點印象都沒有了。
但是天幕為什麼要一直強調什麼死刑啊,雖然嶽飛效忠宋朝之心十分明朗,但萬一被天幕刺激得也搞出個黃袍加身該當如何啊?
趙構自然是忘得輕而易舉,但嶽飛又如何會忘卻那段昔年的往事呢。
尤其是在那之後,他們在一片大好的抗金形勢之下被迫放棄汴京,眼看中原逐步淪陷,昔日家鄉成為敵寇腳下肆意揮霍的土地,那種無能為力的感覺至今曆曆在目。
他誓要收複中原,奪回故都。
【至於為什麼宗澤與李綱之流會相信趙構之前畫的“獨留中原”的大餅呢,除了不相信也沒有彆的更好的辦法,死馬當活馬醫之外,其實也可能是真的相信過的。
畢竟趙構為什麼變得如此快又如此劇烈,他在金營表麵強撐的背後到底經曆了什麼,至今還是個未解之謎。
還記得之前提到的,在開封第一次被圍城之時,宋欽宗慌不擇路,一口應下的遣質之事嗎?其實當日金兵的要求是必須由一位親王前往金營,而當日被第一個選中的,便是時任皇帝欽宗趙桓的同父異母的兄弟康王趙構。】
聽到這話的趙匡胤表示十分遺憾。
你說這金國之人還挺客氣,怎麼沒有折騰死這位戰時派遣過去的質子呢。
趙構:???
什麼叫表麵強撐?
他那叫會審時度勢,方能從金軍那邊得以逃出。
【而趙構在金營的表現不能說是與眾不同,隻能說是不卑不亢沉著冷靜,頗為彰顯大國氣度。
金營之人一看就覺得此子不像趙家人,懷疑宋朝偷偷換了質子。
尤其是這個所謂的宋朝親王,竟然能夠拉動重弓並且連中三矢。金國之人更加懷疑,這是宋朝拿將家子弟掉包的,於是提出以肅王趙樞換康王趙構。
從此,肅王一去不回。
而趙構得以因此大功節節攀升,最終得以觸摸到軍權,從而滋生了野心。
這一次出質金國的經曆也讓國內之人對他另眼相看,其中便正有宗澤。在朝廷第二次想要派熟門熟路的趙構前往金營求和之時,恰跟趙構於一處的宗澤便已設身處地為其著想。】
劉徹實在沒忍住捧腹大笑。
“好一個不肖趙家人,彆急嘛,人家隻是還沒來得及顯露趙家高貴的品質而已。”
漢武朝群臣:……
想反駁,又突然無話可說。
因為好像貌似,他們陛下真相了呢。
而開封城內原本以為康王前往金營便已高枕無憂的肅王趙樞連腿肚都開始發顫了。
怎麼還有他的事?
而且沒聽到天幕說嗎,他一去不回了,這還能有什麼好事等著他不成?
宋欽宗趙桓:好啊,原來趙構那小子這麼早就心懷不臣之心了。
所以不聽宗澤之計前來馳援汴京想來也是由此之故吧。
【變化來得太快,就好像那龍卷風。總之,趙構的例子充分地顯示了趙宋家那大慫基因的傳承之穩定性,那絕對是沒有話說的。】
宗澤:……
李綱:……
雖然聽不懂基因是什麼東西,但是他們竟然微妙的理解了呢。
【雖被趕出軍營,但是嶽飛保家衛國的決心從來都不是為了君王而生的。嶽飛再度北上,投入到了抗金的第一前線。此刻正到處招攬英才,聲滿河朔的招撫使張所破格提拔了他。
仔細算一算,這竟然已經是嶽飛第四次參軍了,啊,我們嶽武穆這曲折的從軍生涯啊。
其實在趙構南逃之後,宋朝舊地的軍民並不願意臣服於金國,所以兩河軍民悉數自發建立了山水寨抗擊金兵,保衛家鄉。而李綱為了能夠團結一切抗金勢力,便任命張所為河北西路招撫使,命傅亮為河東經製使,聯絡各方勢力,爭取一舉奪回中原。
當然了,這個行之有效的聯合策略很快就在投降派汪伯彥等人的勸告之下,宣告破產。
招撫司與經製司被撤銷,中原抗擊金兵的作戰又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趙構之前的無數君臣忍不住罵出了一聲臟話。
這宋朝的皇帝腦子到底有什麼大病不成?
不適合當皇帝就彆當。
霍光很疑惑,在如此危局之中扶立的的皇帝,不行就換一個嘛,乾嘛如此執迷於這樣一個乾啥啥不行,隻會耽誤事的皇帝啊。
你們宋朝的宗室,很缺人嗎?
哦,是挺缺的,畢竟幾乎全都去敵國了嘛。
原本聽了天幕所說的康王進金營的事跡還以為自己迎來了希望的宋朝之人:……
怎麼辦,他們也開始懷疑,是不是趙家的皇帝就出不了幾個正常人了啊?他們還能等來聖明的天子嗎,怎麼看著一個比一個更不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