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太宗上位計【一】 漢光武嚴選(2 / 2)

天幕你什麼意思?

什麼叫順便給乃公上了個廟號啊?

就是想要追認大宗也是必須得追認乃公才算是以大宗身份追認祖先的好嗎?

乃公才不是什麼可以隨隨便便就能湊活的存在。

【正如同他沒有想到,因為種種原因,他爹有廟號,他兒子有廟號,就他一個承接文武二帝的皇帝沒有廟號。得名——廟號守門員。

引申一下就是說,漢朝皇帝得乾得比漢景帝乾得好才能拿廟號。】

劉徹:……

怎麼突然感覺自己背後一涼呢。

不是,他沒給他爹上廟號,那不是因為覺得廟號也沒啥用了嗎?反正地位都已經穩固的不能再穩固了。現在,誰還敢對他繼位的正統性有一絲一毫的懷疑。

是族都不想要了,還是腦袋在脖子上呆得太安穩了?

不然,區區一個廟號而已,他會不舍得封給他爹?

要不……還是給封一個?

【不過縱觀西漢一朝,廟號製度並沒有特彆嚴格的一套流程。不然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不可能隨手就稱劉邦為漢高祖,從此劉邦的普世廟號印象就往高祖上狂奔了兩千年,這在後世的史書之中是絕不可能發生的情況。

也恰恰說明了,漢武帝恐怕是真的沒覺得廟號是什麼必然要有的東西,不然按照這頭花裡胡哨豬的個性,高低得給他爹整上一個。

西漢的廟號都是有需要搞禮法的時候拿來用一下。真正被漢朝皇帝追加廟號的,其實也不過隻有漢高帝與漢文和漢武位皇帝而已,原因大概率都是為了宣揚繼任皇帝的正統性。隻不過恰好漢朝前麵數代君王皆為明君,獲得廟號的呢,又更湊巧是其中的翹楚。

所以景帝就顯得更加突出了。畢竟確實跟他爹和兒子比一比好像他恰好是因為不夠優秀才被忽略的一樣。】

很好,劉徹再也不猶豫了。

很好,原本還在觀望的劉徹徹底下定決心。

上!必須得上!

但是……誰是那頭花裡胡哨的豬啊!他哪裡花裡胡哨了?

氣憤。

漢景帝朝。

原本劉啟對於廟號自然是沒什麼想法的,但是天幕都已經這麼說了,不要一個還顯得他這皇帝當得有多平庸一樣。

於是他目光灼灼地望向陪他一起收聽天幕的好大兒。

劉徹接收到了他的目光:……

“豬……徹兒啊,為父也不是貪戀美名,但是你也不想為父當那個什麼守門員的吧。”

爹,不要以為你把第二個字吞下去了我就沒聽到你最開始想叫我什麼!

過分呐。

【不過後來遇上了強迫症十級患者,恨不能從遠古時期開始一個一個排順序的王莽同誌,在兩漢之間的時候,漢朝廟號有過一定的通貨膨脹,王莽一口氣給漢宣帝之後的幾位皇帝都上了廟號。

氣運之子一上位,頓時皺緊了眉。

就漢元帝也配稱之為高宗嗎?十動然拒。

於是在漢光武的嚴選之下,僅保留了王莽為漢宣帝上的“中宗”的廟號。

兩漢四百餘年,二十餘位皇帝,卻僅有七位皇帝榮獲廟號。可以說,這個含金量絕對值得你的信賴。

自國伊始,廟號徹底朝著泛濫的方向一去不複返了,從此之後,每個皇帝都擁有了自己的廟號與諡號。】

劉秀深深呼出了一口氣。

果然他的選擇是沒錯的。

尤其在聽了上一期的天幕之後,他就更慶幸自己之前決定裁撤王莽亂上的那些廟號的行為。

不然說出去多讓人笑話啊。

不過比起那個什麼宋高宗,他突然覺得如果那種人都能當皇帝,還被稱作高宗的話,那元帝絕對綽綽有餘還多不少呢。

【因此,作為我們封建帝製時期太宗篇的開篇男主人,漢文帝絕對是經曆了後世子孫的嚴格挑選,穩穩當了兩千多年的漢太宗,這是對他實力和功績的充分認可。

雖然為了跟漢朝其他皇帝保持一致與統一,曆史之上還是習慣性地稱之為漢文帝。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最新的篇章——論太宗上位的n種姿勢。】

劉恒與李世民心態平衡。

隻有朱棣,感覺自己背後有點麻麻的。

為洪武朝的自己點根蠟吧。

希望那個時空的朱棣安好。

憑借他對老頭子的了解,大小得挨上一頓揍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