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者, 尊祖廟也。
因此,太宗一詞,聽上去就跟宗廟祭祀有著脫不開的關係。
事實也的確如此, 作為含金量十分高的一個廟號,太宗, 意味著創基立業,這絕對是對於一個皇帝非常高的評價。
當然,諸位親身實踐的皇帝們把這個廟號玩出了花頭, 用最有存在感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了一下“創基立業”的真實含義,這就與這個廟號本身沒有多大的乾係了。】
太宗怎麼了?
商朝的太宗可是那位赫赫有名的聖君呢。
創基立業不就是開創了一番大事業的意思嗎,還能有什麼真實的含義呢?
介於所在時期過於靠前而沒能夠立刻理解天幕意思的劉恒尚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地吃瓜。
等會兒……
那個劉淵是不是說過什麼太宗孝文皇帝來著?
已知, 天幕一直所說的漢文帝是自己, 也就是孝文皇帝是他。
那這個漢朝的太宗還能是誰呢?
【普遍認為, 廟號製度起源於商朝, 是為了供奉於宗廟之中, 便於後世子孫永世供奉。考慮到商朝敬鬼神, 重祭祀的習俗, 每一場祭祀都花費巨大的時間和精力,因此, 商朝的廟號獲得者, 必須得是對國家貢獻巨大的君主。
本來商朝就一年到頭都在祭祀了,再多整幾個,是真的拜不完了。
根據目前史料已知的商朝具有廟號的君王隻有個, 一個是有名的聖君太宗太甲, 一個是締造了“武丁盛世”的高宗武丁還有一個是中宗,但是商代中宗廟號指代的是誰,一直以來也未曾有過定論。】
雖然但是, 人家商朝恐怕不是因為這個原因而沒有多封廟號的吧。
但本就應當如此,那些沒本事的皇帝憑什麼享受後世祭祀?
說的就是你,那什麼宋高宗是吧。
晦氣。
聽到沒有,人家要締造一方盛世王朝才堪配此廟號的!
【周朝推翻了商朝,與其同時,也取消了商朝的廟號製度,取而代之的,是諡號製度。這個製度比較大方,每一個君王都能夠擁有,但是吧,也不是沒有激勵措施的,諡號可不像廟號一樣,都用一些美好珍貴的字詞,如果你乾的不咋滴,那絕對能從你的諡號之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像春秋戰國時期的那些諸侯王的諡號,隻要熟讀諡號法,甚至不用翻開史書,你就能夠對於他的一生功績做出一個概況評價了。
等到秦始皇一統天下之時,本著皇權至上的思想,認為諡號製度有“子議父、臣議君”的嫌疑,再加上秦始皇本人是一個十分實用的皇帝,也許是希望後人能夠立刻分辨出這是他秦朝在位的第幾個皇帝,因此乾脆廢了諡號製度。
當然願望是很美好的,如果順利的話,我們今天看到的秦朝曆史可能就會變成秦五世如何如何,秦某世如何如何。如果沒幾個那當然還是很好分辨的,但是如果也搞出了十幾二十幾個皇帝的話,分分鐘就給你上演張冠李戴,那估計始皇帝就不是背七世之黑鍋了,高低得背個十幾世。】
始皇帝:……
有什麼不好的嗎?你們自己學不好曆史要搞錯他秦國的皇帝,還得他們先人想辦法給你們解決嗎?
再說了,若真能讓他大秦繼續延續十幾二十幾個皇帝,再多背十幾世的鍋……
不行,還是不能認的。
憑什麼他一個祖宗要給子孫輩的人背鍋啊!
給他曾祖父背背已經夠冤枉的了。
【漢雖承秦製,但是在諡號與廟號製度上,並沒有完全跟著秦的步子走。最先恢複的,是諡號製度。因此劉邦成為了有史以來第一位擁有諡號的皇帝。
其諡號為高皇帝,也是兩漢之間除了個彆因意外事件速速登基速速退位的皇帝之外,與漢光武帝一樣,唯一在諡號之中沒有“孝”字做諡號前綴的特例,終於體現了一點作為開國皇帝應享受的超規格待遇。】
劉邦:???
什麼叫“終於”體現了超規格的待遇啊。
乃公是開國皇帝!我漢朝以孝治天下,你們後世子孫帶“孝”當然是為了孝敬乃公這個挖井人了!
乃公諡號與眾不同,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嘛。
【當然,劉邦也是有史以來第一位同時擁有諡號與廟號的皇帝。不過原因嘛,比較複雜。我們要永遠相信,老劉家的皇帝隻要是乾得不錯的,那絕對也是實用主義者最真實的擁躉。
漢景帝時期恢複了廟號製度,很有可能就是因為他爹繼承皇位的方式並不符合禮法之上的所謂“正統”。因此漢景帝選擇通過利用給祖先立宗廟的形式正式確認了自己這一支絕對的大宗地位。
他為自己的父親上廟號為太宗,順便給劉邦上了個太|祖的廟號。從此奠定了後世王朝前兩任皇帝的普遍廟號順序。不過出現中國曆史上那種甚有名氣的王朝的太宗繼位方式的千奇百怪,各憑本事的百花齊放卻又萬變不離其宗的詭異玄學,這就不是漢景帝能控製的故事走向了。】
劉啟無言以對。
沒錯沒錯,爹你聽到了沒有,兒子我可絕對沒有內涵你的意思哦。
咱本來就是為了彰顯大宗身份才上的廟號,繼承方式百轉千回一下不是很正常嗎?
是他們後世的皇帝太不正常了!
你們學我大漢上廟號的順序就算了,怎麼還偏偏太宗上位的方式也與眾不同呢?
而且……
什麼叫百花齊放?
到底有多少種不同的太宗上位姿勢啊。
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