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玩意活了多少歲?天幕你再說一遍。
原本還為自己能活到七十歲而沾沾自喜的劉徹:……
怎麼還會有人連廢丞相的權力都沒有啊。
真是廢物。
怒其不爭的李世民出離憤怒。
什麼太上皇竟然還能對國事指手畫腳,之後那個皇帝是怎麼回事?太上皇不就應該好好在宮裡聽聽歌跳跳舞彈彈琴嗎?
太氣了,如果給他機會,第一個就先宰了這個不作為的昏君!
而趙構和秦檜卻反而為此沾沾自喜。
任你天幕如何辱罵,他們這不果然安穩順遂了嗎?
可是臨安皇城之外,聽到天幕此舉的臣民們紛紛沸騰了。
說好了天道有輪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呢?
既然天道不公,他們為何還要為那些昏君奸臣任勞任怨?
一時之間,民怨沸騰。
反正也不是第一次起義了,他們要推翻這個狗皇帝,殺了奸相!
彼時之間安坐於舒適高椅之上的趙構,自然從未曾將目光方向城外那些素來不過是烏合之眾的庸常百姓。
可這一次,又有多少兵權在握的將士願意為他的統治出生入死呢?
【除了嶽飛這一次慘烈的北伐讓趙構遺臭萬年之外,其實在紹興二十八年之時,趙構又一次親自掐滅了恢複中原的大好機會。
當時正值金主完顏亮當政,其為人殘暴,大舉入侵南宋,卻在水軍之上被宋朝大敗。後因為內部不和,被金朝將領內訌斬殺於軍前,虞允文趁機向高宗進言,當趁金國大亂,國內抗金熱情高漲,中原地區反叛金朝頻頻,北方契丹虎視眈眈之金朝內憂外患的天賜良機收複中原,但是宋高宗仍舊選擇拒絕。
隻在得知完顏亮被殺之後,將原本準備好的逃跑船隻收起來,假惺惺地帶著自己的此刻升職為太子的樣子北上建康,是為象征意義上的“禦駕親征”。
之後,宋高宗還發現了一個可以隻拿錢享受的好辦法,那就是禪位當太上皇,於是將皇位傳給太子,是為宋孝宗,這是南宋唯一一位曾有誌向於中原的有點野心與豪情的皇帝。
可能是終於擺脫了宋徽宗家這晦氣的血脈了吧。
針對此,我萬分感激之前完顏宗弼突然南下揚州,把完顏構給嚇不舉了,聽我說,感謝有你,讓我沒那麼心梗了。】
歸根到底,還得是那個繼任的皇帝不夠有魄力。
要換了他,能讓這趙構安穩享受餘生富貴?想的倒挺美。
許多經驗豐富的唐朝皇帝們已經磨刀霍霍向趙構了。
【宋孝宗即位第二個月,便為嶽飛平反,但直到十六年之後,方才為嶽飛擬定了“武穆”之諡號,這個遲來了三十六年的諡號卻早已喚不回與南宋一起於江南煙雨之中沉淪的抗金鬥誌。
經過趙構一番造作猛如虎之後,待到宋孝宗即位之時,滿朝群臣,除了虞允文與張浚等寥寥幾人之外,又哪裡還有多少恢複之臣呢?再加之宋孝宗受製於趙構,諸多國事之上也隻能委曲求全,以這樣優柔寡斷之意誌北伐,其效果可想而知。
高宗之朝,有恢複之臣而無恢複之君;孝宗之朝,有恢複之君而無恢複之臣。
宋朝寥寥無幾的名將與寥寥無幾的稍微有些鬥誌的皇帝永遠無法湊到一起去,這是嶽飛等將領的不幸,更是宋朝的悲哀。】
趙昚剛登基沒有多久,聽天幕此言,更是頓覺心梗。
說是皇帝,他本人又有多少實權呢。還不是德壽宮那位說了算?
他不委曲求全,難道還有第二條路可走嗎……
等等。
之前也許沒有第二條路,但如今呢?
他不妨利用這出現的天幕。
趙昚突然覺得鬥誌滿滿。
嶽飛等人即便聽聞三十餘年之後,他宋朝或可能出現一位有誌之君,但卻再也不敢傾注自己全部的熱血了。
【再加之此刻的金朝國力早非高宗年間萬事初定的草莽,北伐又如何輕鬆。最終,由宋孝宗主導的隆興北伐因為軍隊內訌而導致符離之潰。這一次的北伐大潰敗徹底擊潰了宋孝宗北伐的決心,並且國內主和勢力頓時翻湧,宋孝宗最終發現恢複之業難以猝成,最終不得不接受現實,與金朝達成隆興和議。
之後虞允文的去世更是讓宋孝宗徹底失去了收複中原的信心,日趨保守,開始一心關注國內的經濟事務。
隻是時常感慨,自己沒有唐太宗之功業,漢文景之昌盛就算了,竟然混得還不如東吳的孫權,畢竟孫權還能源源不斷,得如此多的人才。】
孫權:???
你是不是有那個大病?
什麼叫混得還不如東吳的孫權?
不要拉踩寡人,晦氣,寡人才不與你共沉淪。
你為什麼沒有滿朝堂文武之臣自己心裡沒點數嗎?
【經此之後,南宋再也無心北伐。縱使中原的百姓翹首以盼,期望朝廷王師北定中原,解救他們於胡騎之蹄,卻注定隻能“南望王師又一年”。
不過有一說一,真回了南宋,以南宋朝廷的小肚雞腸,其下場也好不到哪裡去。
這就不得不提到為我們提供南宋歸正人故事的案例主角稼軒居士——辛棄疾了。】
辛棄疾?
這名字,怎麼聽起來倒是跟去病的名字頗有些異曲同工之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